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哲
1 豐陽鎮基本情況簡介
豐陽鎮位于平邑縣城西南12公里處,總面積96平方公里,現有28個行政村、54個自然村,現有人口4.2萬人;耕地面積4.2萬畝。
2 楊樹栽植現狀
2.1 楊樹是豐陽鎮責任田內主栽樹種。近幾年來,楊樹逐步超越其它造林樹種,成為責任田內主栽樹種。據統計,豐陽鎮總耕地面3.8萬畝,其中楊樹面積9080.44畝。另四旁楊樹折算2000余畝。10年中,全鎮楊樹總面積由6000余畝增加到11080.44畝,楊樹蓄積這10年是楊樹大發展的主要時期。就主要樹種栽植面積來看,楊樹占71.9%,板栗占2.9%,山楂占1.3%,蘋果占5.9%,梨占2.0%,桃占10.9%,其他占5.1%,可見楊樹遙遙領先。
2.2 楊樹資源是豐陽鎮森林綠化的主體。經過最近快速的發展,高大挺拔、郁郁蔥蔥的楊樹林已使多數地方呈現“白天不見村莊、夜晚不見燈光”的景象,已經成為森林綠化的主題了。
2.3 楊樹產業是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全鎮以楊樹為主要加工原料的企業共有20多家,其中金牛木業、康貝德木業等木材制品在全縣都很有知名度。目前全鎮楊樹產業直接帶動全鎮農民就業1400人,促進主產區農民人均年增收3600元,其中僅枝椏材就幫助農民人均增收1800元以上。
3 快速發展原因分析
3.1 政府方面。歷屆黨委、政府均把楊樹作為林業發展的重中之重來抓,八、九十年代我鎮先后招商引資建設了以楊樹為主體木材加工企業、為楊樹迅速栽植插上了騰飛的翅膀,這十年成為歷史上楊樹發展最快的十年。
3.2 市場拉動。楊樹種植增長推動了木材加工業的發展和木材交易市場的發育,楊樹加工業發展和良好的市場環境反過來又強力拉動了資源培育,形成了楊樹資源和產業市場的良性相互促進,構建了豐陽鎮獨具特色的市場拉動模式。一是豐陽木材加工企業多,木材資源供不應求。遍布楊樹主產區的加工企業吸納了大量木材資源,盡管目前我鎮楊樹已基本達到干、根、枝全樹利用,這些也僅能滿足市場的三分之一,其余仍需從鎮外調入,木材加工需求直接拉動了資源培育。二是豐陽市場交易平臺多,楊木及其產品流通非常方便。沿241省道公路兩側的路域經濟形成木制品交易市場,民間形成了一大批木材加工、銷售運輸的經紀人隊伍,這種便捷的社會化服務體系間接拉動了資源培育。
3.3 村級層面的 “種樹賺大錢”的現實。在鼓動農民“棄糧種樹”的過程中,一些村干部提出的“留下口糧田,種樹賺大錢”誘人口號,去年底,在調查中發現,有人夸大市場信息,誤導農民盲目棄糧種楊樹。
3.4 其他農作物生產成本高,效益低下,出現賣不出去的現象,種植其他不如種上楊樹省心、省事。
現在各種生活用品都在漲價,而農產品的價格卻一直居低不上,因為農民的市場經濟意識薄弱,對市場經濟缺乏判斷力,從而造成農產品的滯銷,也是農產品賣不起價格的原因。只要農產品出現滯銷現象,就會給農民帶來一定的損耗,辛辛苦苦種了一年的農產品,收獲的季節本來應該是高高興興的,但卻出現了滯銷的現象,直接打擊到了農民種植其他作物的積極性。導致責任田里栽植楊樹。
3.5 其他作物抵御自然風險的能力低,不如楊樹。自然災害的出現,讓很多地方的農作物化為烏有,辛苦種出來的莊稼,一夜之間,全部沒了……這里的痛苦只有農民自己知道。天災導致糧食減產,國家基本上沒有補償。而且天災的降臨,使糧食質量差價格低,農民含辛茹苦投資勞作一年很可能貼本、賺不到錢。這讓農民如何還有信心進行農業種植呢?所以很多農民考慮到這些,紛紛表示不想再種地了,穩穩當當的外出打工至少可以賺點錢,責任田里栽點楊樹,多少比種糧食強,也可少受自然災害的影響。
3.6 外出打工比家里種地收入高,種上楊樹省出勞力外出務工。
如今農民都不種地了,外出打工成為了很多的選擇,雖然在城里的打工生活有苦又累,但是收入卻比在家里種地的收入要高很多,這也是農民不愿意種地的一個原因。種地對于農民來說只能夠解決溫飽問題,想要依靠種地賺錢,卻是不可能的事情。
按照《人民日報》的調查,在不少農村,現在承 擔大部分家庭分散經營土地上耕作勞動的人群,主要是留守的老人與家庭婦女,青壯年外出打工,農戶家庭主要收入也不來自農業,而是外出務工收入。當然,還有 一部分農村土地以流轉的方式集中到規模經營主體手中,但近年來也面臨不少經營的困難,擴張乏力,營收并不樂觀。
在今天,在很多的農村村里最年輕的農民往往也都是中年人了,很多農村的年輕人都不愿意在家種地,其中讀書好的早就通過讀書去城里工作了,即使學習成績一般的往往也選擇離開農村外出打工,干農活臟、窮、累的形象越來越難以吸引年輕人去繼承,耕種責任田的吸引力正在越來越弱,也是導致責任田里種楊樹的重要原因之一。
4 解決責任田栽植楊樹的對策
4.1 政府相關部門要出臺嚴禁在責任田里栽植楊樹政策,實施最嚴格的基本農田保護。
4.2 提高糧食等其他農作物的價格,實施農產品價格保護制度,切實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意識并強力推行農作物保險機制,進一步降低農民種植風險。積極鼓勵農民參加政策性農業保險,目前正在實施的小麥、玉米、馬鈴薯及桃樹保險正是政府針對農作物抵御自然災害的強有力措施。
4.3 積極引導并鼓勵外出務工人員及不愿種地農戶開展土地流轉,推廣種地模式由單一農戶向種地大戶集約經營,走規模化的農村發展新路子。
4.4 降低楊樹價格,提高其他作物最低保護價,讓調控成為合理配置資源的有力武器,同時開啟楊樹采伐綠色通道,讓采伐審批快捷迅速。
作者單位:山東省臨沂市豐陽鎮財經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