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金國++雷勝輝++郭志波++金銀龍
引言
母豬繁殖性能的高低直接影響到養豬生產水平和經濟效益.怎樣提高母豬的繁殖力在養豬生產中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的Drs. Michael Bertoldo 和澳大利亞豬肉研究中心的Paul Hughes 教授等人研究發現引起季節性不孕有很多原因。本文針對如何有效減少母豬季節性不孕可采取的一些措施。
所謂季節性不孕,顧名思義,指一年之中的特定階段(通常在每年夏季到秋初)母豬發生的繁殖力和生產性能下降的現象。其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母豬發情率低,后備母豬到達性成熟的日齡推遲,經產母豬斷奶至發情時間間隔延長,后備和經產母豬不發情比例增加;二是配種受胎率降低,產仔數減少,配種后25~35天的母豬出現的不規則返情數增多。從而導致群體分娩率降低,生產水平下降。在夏季,種畜的季節性不孕的負面影響就變得尤為顯著,母豬的熱應激在超出動物的熱中性區時出現,通常是7.2℃~21.1℃之間。在多數情況下,環境溫度超出26.7℃時才會出現繁殖熱應激。有試驗結果表明,隨著環境溫度的上升,母豬乏情增加,受胎率和胚胎存活率均下降。這些影響從斷奶一直延續到再次繁殖,斷奶后有乏情期的豬的數量在增加,受孕率降低,分娩率降低,流產率相對升高。
導致母豬季節性不孕的原因較為復雜,其機理目前還不完全清楚,有許多不確定的因素。例如同一個豬場有的年份發生而有的年份不發生,即便一年之中同一豬場有的群體發生而有的群體不發生。截至目前,我們所知道的是季節性不孕的發生一定與光照時間延長和環境溫度升高有關。
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的Drs. Michael Bertoldo 等人經過長期研究發現,出現以下情況的母豬更容易發生季節性不孕:
●產胎數超過六胎及以上的母豬
●斷奶后超過五天不發情的母豬
●維生素攝取不足的母豬
●母豬的產后發情延遲
●早期斷奶的母豬
●斷奶數低于8頭的母豬
在后備母豬上也同樣存在類似現象,對發情刺激最不敏感的后備母豬通常在夏季和早秋出現發情延遲。
群養后備母豬或經產母豬在群體中處于低等級序列的豬由于激烈的飼料競爭,更容易表現出季節性繁殖障礙問題。
最近,澳大利亞豬肉研究中心的Paul Hughes 教授等人研究發現引起季節性不孕的兩個很重要的原因。一是夏季及初秋的熱應激導致母豬提早排卵,卵子質量下降,二是母豬懷孕3-4周后體內孕激素的水平降低,導致妊娠失敗或終止。Bertoldo博士等研究表明季節性繁殖障礙期間和每年的其他時間相比母豬的卵子質量較差,這可能導致受孕較差,受精卵不能正常發育,或者黃體形成較差,導致孕激素水平下降或不足。
那么,炎熱夏季來臨之際,如何有效減少季節性不孕對豬場帶來的損失,是我們十分關心的問題。在此期間我們可以考慮以下措施:
●提前做好配種計劃尤其是后備公母豬儲備
●盡量提高哺乳母豬和斷奶母豬營養物質攝入量,同時在飼料中添加一些抗熱應激的添加劑如甜菜堿、多維等
●給母豬安裝有效的通風降溫系統
●豬舍涂白層并采用保溫絕緣材料,或在開年和整個夏季提供泥坑和噴頭裝置,采取這些措施保證母豬身心自在,有利于其保持高產
●給斷奶后的母豬增加公豬誘情次數
●調整飼料配方,保證適宜營養水平
●斷奶母豬群養但要確保同一欄內的母豬體格大小及體重一致,密度適中,保證每頭豬有2平米以上的空間
●每天查情兩次,發情母豬第一次查情后就配種,間隔24小時再配一次
●調整查情配種時間,在早晨或傍晚天氣涼爽時查情配種
●后備母豬或經產母豬群養時應確保根據體重和體型大小分欄
●群養母豬配好種后不要再分群飼養,尤其是配種后4天到28天
●配種后3-4周要單頭飼喂,每頭每天喂量不超過2.3千克
●做好配種后18-23天的返情檢查,注意用公豬試情,有條件的可以使用妊娠檢測儀
作者單位:
1.上海浦東新區農業服務中心川沙站;
2.上海松江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3.上海浦東新區農業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