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冬馬鈴薯高產種植技術包括播種前的品種選擇、選地整地以及種薯處理,播種中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及最后的收獲。文章簡要針對大關縣冬馬鈴薯種植做分析,為本地培養高產優質馬鈴薯提供參考。
關鍵詞:冬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
鐘騰軍. 云南大關縣冬馬鈴薯高產種植技術[J]. 農業工程技術,2017,37(08):53.
馬鈴薯喜濕潤土壤,怕干、怕漬,不耐高溫,生育期間以日平均氣溫17-21℃為適宜,喜光,要求日照長短適度,喜干燥氣候,怕潮濕天氣。大關縣位于云南省東北部,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5℃,日照時間較長,年平均降水量991.3 mm,昭通市的腹心地帶交通方便、貿易經濟繁榮。依據大關縣種植的優劣現狀,結合多年研究經驗,總結得出適合大關縣馬鈴薯種植的技術參考。
一、播種前準備
1、選種、處理
在大關縣農業局的組織、指導和黨委政府的配合下,根據大關縣農業生態環境、生產條件、經濟條件、病蟲害發生危害等情況,從外地調進的冬早馬鈴薯“麗薯6號”、“青薯9號”和“云薯401”三個品種。表皮龜裂、畸形、有病斑、創傷的異品種不宜作種薯,薯塊完整、無病蟲害、無創傷、薯皮光滑、色澤新鮮的薯塊事適宜作種薯。為確保馬鈴薯田間生長整齊、成熟一致,保持馬鈴薯品種純度對于提高馬鈴薯產量和品質和經濟效益尤為重要,選種時要特別注意。
播種或催芽前將選好的50 g以上大小基本一致種薯進行切塊,切塊時應注意芽眼分布,從芽眼空隙處切開,充分利用頂芽,每個切塊最好有2個芽眼。根據薯種形狀和大小,50 g以下薯種不切塊,直接播種,整薯播種。再大的種薯順頂縱切1刀成2塊,100 g種薯切成3塊,更大者每塊薯重35 g左右,縱向切成4塊。切刀要用75%酒精或1%高錳酸鉀溶液進行消毒,切塊時發現肉質變色或黑心等病薯,立即銷毀病薯并更換刀具。為有效防止種薯攜帶病菌,用0.2%多菌靈(或0.1%高錳酸鉀)溶液對切好的種薯進行消毒,浸種15 min左右撈出,用草木灰或過磷酸鈣等涂抹切口,這樣的種薯消毒處理有利于切口愈合,促進種薯發芽。
2、選地、整地
生長快、成熟早、結薯多、表皮光滑、病蟲害輕、產量高、商品性好的馬鈴薯,需要選擇適土質疏松、光熱條件、水源條件、排水條件良好的砂壤土。
土壤疏松、細碎、平整、無大土塊是保證馬鈴薯出苗整齊一致的前提,這就需要播種前對土地進行機耕或人工深翻,破碎土塊。之后開溝起壟,壟面寬比為5:2,起壟后再精細整理壟面,做到細碎、平整。
二、播種期栽培技術
1、播種
按行距60 cm開深8-10 cm的種植溝,然后將種薯按30 cm的株距播到溝內,芽眼向上,施入基肥,覆土10-15 cm起小壟即為平地播種法。此種方法是適宜大關縣氣候和地理條件的有效播種法,有利于減少土壤與空氣的接觸,減少土壤水分蒸發量,利于保墑和提早出苗。播種日期與馬鈴薯收成密切相關,播種期每推遲5天,產量降低10%左右,早播有利于冬季馬鈴薯豐產。根據大關縣2000 m左右海拔終霜日多年平均在2月1日左右,大關縣斷霜之日前推35-45天,播種最適期為12月下旬至來年1月上旬,宜早不宜晚。
2、田間管理
(1)施肥
有機肥2000 kg/畝、馬鈴薯專用復合肥40-50 kg /畝、尿素(含量46%)10 kg/畝、普通過磷酸鈣(含量16%)15 kg/畝、硫酸鉀(含量50%)5 kg/畝作為播種時基肥含量。施肥時做到種肥分離(避免種肥接觸)防止爛種,為防止化肥燒傷薯苗,在追施化肥時肥料與薯苗要相距一定距離。施鉀肥10 kg/畝在現蕾期施1次結薯肥,不能使化肥沾到葉片和直接接觸到根部,施肥后及時蓋土以保證肥效。追肥可結合中耕除草、培土進行。出苗后應及時追施尿素15-20 kg/畝提苗肥。重施底肥、早施提苗肥、巧施結薯肥是需肥較大的馬鈴薯高產作物在整個生育過程中需要在施肥上堅持的原則。
(2)中耕與除草
通透性良好的土壤對于馬鈴薯生長的旺盛性,根系發達性以及塊莖膨大速度有積極意義。土壤通透性可通過中耕培土創造良好環境,是提高品質和商品率的措施之一。培土可防止水分蒸發,減少干旱,增加植株埋入土中的節數和匍匐莖的數量,防止由陽光照射塊莖而導致薯皮發綠降低品質,從而形成較多、較大的塊莖。培土應盡量將壟面培寬、培厚,以利于結薯。第一次中耕培土在出苗后清溝進行,為防止薯塊露出地面或表皮被曬綠;在株高15 cm左右時進行第二次中耕培土;第3次中耕培土在封壟前進行。
3、病蟲害防治
病害多發生早、晚疫病;蟲害多發生馬鈴薯塊莖蛾、瓢蟲、蚜蟲、蠐螬、地老虎等。發病初期發現中心病株要立即撥出,可用辛硫磷、樂果、敵百蟲、功夫等殺蟲劑進行防治或用糖醋液、黑光燈誘殺, 為保證馬鈴薯產品質量安全,在馬鈴薯病蟲害防治上禁止使用有機磷等高毒、玉高殘留農藥,防治可用安泰生、銀法利、代森錳鋅、殺毒礬等殺菌劑。
三、適時收獲
馬鈴薯收獲過早或過遲會造成塊莖不成熟或降低品質,影響產量。馬鈴薯最適宜收獲期時馬鈴薯植株停止生長,莖葉枯黃,塊莖易與匍匐莖分離,此時采收可獲得較好的經濟收益。為保證馬鈴薯品質,達到豐產、豐收,提高商品率,最好選擇在晴天收獲,放在陰暗通風的地方防止曝曬,減少損傷,薄攤晾干,要盡量保持收獲、儲運過程中薯皮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