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福林
引言
油菜地膜覆蓋栽培技術,是把油菜的栽培技術與地膜覆蓋技術有機結合提出的一種具有創新性的高產高效栽培新技術,是提高旱地油菜產量的一項有效措施,其優點是增溫、節水、保墑、滅草、早熟高產、降低凍害和旱害的發生,為后茬作物生長提供了充足的生長時間和良好的水熱資源,提高了復種指數和單位面積的總收益,為干旱地區大面積,提高油菜產量、實現穩產高產提供了科學途徑。實施地膜油菜種植,指導我市油菜種植業發展。
合作市地處青藏高原的東北端,轄6個鄉4個街道辦事處,農業用地15.36萬畝,主要分布于河谷地和中南部山岳陽坡,地塊零碎,坡度較大,屬高寒濕潤類型,冷季長,暖季短,晝夜溫差大,年均降水量545毫米,全年日照充足。根據我市的自然地理環境,不斷的調整產業結構,加之市場前景看好,我市油菜的種植面積逐年擴大,對油菜栽培技術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了滿足油菜生長要求,我市積極引進了地膜油菜高產栽培技術。從品質和產量上改變我市油菜生產的局面,使油菜生產躍上一個新的臺階。
1 地膜油菜高產栽培技術
1.1 慎重選擇田地
土壤的好壞對油菜生長具有重要影響。根據油菜的生長特性,選擇土層深厚,土壤肥沃,土質疏松的熟性田地,因為油菜連作會影響產量,所以我們要充分考慮田地的前茬農作物,盡可能的避免連作和重茬作業。
1.2 精細整地,覆膜作業
由于油菜種子顆粒特別小,因而要精細整地,在選擇好田地后,采用農機進行三犁三耙,把較大的土塊細碎,及時清楚田地的雜草、覆膜殘留等雜質,使得田地整齊平坦,然后我們要對田地進行施基肥,把農家肥和配置的化肥按照一定的比例,均勻的灑在地表,然后覆土。最后我們要做好地膜覆蓋工作。根據我市土地情況,可以選用幅寬40厘米的地膜,這樣便于操作和管理,在選擇的田地里起壟后覆膜,然后在膜上按油菜株距打孔穴播,膜上穴播由于覆膜面積大,增溫保墑效果好,能很好地改善田間水熱狀況,較好地協調油菜產量要素及根際土壤蓄水與供水的能力。
1.3 種子的選擇和處理
種子質量好壞決定了油菜產量的高低和質量的好壞,要想獲得高產優質的油菜,我們要因地制宜選用通過國家或省級審定的和農業部推薦的適合我市氣候條件的、種子顆粒飽滿、植株生命力旺盛、抗病蟲害能力強的高產雜交良種,將挑選的種子放在溫水中種進行多次洗種,清除種子中混入的質量輕的秕粒和雜草種子,然后將種子撈出放在太陽下進行曬種,殺死種子表面覆蓋的各種病菌。最后將種子與和防治病蟲害的藥劑進行混合拌種,減少病源,提高種子發芽,這樣的種子才能在氣候多變的地區健康生長。
1.4 適期早播
播種期是影響油菜生長發育和產量的關鍵,因此我們要根據氣候、種植制度和品種特性,抓住有利時段,適期早播,利用冬前溫光資源,避免秋季連陰雨的危害,促進秋發,形成壯苗越冬,為高產奠定基礎。中晚熟品種的適宜播期,壩區為9月中旬上候,其它地區為中旬下候;中熟品種比中晚熟品種推遲7—10天播種,早熟品種比中熟品種推遲7—10天播種。
1.5 合理種植,控制密度
為了充分利用地膜,便于后期的植株管理,我們在種植時要規范,做到種植規格一致,苗間距整齊, 同時要注意種植密度,油菜生長需要大量的養分,種植過密,養分供應不足,導致油菜生長發育慢,植株短小,種植過稀,浪費大量的土地資源,最終影響油菜高產。所以我們要根據考慮田地的綜合要素,合理安排種植密度。
1.6 適時管理幼苗
由于地膜具有保溫作用,在地膜種植的油菜,如果對幼苗采取放任的態度,會使得大量油菜因長時間無法破膜而造成死亡,因此我們要做好破膜工作。在油菜生長到2片葉子時我們要在幼苗的上方破開一個小洞,然后在四周覆土,煉苗3天后就可以進行引苗和放苗工作,每塘可以當3到4顆幼苗,在油菜苗長到4片葉子時進行間苗,去除長勢差、植株小的劣質苗,留下優質壯苗,沒塘2到3苗即可。
1.7 合理施肥
在播種前已經施加了農家肥進行了基肥處理,滿足的種子發芽時的肥力要求,在種子發芽后,正是快速生長期,尤其需要大量的養分支撐,因此我們要在油菜間苗后結合中耕除草施加尿素,提高苗肥,在油菜現蕾抽苔時根據苗情施加復合肥,最后在油菜苗期和結莢期間用硼砂液在葉苗進行噴灑,提高結實率,增加產量。
1.8 科學排灌
油菜生長既怕干旱又怕水澇,因此要做好苗期的排水和灌溉工作。一方面在地膜附近做好排水溝,保證通暢便于排水,避免積水造成的減產。另一方面在油菜結莢期間又要合理安排灌溉,保證水分供應。
1.9 防治病蟲害
油菜主要的蟲害有地老虎、蚜蟲、小菜蛾等,可以用敵敵畏、落果進行大面積噴灑防治。殺死蟲卵,減少蟲害危害,油菜生長中主要病害有菌核病和霜霉病,可以采用多菌靈、拖補津等農藥進行防治。
利用地膜油菜高產栽培技術,不僅能夠有效的確保油菜的產量,而且能夠有效提高油菜的質量,對于確保農民的豐產增收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而且大力推廣油菜地膜高產種植技術,可以有效的增加人們的收入,提高我市農民的生活水平,促進我市油菜種植產業的科學發展,實現我市發展致富。因此我們要大力推廣使用。
作者單位:甘肅省合作市農業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