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志民
引言
黨內政治生態良好與否,不僅會對所有黨員干部產生很大影響,而且會對其他社會組織甚至整個國家政治系統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政治生態問題進行過多次闡述,深刻揭示了營造風清氣正政治生態的重要性、緊迫性和艱巨性。全面從嚴治黨、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極其重要的任務就是凈化優化黨內政治生態。
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把全面從嚴治黨提升到一個新的歷史高度,對于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凈化優化黨內政治生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當前一些地方政治生態惡化的主要表現
1.1 “不跑不送,原地不動”的潛規則
干部群眾普遍認為買官賣官是最大的腐敗,盡管十八大以來買官賣官的現象在很大程度上已有所收斂,但“不跑不送,原地不動;只跑不送,暫緩使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依然是一些地方干部升遷的潛規則,民主推薦、組織考察、集體研究等有時只不過是玩程序、走過場。在這種潛規則支配下,一些主動跑官要官送禮的終獲提拔,而不跑不送者的政治發展空間卻因為這種“不正當競爭”而被極大壓縮。
1.2 “上眼皮腫”的“唯上”病
一些地方的為政者,不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和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的根本工作路線,“唯上不唯實”,唯上級馬首是瞻,唯一把手馬首是瞻,干了許多違背地方實際的荒唐事情,給一方造成了巨大損失。這樣的人不但得不到應有的懲罰,相反卻平步升云獲得晉升。正所謂“眼睛向上才能上去,眼睛向下只能下來”,“ 領導喜歡的會進入領導層,群眾喜歡的會留在群眾中。”
1.3 “能力不如關系”的關系學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優質資源稀缺,加之制度不健全,監督不到位,升學、就業、考公、評職稱、提拔、買房子、打官司等等,都要拉關系走后門。有關系走遍天下,無關系寸步難行。這種“無人不求人、人人都被求”的“中國式求人”往往挑戰法律尊嚴、政府公信力、社會公平和市場規則,必定導致權錢交易、人身依附,導致官場一些善于經營關系者獲得晉升,一些能力突出、踏實能干、不屑或沒有精力協調關系者最終出局。
1.4 “做事不如作秀”的形式主義
“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說著易做到難,就是因為“做事不如作秀”在作怪,上下心知肚明,左右相互攀比,以至層層作假,嚴重損害政府的公信力。有些地方“打造典型”,把所謂的“農業示范園”、“農民別墅群”等集中“秀”到公路旁,以期上級領導“一目了然”。還有些地方,在城鄉環衛一體化活動中,到處用“遮羞墻”打造“美麗鄉村”,實則骯臟不堪;在扶貧攻堅工作中,到處“造”假扶貧點,騙取國家扶貧資金,竟然還成了學習的典型。
2 凈化黨內政治生態的基本路徑
凈化政治生態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多管齊下,綜合治理。當前,抓住對黨內政治生態有重要影響的問題狠下功夫,努力實現黨內政治生態風清氣正。
2.1 凈化黨內政治生態,要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相結合
黨內政治文化、黨員干部政治心態與黨內政治生態有著直接關系。著眼于凈化優化黨內政治生態,思想建黨必須堅持用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牢固的宗旨、嚴明的紀律等持續培育黨內先進政治文化,校正黨員干部的政治心態,使黨員干部始終擰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
堅持制度治黨才能以剛性約束和基本規范凈化優化政治生態。黨員干部的思想和行為都離不開制度的規范和促進,黨員干部手中的權力都需要用完善的制度加以制約。凈化黨內政治生態,制度是根本保障。紀律、規矩是凈化優化黨內政治生態的剛性約束、基本規范。只要我們堅持強化制度建設不放松、嚴明政治紀律不含糊、嚴守政治規矩不留縫隙、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不懈怠,就肯定能凈化優化黨內政治生態。
2.2 凈化黨內政治生態,要以黨務公開助推黨內民主發展
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是黨內政治生活積極健康的重要基石,對于凈化黨內政治生態具有重要意義。發展黨內民主尤其需要重視黨務公開。選用干部公開,凡選拔和推薦黨員領導干部,需在一定范圍的黨員以至全體黨員中廣泛征求意見,防止選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風;執行程序公開,凡重大決策的執行,要堅持走群眾路線,充分調動廣大黨員的積極性,依靠民主的力量保證決策執行效果,防止高高在上的官僚主義,杜絕盲目蠻干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等等。
2.3 凈化黨內政治生態,要強化黨內監督
加強黨內監督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的一條重要原則,是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的重要舉措。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關于黨內監督的思想,《條例》對黨內監督制度進一步加以完善,強調黨內監督要“尊崇黨章,依規治黨,堅持黨內監督和人民群眾監督相結合,增強黨在長期執政條件下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持續強化黨內監督,對于進一步深化制度治黨、凈化黨內政治生態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
作者單位:中共東明縣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