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是“三農”工作的中心,是發展現代農業和推進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農業綜合開發作為財政支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一個有效手段。農業發展在昭蘇縣占有重要的地位,加大農業綜合開發,利用全縣生態優勢,深挖資源潛力,對農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農業發展;綜合開發;現代農業園區
鄭紅斌. 新疆昭蘇縣農業綜合開發推進現代農業發展[J]. 農業工程技術,2017,37(08):7.
一、主要成效
1、加大農業綜合開發投入,農業基本生產條件不斷改善
“十二五”時期農業綜合開發共投入資金10770.76萬元,其中財政資金7626.52萬元(中央財政資金5063.8萬元,自治區財政資金2147.78萬元,自治州財政資金207.47萬元,昭蘇縣財政資金207.47萬元),自籌資金3144.24萬元。共實施土地治理項目7個,其中中型灌區節水配套改造項目1個,中低產田改造項目3個,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3個;實施產業化財政補助項目共9個,其中一般產業化項目4個,貸款貼息項目5個;部門項目3個。
2、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為著力點,切實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綜合運用水利、農業、林業、科技等措施,實行田、水、林、路綜合治理,并突出節水灌溉和節水農業優先發展,努力解決制約全縣農業發展的關鍵因素,使得項目區抵抗自然災害能力不斷增強,扭轉了靠天吃飯的被動局面。
一是以水利建設為重點,全面推行節水灌溉,發展節水農業。二是在進行水利建設的同時,配套實施改良土壤、配方施肥、林網防護和道路建設,使項目區達到標準化,建成了一批規模較大的高產、穩產基本農田。
3、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和效益為中心的原則,提高農牧產品附加值
在確保糧、畜等主要農產品穩定增產的同時,發揮各鄉鎮的資源優勢,以支持農副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和規模化種養基地建設為重點,大力推行農業產業化經營及農牧產品的系列開發,實現產業優勢和產品優勢的發揮,促使農畜產品的增值,延伸了產業鏈條,拓寬了發展領域。多年來,經過不斷總結探索,確立了“圍繞資源搞開發,瞄準市場上項目,突出特色樹品牌,壯大龍頭抓帶動”的產業化開發指導思想,共扶持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貯藏、保鮮、流通設施等農業產業化經營項目7個,扶持農業龍頭企業5個,農民合作社3個。
(1)油菜產業
昭蘇縣油菜種植面積約為40萬畝,占全縣種植面積的40%,年產油菜籽約7.5萬噸,全部為雙低油菜(指菜籽中芥酸含量在3%以下、菜籽餅中的硫苷含量低于30 umol/g)。長期以來,全縣油脂企業加工能力不足、加工水平較低,造成農民油菜籽銷售困難,種植積極性不高,同時油脂品質不高,知名度低,影響了全縣油菜產業的發展。
通過十二五期間實施的產業化財政補助項目,共扶持油脂加工企業2家,為伊犁萬順油脂有限公司和昭蘇縣草原糧油實業有限責任公司,通過連續2年的貸款貼息,使企業改進了生產線,活躍了全縣農業經濟,為全縣農業現代化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2)馬鈴薯產業
全縣的耕作土壤為團粒結構的黑鈣土,土壤肥沃,比阻小,可耕性好,有機質含量豐富,平均為8.1%,氣候土壤條件非常適合馬鈴薯生長的需要。由于氣候冷涼和土壤肥沃,病蟲害發生程度輕,面積小,農藥使用少,化肥投入低,土壤和化肥污染程度較輕,環境保護的好,有利于進行是綠色食品生產,是昭蘇縣重點發展的種植產業。
二、存在的問題
1、投資標準偏低
按現行國家農業綜合開發投資政策規定,高標準農田建設示范工程項目畝投資標準1382元,基本滿足建設高標準農田的要求,但目前建材價格和人工工資的上揚,導致建設成本不斷增加。據測算,目前在昭蘇這樣的邊遠縣建設高標準農田畝投資標準至少要達到1500元以上。因投入不足致使現實施的土地治理項目區工程布局相對分散、密度也不夠,離高標準農田要求有一定差距,不能完全滿足現代農業的發展需求。
2、農民籌資投勞難落實
雖然每年在項目立項征求意見時,項目區農民均同意籌資投勞,但由于農村大量青壯年勞力外出務工,留在農村的大都是些老人和兒童,勞動力缺乏,加上目前農村主要是一家一戶分散經營模式,農戶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動力也不足,導致農民籌資投勞落實困難。
三、對策及建議
1、加大資金投入力度。
一是根據全縣的現狀和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建設的實際需要,將土地治理項目畝投資標準應調整到1500元以上,使農業綜合開發能更好地服務于現代農業發展。二是積極推進資金整合。以土地治理項目區為平臺,按照“用途不變、渠道不亂、疊加投入、各盡其力”的原則,助推農業、水利、林業、國土、交通等部門的項目資金整合步伐,達到支農資金集中投入的目的,以破解建設資金不足的難題,提升項目區整體形象,實現規模效應。
2、大力建設高標準農田
按照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建設要求,堅持“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設施配套、田間道路暢通、林網建設適宜、科技先進適用、優質高產高效”的建設目標,緊緊圍繞全縣現代農業發展規劃,力爭到2020年建成高標準農田項目5萬畝以上,打造出一批規模大、層次高、亮點多、示范性強的高標準農田項目區,吸引一批投資規模大、科技含量高、社會經濟效益明顯的農業企業、專業合作社進駐項目區進行規模經營,充分發揮項目區的綜合示范作用。
3、進一步完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一要發展壯大優勢特色產業。立足于項目區農業資源比較優勢,積極引導項目區群眾和業主調整種養殖結構,擴大特色產業基地規模,提升特色農產品質量和效益。二要著力完善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與農民的利益聯結機制,大力發展“龍頭企業+合作組織(基地)+農戶”的現代農業經營模式,吸引更多農戶進入農業產業化經營領域,帶動農村土地流轉,從根本上改變一家一戶的分散經營模式,讓農民分享農業產業化經營各環節形成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