【摘 要】本文結合廣州作為“一帶一路”樞紐城市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制造業發展歷程,認為標準化在廣州的經濟社會發展中有重要的支撐作用,需針對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加大實施標準化戰略,通過建平臺、加強各級標準制修訂、強化標準化人次培育等方面提升標準化對廣州的貢獻度。
【關鍵詞】標準化;標準化戰略;“一帶一路”
廣州是千年商都,也是“一帶一路”戰略經濟支撐點,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在近三十年發展的情況下,服務業和制造業的發展越來越成熟,但仍面臨諸多困境。當前廣州市產業競爭加劇,產品質量、健康、安全、環保等問題日益嚴峻,全球經濟增長乏力迫使廣州市制造業發展在提高效益和節能降耗的基礎上,怎樣在自主創新方面加大力度,把落后產能加快淘汰,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實施標準化戰略正是解決廣州制造業發展當前面臨的這些困境的有效途徑。標準是創新體系的關鍵所在,通過將標準在鼓勵創新的政策體系中納入,對企業開發自主關鍵技術予以支持,并迅速走向市場,從而使得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得到培育和提高,由傳統型推進廣州制造業向現代化轉型,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全面升級,最終達到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目標。而且標準是全球化貿易的重要“游戲規則”,是爭奪話語權的關鍵環節,是占領產業鏈高端的基礎之一,可以說實施標準化戰略是“領著別人走”必做的功課,習近平總書記也說過,“質量由標準決定, 什么樣的質量就是什么樣的標準的結果, 高質量只有高標準才能實現”。
一、廣州市實施標準化戰略在推動制造業發展方面存在的問題
盡管廣州標準化戰略實施有了諸多有利的條件和一定的基礎,然而其發展狀況同廣州的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廣州的地位以及廣州爭當全國排頭兵的目標相比,差距還比較大,以下是主要表現:
1.企業各級標準化活動參與的層次不高、廣泛性不足
主要體現在全國TC/SC/WG承擔和國家、行業標準參與制修訂這兩項硬指標上。近年來,雖然廣州近年增長顯著,然而差距仍較大。
以上意味著作為廣東的省會中心城市,廣州在參與標準化的廣度和深度上差距仍較大。這些差距造成在制訂國家、行業標準中廣州企業話語權和主動權的缺乏,企業的行業引領作用不能很好地發揮,從而使得廣州制造水平的提升受到嚴重制約,從而使得制造業發展的后勁受到影響。
2.對參與標準化活動的激勵不夠、資助政策覆蓋面有限
雖然近年來在標準化工作特別是技術標準的研制廣州市政府給予的支持力度非常大,然而如果比較深圳等其他兄弟城市,廣州在政策扶持資金的額度方面依然不相稱產業規模、仍然有著比較窄的覆蓋范圍。
3.標準化專業人才缺乏、素質不滿足要求
該領域的技術和標準化專家一定是優秀的標準化專業人才,他們自己所屬企業、產業在國內及業界的位置以及國家有關的政策非常了解,語言表達能力很強,假如對國際標準化工作參加英語水平還需要很高。當前,我市不但缺乏優秀的專業人才,也非常匱乏企業的標準化人員。相關統計顯示,當前廣東省有大約30萬以上標準化人才缺口。大部分企業自行撰寫生產所需企業標準的能力不具備,更不要說利用標準行使話語權在國內和國際的標準化活動中,實現制高點的搶占了。
4.標準化技術支撐體系建設的速度和服務質量難以滿足要求。對于當前的標準技術支撐機構來說,其面向市場沒有太大競爭能力,依存政策性業務較高,對信息資源的課題研究和利用能力不強,花大價錢購買來的標準信息資料沒有太高利用率,導致廣州市重點產業和新興產業領域還不能夠被標準信息資源和檢測手段所完全覆蓋,出口貿易多元化的要求在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預警能力方面還不能得到完全滿足。
二、對實施標準化戰略促進廣州制造業發展的建議
1.建立專業的標準化公共服務平臺
整合各類資源,建立專業的標準化公共服務平臺,滿足經濟和社會發展,為實施技術標準戰略,做好信息支撐、技術支撐、渠道支撐。建立國內外標準信息服務平臺。以產業特點為依托,對優化標準信息資源加以整合,使得快捷的信息發布、收集、查詢渠道得以形成。信息內容包含最新的國內外標準制修訂信息的參與途徑和方式和國內、國際標準信息。
2.成為標準制修訂的主要力量
從成熟產業鏈的產品來看,牽頭的是標準化中介機構,其主體是企業,引導消費者做到積極參與,制定標準采用協調和妥協機制,使得標準成了相互協調和相互溝通的產物,成為貿易的橋梁是國際上應用最廣泛、最流行的模式。所以,要加快培育和發展標準化技術中介機構的研究能力和技術儲備,以貼近產業的標準化科研成果和標準化專業領域的技術儲備為支撐,成為技術聯盟和技術標準的支撐力量。
3.建立標準宣貫、人員培訓服務平臺
通過對各級宣傳網絡的完善,做到宣傳方式的豐富,使得日常化和網絡化的標準化宣傳平臺建立。標準化普及課程在青少年素質教育中引入,對標準化崗位的再教育加以推進,在報刊、社區和媒體對標準化知識普及和宣傳予以開展,采取多種形式如講座、論壇和展覽等,對公眾的標準化意識得到培養,也使政府部門和企業界對標準的重要性做到進一步了解。依托商會、協會和學會的力量,日常化、規范化重要標準宣貫和培訓工作,使標準化崗位的再教育得到推進,并加大評聘標準化工程師的工作,將各個聯盟努力建設成標準化工作者之家;同時對標準化知識進社區活動予以開展,采取講座、論壇和展覽等形式,培養社會各界的標準化意識。
參考文獻:
[1]王金玉.國外市場經濟國家標準化管理體制研究.2001(12):28.
[2][美] F·泰勒.科學管理原理.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2.
[3]高勝普、楊艷.標準化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分析.大眾標準化,2006(3).
作者簡介:
朱卓穎(1988—),女,廣東省廣州市人,民族:漢,學歷:本科,單位:廣州市標準化研究院,研究方向:標準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