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亞敏+霍清清++鄭艷
摘要: 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是對接市場需求的新的學位培養體系,從培養目標、培養過程及質量評估等方面均與學術型研究生有所差異。本文在了解當前全日制研究生培養模式的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的基礎上,針對全日制專業學位培養的培養目標的不確定性、培養過程的重知識性、質量評估的雷同性等問題,提出相對應的創新發展對策。希望通過本論文,在實際應用上能夠為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改革提供參考。
Abstract: The training of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students is a new degree training system,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academic graduate students in training objectives, process and quality evaluation. Based on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full-time graduate educati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in full-time professional training on the basis of training target uncertainly, training process scholarly and quality assessment identically. Through this paper,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of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students training mode.
關鍵詞: 全日制專業學位;培養模式;培養目標;培養過程;質量評估
Key words: full-time professional degree;training mode;training target;training process;quality assessment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20-0176-02
0 引言
專業學位是現代高等教育發展的產物,其與學術型學位構成了現代教育學位體系的兩大組成部分,兩種學位相鋪相成、互相促進和依賴,其主要區別體現在人才培養目標上的差異,專業學位以專業實踐為導向,較側重培養社會急需的人才,較多關注將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
從20世紀80年代初期開始,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發展經歷了探索、初創、發展壯大的歷程,學科門類日益豐富,教學層次日益鮮明,教學規模也日益擴大,同時也不斷進行了一系列的體制改革和教育創新。而我國自1991年設立工商管理碩士以來,研究生專業學位的種類在不斷擴充,規模日益擴大,為我國經濟增長培養了大批應用型人才,但從目前的發展規模來看,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所占比例相對于學術型學位而言仍然偏小,發展程度相對滯后,仍面臨“重學輕術”的現象。
因此,本文在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基礎上,主要探討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模式及發展現狀,了解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存在的問題,并對其創新發展提出可參考的意見或建議。
1 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及存在的問題
根據陶學文(2011)的研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是在分類培養模式的高等教育價值觀指導下,為適應高層次應用型人才成長的需求,在全日制教育形式下,為專業學位研究生構建的較為穩定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以及實現這種結構的運行方式。
根據該定義,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主要涉及培養目標、培養過程、培養結構、質量評估等四方面的問題。有數據顯示,我國從2009年開始招收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并在2009年基礎上按5%~10%減少學術型研究生招生規模,減少的指標將用來增加專業學位研究生規模,且以每年10%的速度遞增。但是面對新型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原有的主流的研究生培養模式已不能適應其發展,課程設置、體系建設、學科結構、師資隊伍等均面臨諸多挑戰。
研究生培養目標主要回答了“要培養什么樣的人”的問題,是整個研究生培養的立足點和指明燈,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目標與學術型學位的培養目標有著明顯的差異,更加注重實踐應用及職業技能的培養,更加注重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及向社會輸送實踐性、創造性的專門人才。
而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從創立伊始,其發展定位就伴隨著國家發展戰略而做出不斷的調整,因而具有鮮明的時代特性,但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缺乏成熟的、可參考的實踐經驗,多參照學術型研究生的培養方案、課程體系設置,與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要求相差甚遠,導致培養目標的不確定性,造成一定的“重學輕術”的問題。
