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珍寶
引言
荃優(yōu)絲苗屬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品種。在邵武市水北街道辦事處藥村作中稻種植,表現出莖桿粗壯,穗大粒多,抗逆性強,產量高,米質優(yōu)等特點。總結其在邵武種植的特征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為和荃優(yōu)絲苗推廣種植提供參考。
荃優(yōu)絲苗是安徽荃銀高科種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廣東省農業(yè)科學院水稻研究所,用荃9311A荃9311A(荃銀高科種業(yè)以中9A為母本,與中9B//222B/R9311雜交,經多次回交、自交選育而成的秈稻細胞質雄性不育系)×五山絲苗(茉莉絲苗/五山油占)雜交選配的一季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品種。審定編號:國審稻2016028。
1 產量表現
荃優(yōu)絲苗2015年由邵武市豐澤種業(yè)經銷部引入邵武市水北北街道辦事處試驗示范種植5畝,表現高產,平均畝產626.3kg;2016年在邵武市水北街道辦事處藥村,擴大種植面積100畝,每畝產量為610-660kg,藥村科技示范戶羅善明,種植2畝,經實割每畝產量671kg。
2 特征特性
2.1 農藝性狀
荃優(yōu)絲苗屬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品種。株型適中,劍葉寬直,莖桿粗壯,耐肥抗倒,分蘗力強,生長旺盛,穗大粒多,結實率高,熟期轉色中,抗逆性強,米質優(yōu)良。株高117.4厘米,畝有效穗18.5萬,穗長24.4厘米,每穗總粒數177.3粒,實粒數150.0粒,結實率84.6%,千粒重25.5克。
2.2 生育期
荃優(yōu)絲苗在邵武市水北街道辦事處藥村作一季中稻種植,于5月1日播種,5月26日插秧,8月13齊穗,9月12成熟,全生育期134天。
2.3 抗逆性
經國家區(qū)試抗性表現:荃優(yōu)絲苗稻瘟病綜合指數3.1,穗瘟損失率5級;白葉枯病5級;褐飛虱7級;抽穗期耐熱性較強;中感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感褐飛虱。在邵武市水北街道辦事處藥村作中稻種植,田間綜合抗性表現較強,稻瘟病、紋枯病、稻曲病相對發(fā)生較輕,沒有發(fā)現白葉枯病;稻飛虱、二化螟、稻縱卷葉螟也相對發(fā)生較輕,沒有倒伏現象。
2.4 米質
經農業(yè)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測中心檢測,荃優(yōu)絲苗米質主要指標:整精米率64.8%,長寬比3.2,堊白粒率21%,堊白度3.0%,膠稠度74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6.3%,達到國家《優(yōu)質稻谷》標準3級。
3 主要栽培技術
荃優(yōu)絲苗耐肥抗倒,穗大粒多,增產潛力大,適宜在肥力較好的田塊種植以利發(fā)揮其高產優(yōu)勢。
3.1 選好秧田
育秧田塊,秧田選擇土質好,排灌方便,肥力中等,遠離村莊、畜禽不易危害的田塊。播種前半個月,每畝施用豬、牛糞等有機肥500Kg,然后犁田整地;播種前一天,畝施過磷酸鈣25Kg,氯化鉀10Kg,碳酸氫銨10Kg作面肥,把田塊耙平待播種。
3.2 稀播種育壯秧
浸種前,搶晴天將父母本種子翻曬1-2天,增強種子活力;浸種時用50%多菌靈500倍液或20%強氯精浸種12小時,進行種子消毒。然后清水洗凈藥液后,將種子裝入編織袋吊在流動的清水中間歇浸種催芽。當芽長半粒谷,根長一粒谷時搶晴天播種。荃優(yōu)絲苗,在邵武市水北街道辦事處藥村作中稻種植,于5月1日播種,大田畝用種量1.0kg,育秧田每畝播種量10-12.5㎏,秧齡控制在25-30天。
在水肥管理方面,秧苗一葉一心期,秧田保持淺水,畝施尿素5Kg,氯化鉀5Kg,并噴施15%可濕性多效唑粉劑300倍液,促進秧苗分蘗。移栽前3-4天,施送稼肥,畝用尿素2.5Kg,以增強返青能力,同時噴藥防治病蟲害。
3.3 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
荃優(yōu)絲苗分蘗力強,穗大粒多,屬大穗型品種。栽培上株行距采用25cm×22cm,叢插2粒谷,每畝插足基本苗5-6萬。插秧時做到淺、直、勻,以利秧苗早生快發(fā),提高成穗率。
3.4 科學水肥管理
3.4.1施足基肥,早施追肥
荃優(yōu)絲苗高產栽培必須適氮、高磷鉀栽培,N:P:K比例為1:0.65:1。在施肥上采取“一次入庫,全層施肥”的方法,即移栽前3天每畝施復合肥30kg、過鈣30kg、氯化鉀10kg作為基,將泥耙平融合后插秧。插后3-5天每畝追施尿素10kg、氯化鉀10kg,以后看苗施肥。穗粒肥在倒3-2葉生長過程中施用,也可結合病蟲防治噴施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1-2次,以提高結實率。
3.4.2科學管水
水分管理要求薄水插秧,淺水勤灌,干濕交替,夠苗烤田。在分蘗末期結合除草搞好病蟲防治,當莖蘗苗數達到16-17萬左右或水稻進入幼穗分化始期,即可放水烤田。烤至田泥腳踩不陷,白根跑滿田間即可復水。復水后保持田間適度水層,到灌漿成熟。
3.5 綜合病蟲防治
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根據當地植保部門病蟲情報,及時噴藥防治。
幼穗分化前注意防治螟蟲,稻飛虱;稻瘟病等;幼穗分化期到成熟期間重點防治稻飛虱,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穗莖瘟,稻曲病等。
稻瘟病防治,在發(fā)生初期,每畝用40%稻瘟靈乳油150ml,兌水50kg噴施;穗莖瘟分別在破口期至齊穗期,每畝用75%三環(huán)唑可濕性粉劑40g,兌水50kg噴施;稻曲病防治每畝用30%愛苗乳油20ml,兌水50kg噴施。稻飛虱在分蘗盛期至齊穗期,每畝用25%賽嗪酮可濕性粉劑60g加80%敵敵畏乳油100ml,兌水50kg噴施;二化螟在分蘗期或葉鞘率達5%左右或破口株害率達0.1%-0.2%時,每畝用20%三唑磷乳油150ml,兌水50kg噴施;稻縱卷葉螟每畝用18%阿維.氟苯酰懸浮劑30ml,兌水50kg噴施。在防治病蟲害時田間保持淺水層。
作者單位:福建省邵武市水北街道辦事處農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