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生軍
1 前言
人工采收棉花是我國棉花采收的主要方式之一,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實現機械采棉已是社會發展不可避免的趨勢。根據有關數據表明,沙灣縣在2014年推廣機采棉占棉花總面積百分之七十以上,機采棉的總面積是8萬公頃,但是實際機械采收面積為6萬公頃。經過不斷地進行早熟棉區機采棉高產集成栽培技術試驗和許多的采棉經驗的總結,這一技術已經進入了試用階段。下文對這一技術的具體應用進行了一些闡述。
2 早熟棉區機采棉高產集成栽培技術指標
2.1 棉花品種的選擇
在進行早熟棉區機采棉高產集成栽培技術試驗,首先需要對要栽培的棉花品種進行選擇。選擇棉花品種的一般要求為:選擇的棉花品種要求生育期應該在125天左右的范圍內浮動,而且棉花的果枝尸節高度不得小于20厘米和它的纖維長度不得小于30厘米,要求棉花種子宜選用早中熟的品種。這些要求都是為了棉花在成熟采收時可以使用機械化的方式進行采收而要求的。
2.2 棉花種子處理
在選好符合機采的棉花種植之后,還要對選好的種子進行精選,已達成棉花種植的要求。在種植將精選好的棉花種子和具有防蟲、防腐功效的攪種劑進行攪拌,這樣做可以種子在育苗時期發生病蟲害,還可以促進棉花幼苗健康茁壯的成長。
2.3 棉花的產量結構
經過多年的采棉實踐經驗,采棉有關人員得出結論是667m2理論密度17500-19500株,收獲株數14000-16000 株;這些棉花的株高一般都會控制在 70-75 厘米;通過對整畝地棉花果枝進行平均值的計算可以得到平均單株7-8臺果枝;通過對整畝地棉花成鈴進行平均值的計算可以得到平均單株成鈴5-6 個;通過對整畝地棉花鈴高進行平均值的計算可以得到平均單鈴重4.5-5.5 克;667m2總鈴數70 000-90000 個。以此類推,這樣就可以算出667m2籽棉產量 315-500 千克,衣分40%,667m2皮棉產量 125-200千克。
2.4 棉花株距配置
為了保證棉花種植地的通風和棉花的平均受光面積,棉花種植工人在會將每注棉花之間的株距配置為9至10里面之間,而棉花種植的寬窄行的配置一般都是在66厘米左右的范圍內浮動,浮動直最大不可超過10厘米。為了方面對棉花種植地進行灌溉,在進行棉花株距配置時,還需要在寬窄行的每一窄行內鋪設滴灌帶,以方便進行棉花的全面灌溉工作。
3 早熟棉區機采棉高產集成栽培技術進行了采棉技術管理模式
為了方便機械化的采棉技術的進行與推廣,在種植棉花時種植工人應該對棉花種植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措施。機器要在田間進行作業,田地之中的植物必須統一,規模也應該時比較大的,地勢也應該時比較平坦的。所以關于棉花種植的生產管理提出“六統一”標準化生產模式。“六統一”具體是指須采用集中連片、統一品種、統一管 理、統一播種以及采收統一等。早熟棉區機采棉高產集成栽培技術進行了采棉技術管理模式的在“六統一”之中的重點管理技術是統一的品種、統一播種以及統一的采收這項工作的統一化。棉花種植地的進行標準化生產管理的重點措施是播種、化控、打頂、噴施脫葉劑,而棉花種植地的進行標準化生產管理的難點是組織化程度、技 術到位率及生產經營管理規模化和科學化。
4 早熟棉區機采棉高產集成栽培技術
4.1 準備工作
在對棉花地實施早熟棉區機采棉高產集成栽培技術之前,應該先選擇好要種植棉花的地塊,并對選擇好的地塊進行施基肥工作和化學除草工作。這三項工作的具體做法是在選地塊的時,應該選擇具有土壤肥力較高、鹽堿含量低、排灌方便、地勢平坦、邊角整齊、集中連片等特點的滿足機采棉要求的地塊。將選擇好的地塊進行測量,按照667m2 用30克水加48%氟樂靈 100-120 克,或者90%乙草胺60-80 克或者33%施田補乳油 150-180 毫升的比例來對此地塊進行化學除草劑邊除草邊耙,將混合的化學除草劑與深度為4厘米左右的土壤進行均勻混合,可以有效發揮除草劑的作用。
4.2 棉花的播種
棉花的播種期一般都是4月中旬,采用精量播技術,用精量播種技術,膜下溫度要求12℃播深 1.5 厘米左右以及覆土 1.0 厘米。
4.3 棉花苗期管理技術
早熟棉區機采棉高產集成栽培技術對于棉花苗期管理技術具體都有護膜防風、滴出苗水、病蟲草害控制合理調控以及中耕。
4.4 蕾期和花鈴管理
早熟棉區機采棉高產集成栽培技術的蕾期管理工作主要有滴水時間與次數、隨水追肥、合理調控和病蟲草害防治。花鈴期特有的工作時要適時打頂整枝。
4.5 絮期和采收管理
當棉花進入絮期后,需要對棉花植株清除雜草及停水、脫葉劑施用。早熟棉區機采是應該先確定好采收的時間,保證采收的質量。采收完畢后,還應及時的清楚殘膜。
5 結語
早熟棉區機采棉高產集成栽培技術的實施不僅可以解放勞動力,還可以提高采收棉花的效率與產量,對于我國的棉花產業的發展來說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作者單位:新疆沙灣縣老沙灣鎮農業綜合服務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