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過了料峭春寒,四月終是把細細密密的雨絲灑下,滋潤萬物。
顧不上天空中的牛毛細雨,我將全身的力氣凝聚在向下一蹬的瞬間,讓車輪快速旋轉,向家奔去,向假期的美好期望奔去。
終于到了家,終于可以自由自在了。
我連通無線網,劃亮屏幕,捧著手機蜷在沙發一角,迅速沉入另一個世界。
媽媽聽見了聲響,問道:“回來了?”
我假裝沒聽見。
媽媽沒有聽見回應,又問道:“哎,怎么不應人?”
她從廚房走出來,看見我一頭雨水,說:“快去把身上的濕衣服換了。”
“嗯——”,我換了個姿勢繼續蜷著。
“聽見沒有?”
“這就去。”我向另一屋躲去,目光卻始終離不開手機屏幕。
放下手機。一個飛翔的小黑點吸引了我的注意。那是一只蚊子,貪戀著屋內的溫暖,不肯離去。但那嗡嗡的震翅聲,晃來晃去的身影,實在惹人厭煩。我瞇起眼睛,伸出手,想置它于死地。但幾次拍下來,它仍舊飛翔著。
煩躁漸漸聚集了起來。
媽媽聲音又傳了過來:“你到底換沒換衣服?”
一句平常的詢問,在那時的我聽來,就是質問、不信任。它倏的引爆了我的焊點。我沖出房門,連珠放炮似的向媽媽爆出一句又一句的埋怨。
媽媽同樣的憤怒,說道:“那你干你喜歡的事吧,隨著你的性子好吧!”
我甩門而去。雨還在下,我在樓梯間躊躇著。
突然,我瞥見一張蛛網,一只蜘蛛正準備享用一只自投羅網的蚊子。
這只蚊子,會是我家的那只嗎?它自以為逃離了我的追擊,卻又陷進了蜘蛛精心布置的密網。哈!
原來,所謂從心隨性的生活,是對現實規則的一種逃避。這世上從沒有絕對自我的自由。我們到底不能擺脫“網”,不能擺脫理性的生活。
我走上樓,發現門開著,媽媽的目光投向我,我沖上去抱住她,說:“對不起!我再也不任性了。”
小作者通過寫日常生活之中因自己迷戀手機而與媽媽發生沖突,進而反省做人不可太過任性,要遵守規則和理性生活。全文敘述起因、發展、高潮、結局,脈絡分明,張弛有度;立意上由任性到不再任性,其中有關乎規章制度、無形之網、理性之美的思考,不能不說有深度。作者為了表現主題的需要,借取了較常用“蜘蛛結網捕捉食物”的場景(其他常用的場景還有破繭成蝶、蝸牛爬高、螞蟻搬食等);但是,對這一有助于推動情節發展和表現主題的材料,作者三言兩語一筆帶過,過于輕描淡寫。另外,作文還給人一種想到哪兒寫到哪兒的感覺,寫之前沒有精心構思,寫之時沒有對某個鏡頭的鋪排渲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