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去世了。
在外地工作的他接到消息后,以最快的速度處理完手頭的事情后,便回家和母親一起為父親料理后事。
多年在外工作使得他與父親的關系愈漸疏遠,以至于走進父親房間時竟感到陌生,看到自己與父親曾經(jīng)的親密合照,心情略有些微妙。
拉開抽屜,他一眼便看到了那個復古又簡約的相機——父親生前最鐘愛的物品。他頓了一下,拿起相機,打開電源,思緒隨之飄回了從前。
從他有記憶起就知道父親格外喜歡拍照,并且只用這個相機拍。父親告訴他,這個相機陪伴了自己很多年,就像一個老朋友,父親用它來記錄一切,用它能拍出最美的照片。
小時候的他聽著父親自豪地介紹相機,看著父親拍出的照片,對父親滿懷崇拜;他摸著父親的相機,總像是摸著自己渴望已久的變形金剛,兩眼放光。每每聽到父親喚自己來拍照,他都會興奮無比,還總纏著父親要多拍幾張,父親都寵溺地笑著依他,比鏡頭下活潑得像猴子一樣的他更開心。
他漸漸長大,下巴上開始長胡碴,脾氣也變得陰晴不定。他開始不愿意拍照了,為了躲避父親對他的勸說,他總把自己關在房間里。那次,他一開房門,眼前便傳來“咔嚓”一聲,抬眼,是父親,父親揚著明媚的笑臉舉著相機說:“終于拍到了,你小子……”“啪!”他心中突然騰起一股無名怒火,他揮手打掉了父親最珍貴的相機,并大吼:“走開!別拿著你那破爛古董在我面前晃悠,煩不煩?”隨即摔門而出,丟下身后愣了許久的父親。父親的相機鏡頭處裂了一道縫,但父親什么也沒說,只是默默地把相機裝進絨盒放好。那天之后,他好久沒見過父親的相機。
后來他結婚,有了自己的孩子,事業(yè)也蒸蒸日上,妻子作為他的助手跟著他到處出差,孩子便交給他的父親與母親來帶。父親很疼愛這個白胖可愛的小孫子,塵封多年的相機又重見了天日。父親恨不得把小孫子裝進相機,看著小孫子的一舉一動都忍不住要多拍幾張。再后來小孫子會說話了,與他通電話時跟他說:“爸爸,爺爺有個很好看很神奇的小盒子,里面裝了好幾個我,我好喜歡呀!”而他只是敷衍地笑笑。
父親老了,身體開始出現(xiàn)各種病癥與不適。最后那次,父親與母親給小孫子過生日,小孫子許完愿,聽爺爺說要給自己拍照,興奮地擺好姿勢,還未聽到快門響,爺爺卻在小孫子面前倒下了,手上還緊緊握著心愛的相機。
相機在醫(yī)護人員慌亂的抬運中掉落,遺落在眾人身后。在去醫(yī)院的途中,父親最后一次醒來,說的最后一句話是:“相機,寶寶,拍照……”就再沒了力氣,隨后不久便永遠地離開了。
他想起母親在告訴他這些事時,哭得上氣不接下氣。相機許是太舊了,按了很長時間才終于開了機,點開相冊,里面記錄著母親、兒子和他幾乎所有的重要時刻,開心的笑臉、溫馨的擁抱、生氣的背影、難過的眼淚,甚至好多他自己都不記得的時刻……他慢慢地、仔細地、一張一張地翻著,他逐漸感受到了父親的相機的重量。
他一遍又一遍地看著,重溫著那些過去的時光,終究覺得少了些什么。在看到第四遍時,終于發(fā)現(xiàn),父親的相機里,沒有一張父親自己的照片,哪怕只是身體的一部分。愧疚、悔恨、感動、心痛……種種情緒一時間沖擊著他的心,他緊緊抱著父親的相機,像是抱著父親一樣,靠在墻上哭得撕心裂肺,任憑眼淚大滴大滴地砸落在父親的相機上。
(浙江樂清市第二中學)
【師生評說】
倪協(xié)克老師:這篇作文“睹物思人”,以相機為線索,講述了在外工作的兒子,得知父親的死訊后回家料理喪事,在整理父親的遺物時看到照相機,于是回想起父親生前的點點滴滴,由此而漸漸理解了父愛,對生離死別有了真切的感悟。作文在構思和立意上,都有可圈可點之處。
陳詩雨:我認為這篇作文最有亮點的地方在于物件的運用。記得我曾讀過瑞典作家奧古斯特·斯特林堡的一篇短篇小說,叫作《半張紙》,小說只有一千五百字,作者通過主人公離開旅館時收拾出來的半張小紙,引出小紙上所記錄的主人公從戀愛到結婚,再遭遇喪妻及失去孩子的人生無常。短短兩年,由甜到苦、由合到散,結尾戛然而止,搖曳生姿,余味無窮。而周影同學的《父親的相機》一文,也將物件運用得非常巧妙。她以相機為線索,通過主人公對童年、少年、青年不同階段的回憶,仿佛讓我們看到了主人公和父親幾十年來點點滴滴的往事。以物件為線索,按照時間順序,巧妙地把時空連接起來,令人稱道。
潘淑娜:除了時空安排巧妙,這篇作文的細節(jié)描寫也非常好。例如,寫主人公童年的時候,運用“兩眼放光”“纏著要父親多拍幾張”“活潑得像猴子一樣”這些神態(tài)、動作描寫,表現(xiàn)出主人公童年時對于相機的好奇,對于父親的崇拜;而隨著年齡的增長,青春期的孩子變得越來越叛逆,“下巴上開始長胡碴,脾氣也變得陰晴不定”,這里的細節(jié)描寫,寫出了父親和孩子關系的變化,既真實,又耐人尋味……而當父親終于離去,與自己陰陽相隔,主人公才后悔不已,從前的往事似乎都歷歷在目。我想作文的字里行間,最打動人的就是這些細節(jié),可見周影在寫作中花了不少心思。
朱夢熹:不知道為什么,讀完這篇作文,我想起了龍應臺《目送》里的語句:“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這篇《父親的相機》,在短短的篇幅里,也寫了人生的生離死別,表達出了深刻的主題。正所謂“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我們應該趁父母在時,及時行孝。
【教師總結】
大家說得都很好,有的同學從結構角度分析了這篇作文,有的同學談了自己讀后的感受及聯(lián)想。這確實是一篇優(yōu)秀的作文,希望同學們在評說作文之后,可以進一步掌握物件在作文中的運用技巧!尤其是在散文、故事的創(chuàng)作中,以物件為線索是一種重要的技巧,它能夠起到連綴情節(jié)、聚焦視點、寄托情感的作用。
現(xiàn)在留給大家一個作業(yè):任選一個物件,圍繞該物件完成一篇作文。可以敘述自己的故事,也可以敘述他人的故事。
(倪協(xié)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