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琛
(浙江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紹興 312000)
“一帶一路”戰略下我國跨境電商物流模式研究
汪 琛
(浙江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紹興 312000)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我國傳統的跨境電商物流模式已無法適應跨境電商的發展。針對我國傳統跨境電商物流模式存在的問題,基于“一帶一路”戰略的視角,從法律法規、基礎設施、信息技術建設等三個方面來改進目前傳統的跨境電商物流模式,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跨境電商經營模式創新的對策建議。
跨境電商;跨境物流;“一帶一路”戰略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我國的跨境電商自20世紀90年代年至今經歷了飛速的發展。根據研究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我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為2.6萬億元,同比增長30%,占中國進出口總額的23.4%。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所帶來的跨境電商平臺的發展以及人們購物方式的改變,使跨境物流的形式從傳統的大額交易更多的變成了消費者個人的交易。這種物流形式的改變使我國的跨境物流發展面臨著巨大考驗,跨境電商企業長期面臨著物流成本高、物流風險大等問題,這些問題制約著跨境電商的發展。如何在中國“一帶一路”特色的大背景下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在“互聯網+”的新形勢下帶動企業轉型升級,實現跨境物流與跨境電商的協同發展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
2013年我國首次提出了“一帶一路”這一國家級戰略,并于2015年正式實施。很多學者開始研究如何利用“一帶一路”戰略帶來的影響促進跨境電商的發展。通過調查發現很多學者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帶一路”戰略對跨境電商整體的影響上,關于物流方面的研究多集中于該戰略的實施將會給我國跨境電商帶來哪些機遇,但是并未提到如何改進中國目前還比較落后的跨境物流模式;而且這些研究所提出的建議主要集中在基礎設施、管理理念、人才培養等方面,這些建議多為宏觀性的建議,并未提出具體可實施的措施。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從“一帶一路”戰略出發,從信息技術、法律法規、基礎設施建設這三個方面來研究如何改進中國目前普遍存在的物流模式,通過跨境物流管理與技術的改進來實現來推動跨境電商經營模式的創新,從而推動跨境電商的發展。
我國傳統跨境電商物流模式主要為郵政小包、國際快遞、專線物流。傳統的跨境電商物流模式存在著很多的問題,主要表現如下:
(1)物流周期太長。跨境物流的流程包括倉儲、包裝、運輸、海關、分揀和配送等。我國跨境物流存在諸多問題,如基礎設施不完善、市場監管不足、缺少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統,這使得倉儲、運輸、海關、配送等物流功能協調性差。物流方式中的公路、鐵路、海運、航空等自成體系,無法實現協調配套運行,還未建立完善的跨境電商物流系統,導致當前的物流系統的效率較低,物流周期延長。通過統計發現,傳統的物流模式至少需要兩到三周的時間買方才能收到貨。其流程可概括為:外貿環節→國際物流→海關→消費者,第一個環節大概需要1-7天,第二個環節大概需要2-10天,第三個環節大概需要2-15天,最后經過國內物流商品2-4天到達消費者手中。
(2)跨境物流成本高。跨境物流主要包含國際段和國內段的物流。除了港口城市,很多內陸城市需要先通過陸上運輸,將貨物運送到港口,再通過跨境海運實現整個運輸過程,這種方式會導致物流成本較高。對于價格最高的空運來說,由于不同城市的航線密度不同,對于那些航線密度低的地區就無法實現快速送達,不僅導致物流費用進一步增高,同時也會大大降低客戶的滿意度,阻礙跨境電商的發展。
(3)退換貨成本高。交易過程中必然存在著退貨問題。根據調查,目前我國的跨境電商退貨問題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退換貨時間長,另一方面是成本高。首先,跨境電商交易過程中主要涉及到國內物流、國際物流、海關三部分。目前我國的國內物流速度很快,但是國際物流一般需要2-10天,周期太長,會直接影響到客戶的滿意度。另外根據我國的政策,退貨商品被視為進口商品,需要繳納進口關稅且無法享受出口退稅的優惠政策,導致物流成本過高。對于企業而言,這些則會造成企業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受損。
(4)物流風險大。相對于境內物流,跨境物流耗時更長,在運輸過程中也會承擔更大的風險,主要包括損壞、丟失等。在物流業相對發達的歐美國家,境外物流信息已經實現了實時跟蹤。但是很多物流業欠發達的國家,無法實現物流信息的實時跟蹤。這樣也就無法在運輸過程中實時查看包裹狀態(包裹是否發生了破損或者丟失)。一旦發生了商品破損、丟失等,賣方將不得不承擔運費、貨物和客戶流失等損失。
3.1 我國跨境電商物流發展新動態
