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芳+孟博
受傳統教育模式的束縛,我國各大高等院校在人才教育方面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過于看重理論知識的學習,進而忽視了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當學生踏入社會后,就很難適應實際工作的要求,這也是造成本科畢業生就業難的關鍵癥結之一。
明確培養目標
最近幾年,我國高校畢業生數量逐年上升,單就畢業生的數量而言是完全可以滿足目前企業用人需求的,可是大學生“就業難”和企業“招人難”的現實卻長期共存。倘若我國仍然在教育培養方面舉步不前,學生“畢業即失業”與企業“用工荒”的尷尬將會進一步加劇。因此,必須加快腳步對教學模式進行大規模創新,培養出具有創新個性的人才,從而提高學生在各方面的綜合素質,有效提升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率,緩解企業的“用工荒”。
我國應用型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方面應該以它自身的專業為根本,并將它的創新綜合到專業教學中去,更應該進一步著重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自強能力和技能的應用,從而全面提高高校學生在德智體方面的綜合能力,促使學生各項技能的全面發展。
創新,就是讓學生在開創進取方面具備創新意識和敢于探究的創造精神。創業,就是讓學生具備創業的意識并具有基本的創業技能,讓學生在創業途中得心應手。
創新教育體制
在將來,為了能讓學生更適應應用型高等院校革新創業的活動需要,就需要創立一個既重理論又重實踐的教育體制。眾所周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在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實踐中獲得的經驗中慢慢積累。因此,應用型高等學府必須探索出全新的教育模式,向學生傳授創新創業基本技能,創業教育的意義也在于此。
在課程配置方面,我們可以總結出兩種類型:
一是必修課。通過必修課的全面性和強制性讓學生們對創新創業進行最基礎的了解和掌握,進而讓創新創業的教育模式得到普及。
二是選修課。在高校也有那些創業欲望很強的學生,這樣應用型高等二級學校就可以開設一些這樣的選修課,更深入地傳授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更全面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特別是注重動手能力的培養。各級高校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設立專門的實訓室,充分利用創業系統和管理沙盤等來模仿一個個專業技術方面的創業流程,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創業課本上的知識,并能確切地領會一個企業的管理模式。
建立“雙師雙能”型的
師資團隊
在創新創業的師資團隊中必須是以創新創業教學為基礎支撐和保障的,這個高素質團隊是培養專業應用型人才的推行者,也是教學最后深度交融這一體系的執行者。所以應用型高等院校,就應該更進一步做好創新創業工作的傳授教育工作,但是前提是我國在培育師資團隊的革新能力、實際操作能力的情況下加以重視,要成立一個“雙師雙能型”的師資團隊,這項工作可從下面幾個方面入手:
一是可以利用國家政策,來引進各企業學識經驗豐富,對創新創業和實踐都有深入了解的技術能人加入到教學團隊中,并鼓舞這樣的企業精英傳授學校教師實踐能力,進而組建起一支專業的創新創業教師團隊,這個團隊既有很好的教學經驗,又有很強的實踐能力。
二是密切聯合要轉型的人群和應用型人群培育的要求,著重提升各校現有教師自身的創新創業能力,使教師可以掌握先進的教學模式,還能不斷提高他們的知識儲備。要經常組織教師到企業的一線去進行實踐,從而讓教師的實際教學能力得到提高,也能在實踐中獲得更多的實際操作技能,這樣就確保了創新創業型方面人才的培育質量。
三是創建完整的教育培訓體制,全面提高院校師資的教學能力。
總之,應用型高等院校要鼓舞老師深入各大企業進行實踐,讓老師比較全面地熟悉企業的工作流程,使自己的理論體系和實際能力都獲得提高,這對更好地開展專業研究也是大有益處的。 責編/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