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灣“東森新聞云”報道,美國歌手鮑勃·迪倫(Bob Dylan)出道超過50年,他創(chuàng)作的歌被視為20世紀美國最有影響力的民謠作品,也曾被時代雜志(Times)選為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100人之一。如今,他打敗了許多勁敵獲得了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成為歷年來第1位用歌詞奪下這項獎項的歌星。75歲的鮑勃·迪倫所創(chuàng)作的歌曲影響了時代,而他在1962年所寫《隨風而逝》,更是廣為傳唱。他曾得到過包括格萊美、金球獎和奧斯卡金像獎在內的獎項,自傳“搖滾記”也曾入圍美國國家圖書獎,他可說是史上第一位影視、文學、詩詞的“全能天才”。針對鮑勃·迪倫鮑勃·迪倫的作品,《時代雜志》曾在報道中寫道:“他所創(chuàng)作的歌詞是優(yōu)雅的;他所關心的課題是永恒的,不管在哪一個時代,都只有少數(shù)詩人的影響力可以超越他。”
素材解讀:鮑勃·迪倫榮獲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著實讓人一驚。我們總以為文學是高深莫測的玩意兒,但鮑勃·迪倫的話,讓人豁然開朗。他曾在受訪時,表示自己在創(chuàng)作時的想法是,“創(chuàng)作是任性的,如果我有話想說,我就說;我傳遞我想傳遞的,不需要任何的好理由,里面不一定要有非常偉大的訊息,就寫我想寫的。”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一位偉大的作家,他的寫作是貼近生活的,是我手寫我心,形式上也是自由的,可以是歌詞、詩歌、民謠等。這給我們以啟示:真正的閱讀是廣泛的,有生命力的。適合閱讀要廣泛、閱讀要貼近生活實際、閱讀要有感而發(fā)等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