(1)基礎設施改進。目前我國境內諸多行業具有產能過剩現象。原有的外需和內需市場對過剩產能的化解能力有限,所以,我國經濟要繼續保持穩健的增長趨勢,必需進一步拓展對外商貿地域方向,“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使國外大量新興的市場能化解部分產能,特別是很多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的欠發達國家,也需要大量引進境外產品來改善本國的經濟。這為我國的跨境電商成長帶來了重大的機緣。2015年3月28日,國家三部委(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共同發布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中指出區域基建是“一帶一路”戰略建設的關鍵范疇。依據有關材料顯示“一帶一路”基礎建設投資項目總資金已經超過2.15萬億。具體在互聯網通信設備設施、運輸道路交通、物流集散中心、海港碼頭等。例如“漢新歐”、“渝新歐”等鐵路物流通道的建立、跨境電商產業園、海外倉、邊境倉的建立。這些基礎設施的完善能夠有效的壓縮運輸時間、縮短運輸距離,從而減少物流成本、降低物流風險。
(2)法規政策支持。“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以來,2013-2015年我國政府發布了一系列的政策來支撐跨境電商的成長。主要有:①2014年7月,海關總署發布的《關于跨境商業電子商務出入境貨品有關監管事宜的公告》和《關于增列海關監督管理方式代碼的公告》。②2015年4月28日我國國務院常務會議制訂的關于減低入口商品關稅試點、稅制改革和規復增加港口免稅店的相關法規。③海關總署公布的《關于進一步增進電商康健快速成長有關工作的通知》(發改辦高技[2013]894號)。④我國政府發布的《國務院關于印發物流業成長中遠期規劃(2014-2020年)的通知》等。上述各項政策給予了跨境電商發展很多的支持、降低了跨境電商交易中涉及到的各項稅收,縮短了產品的過關時間。
(3)信息技術完善。包裹的跨境全過程跟蹤需要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撐,這要求境內外段的物流均須具有高水平的信息化程度,實現境內與境外信息化高度對接和生產線式的全程跟蹤。政府在“一帶一路”戰略引導下對外基建設施投資必定對物流跨境跟蹤差的問題解決起到促進作用。如,2016年1月26日天津創新性設跨境電商溯源系統,該系統可以追蹤生產源頭。而在2016年1月1日,廣東“智檢口岸”平臺便已經在全國推出了進出口商品全球質量溯源碼服務。可見,我國物流平臺在對跨境電商商品的監管、檢測方面,借助“一帶一路”戰略的支撐繼續深化推出各項新措施,這將有利于境內外包裹信息的實時共享,可建設成為世界范圍的可控物流,對于中國跨境電商物流發展起到明顯的促進作用。
3.2 對我國跨境電商物流模式的改進與創新
(1)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模式,顧名思義就是將物流外包給專業的物流公司。第三方物流公司會提供完整的物流服務,從收件→運輸→派件,實現了從賣方到買方的一條龍服務。這種模式的發展不僅能促進物流行業的專業化,而且能夠有效提高運輸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同時物流風險發生了轉移,第三方物流公司承擔了更多的物流風險,大大降低企業的人力、物力、財力的消耗,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率。雖然第三方物流存在著諸多優勢,但是這種物流模式對物流技術、物流管理、物流人才及企業結構等因素要求較高,加之第三方物流其投入實踐歷史較短,我國目前尚處于初級發展階段。
(2)開展集貨直郵。隨著我國網購模式的流行,越來越多的國人的購物方式從傳統的購物商場轉移到了各種線上購物平臺。隨著國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選擇購買國外的優質產品,催生了很多淘寶代購。同樣的商品因為關稅的問題,國外的價格與國內的零售價格相差很大。很多企業嗅到了商機,開發了海淘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可以購買國外商品,消費者在平臺上下單后直接從國外發貨。當商品到達海關時,跨境電商企業通過管理平臺推送訂單信息、支付信息、倉儲信息和物流信息等數據進行比對進而能快速清關,大大降低了物流周期。
由于跨境電商的發展,特別是國內強大的消費需求催生了直郵這種模式的產生且日漸規模。
(3)開展保稅備貨進口模式。保稅備貨進口模式是指商家根據國內的需求預測將境外商品備貨至海關監管下的保稅倉庫,在消費者下單之后,才根據訂單辦理出貨、過關等手續,在保稅倉內完成分揀打包的動作,經海關查驗放行后,通過國內快遞公司派送至消費者手中,業務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保稅發貨模式
對于跨境電商商家來說,客戶下訂單前將商品運至國內保稅倉庫而且在保稅區進行備貨不僅可以享受各項稅收優惠政策,而且這種模式會大大縮短運輸時間,提高運輸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為實現跨境電商在“一帶一路”戰略下更深層次的發展,中國已采取各類創新模式和改進舉措。對發展跨境電商與突破傳統物流限制起到重要作用的保稅發貨、直郵模式和第三方物流等新型模式已經出現。然而,改進舉措進展緩慢,新型物流模式規模與數量與當前需求的增長存在缺口。所以,我們需要深化物流模式改革,改變物流落后制約跨境電商發展的現狀,實現持續發展跨境電商。
4.1 繼續政策扶持,推廣新型物流模式
推進跨境電商可持續發展,政府應分兩步做好扶持工作,在國際上我國要與相關國家聯合,共同提出有利各方的優惠政策,參與國按政策公平合理的實現跨國電商交易。政府需要與參與合作的國家加強交流合作,合作探索對跨境電商的跨境監管的新舉措,積極參加貿易談判項目與經濟體峰會,針對各國普遍存在的計算機違法、數據安全以及跨境稅收與關稅優惠等問題提出談判與調解機制,為各國跨境電商發展提供政策基礎;國家要充分運用世界大國的國際影響力,與相關國家簽訂合作協議,幫助國內企業與合作國家建立更好的聯結,循序提高本國跨境電商企業的國際影響力。
其次,需要更進一步推廣新型通關模式,如海外直郵、保稅發貨等。目前正在采取的“先試點、后推廣”政策,已經從2015年的5個試點城市發展到2016年的17個。盡管17個試點城市跨界電商發展態勢良好,所推廣的新型模式也有很大成效,但與跨境電商的發展速度仍不相匹配。“一帶一路”戰略后期各類基建設施相繼完工的狀態下,政府急需深化試點城市的推廣,初期條件完善的試點城市可發展為中心城市,輻射區域內的二三線城市,實現以點帶面的跨境電商物流限制的突破。
4.2 降低稅賦
在國內政府部門要提出行之有效、結合實際且適應跨境電子商務相關特色的稅賦政策法規。政府要協調稅務部門、邊境檢疫部門和海關等相關涉及跨境電商的部門,在依法制定稅收制度都同時,給予跨境電商合理的優惠稅率,同時分階段分步驟實施不同的納稅制度。2016年又有12個城市獲批成為跨境電商試點城市,政府可把建立跨境電子產業園作為試點城市考核的內容,在產業園內推行與傳統貿易不同的稅收政策,充分利用信息化進行產業流程優化,分批施行運輸,定期申報創新方法,把結匯金額限制撤消并配對貨物和資金流,在園內統一管理匯總資金流、物流與信息流,進而消除結匯和退稅等問題出現,降低跨境電商成本。
4.3 構建跨境物流信息系統
由于信息技術嚴重影響著跨境電商物流的發展。完善的信息系統可以實現系統內各項信息的交流與統計。通過有效的物流系統可以實現物流信息的實時跟蹤,特別是與欠發達國家進行交易時,完善的信息系統的建設尤為重要。高效的物流信息系統的建設漸漸成為我國物流發展的重點,目前信息技術行業涌現了很多先進技術,例如: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智能分揀等,應將這些先進的信息技術應用到跨境電商物流系統的建設中來,實現跨境物流的信息化。
4.4 發展職業教育,加快人才培養
任何行業的發展都離不開人才,跨境電商物流也不例外。相對于傳統的物流模式,跨境電商物流對于人才的要求更高。除了傳統物流人才所必須具備的英語或小語種交流能力、相關國家知識產權和法律知識外,還應具備:(1)熟悉各大跨境電商平臺不同的運營規則;(2)需求匹配能力;(3)政策規則應對能力。目前,國內開設跨境電商專業的學校并不多,導致跨境電商物流發面的人才供不應求。跨境電商物流人才的需求更重視實踐能力。在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背景下,應該鼓勵職業院校大力開展跨境電商物流專業建設,培養更多的專業人才,從而滿足該行業日益增長的人才需求量,從而推動整個行業的發展。
[1]王軍海.中國跨境電商業務平臺選擇及跨境物流現狀和趨勢分析[J].科學時代,2015,(4).
[2]陶崢,張蘭.國內電子商務物流市場需求發展趨勢研究[J].電子商務,2014,(7).
[3]張夏恒,馬天山.中國跨境電商物流困境及對策建議[J].當代經濟管理,2015,(5).
[4]慕艷平.我國跨境電商物流解決方案分析與選擇[J].物流技術(裝備版),2015,34(5).
[5]國務院.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14—2020年)[J].綜合運輸,2014,(10).
[6]錢玉娟.跨境電商的黃金時代[J].商業,2013,(19):55-57
[7]陳旭華.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一以義烏市為例[J].價格月刊,2014,(3):66-69.
[8]Kazuma Edamura,Sho Haneda,et al.Impact of Chinese crossborder outbound M&As on firm performance:Econometric analysis using firm-level data[J].China Economic Review,2014,(10):169-179.
[9]Harish Patil,Rajiv Divekar.Inventory Management Challenges for B2C E-COMMERCE Retailers[J].procedia economics and Finance,2014,(11):561-571.
Study on Cross-border E-commerce Logistics Mode of China under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Wang Chen
(Zhejiang Industry Polytechnic College,Shaoxing 312000,China)
In this paper,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aditional cross-border e-commerce logistics mode in China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we improved the above traditional cross-border e-commerce logistics mode on the aspect of laws and regulations,infrastructure and IT construction and then on such basis,propose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innovate the cross-border e-commerce operation mode.
cross-border e-commerce;cross-border logistics;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F252;F713.365.1
A
1005-152X(2017)06-0033-04
10.3969/j.issn.1005-152X.2017.06.010
2017-04-20
汪琛(1989-),女,安徽安慶人,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會計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