研究生培養過程是努力實現培養目標的過程,該過程回答了“如何培養”的問題,是到達研究生培養目標的必經途徑,其包括一系列的教學組織活動以及相對應的課程體系、教學規劃、導師指導、實踐應用、論文寫作等必備的培養要素,這些要素既聯系緊密,又相互制約,在教育體系結構和管理結構中有序規劃,這就要求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要求與學術型學位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應與培養目標相一致,即應定位于培養應用型的專門人才,在課程設置、教學體系等培養要素中應當貫徹這一理念,強調理論聯系實踐的重要性,但在實際的課程設置和教學過程中,“重理論輕實踐”,仍然以教師課堂授課的方式為主,學生缺乏動手解決實際問題的操作能力,與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要求仍有差距。
另外,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導師大多采用的是學術型研究生的導師,導師能夠勝任專業知識的指導,但對相關職業的實際運作缺乏了解,也缺乏實踐工作經驗,教學過程“重知識講授輕能力培養”,當前教育體系中,具有豐富知識儲備和實踐工作經驗的導師的欠缺現狀,一定程度上,會影響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同時,研究生培養結構是培養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保證各要素的有序運行。在層級結構上形成了學士、碩士和博士三個層次的學位體系,其中專業碩士學位占比最大,且呈不斷增長的走勢,體現出經濟社會發展對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的需求,但與社會經濟發展的多樣化需求不相適應,且與學術型學位相比,專業學位的招生規模、教學規模仍相對較小,在總量和規模上仍無法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
應用型、技能型高層次人才是未來經濟發展所必須的,但目前研究生的學位結構仍以學術型為主,尚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
研究生的質量評估是檢驗研究生畢業的教學、實習、應用等質量水平、對學生從事某一職業的能力進行評價,該評估回答了“培養結果如何”的問題。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質量評估較側重根據學到的專業知識,將其應用到實踐工作和創新的能力,這與學術型研究生重視學生的學術理論研究水平不同。
但我國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在專業設置上仍然體現的是政府部門和高校的主導力量,市場力量并未發揮其強烈的應用特性,在教育教學的制定過程中,受傳統學術型研究生的影響深遠,專業性因素并未受到重視,在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理論性較強,與學術型研究生的課程設置、評估體現無較大差異,體現不出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與學術型學位教育區別,造成專業學位“不專業”的現象突出。
2 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教育的創新發展
我國全日制專業學位培養存在的培養目標的不確定性、培養過程的重知識性、質量評估的雷同性等問題,這既有教育觀念方面的原因,也有政策制度方面的原因。
從以往的研究看,一方面,“重學輕術”的傳統文化影響是首要原因,其忽視了實踐性教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以政府部門和高校為主導的“自上而下”的教育管理體制無法適應專業學位教育形式的管理要求,政策制度方面仍表現出路徑依賴。
鑒于此,全日制專業學位教育的創新發展必須加強與實踐應用領域的協作培養,具體來說,可以從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培養目標、培養過程、質量評估三方面來闡述。
在培養目標上,應科學地、合理地界定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目標,其培養目標必須與學術型研究生培養目標存在差異,其培養目標應體現知識性與應用型的價值統一,實踐應用的發揮必須建立在一定的知識水平之上。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人才不但具有更高水平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也有更高層次的職業實踐素質,及解決實際工作問題和矛盾的能力,其更應該突出其職業性的特點。高校應與具體行業相關部門積極展開合作,產學研合作是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創新的理性選擇(陶學文,2011)。
在培養過程方面,有學者指出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過程的優化是提高培養質量的關鍵,首先在招生過程中保證生源質量,擴大有學位授予單位資格的學校的自由選擇權,允許學校根據自身規模、社會市場需求、生源質量、師資體系等情況綜合考慮,自主決定招生規模和錄取標準,并提高招生工作的透明度。
其次在課程設置上應從培養目標出發,充分考慮某職業的需求性,課程的設置應以實踐應用、職業發展為中心,建立與職業需求相對應的課程體系,加強專業實踐類課程講授,推動知識性與應用性的有機結合,培養學生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
另外,對于目前專業學位研究生普遍采用的“雙導師制”,應加強校內導師與校外導師的合作意識,加強聯系和溝通,雙方可共同協商研究生的論文選題方向,確保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論文成果能夠更加實用,與實踐應用緊密結合。
在質量評估方面,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不僅應得到高等教育通用監管機制的約束,同時也應加強自身獨特的質量保障機制,以往政府和高校主導的評價主體應讓位于社會和市場,摒棄傳統的以學術需求為導向的評價體系,以能否滿足市場多樣化需求為評價標準,評價指標應將社會與市場對人才的需求指標替代原有的學術性指標,提高社會對畢業生滿意程度等指標的權重,培養社會和市場需求的應用型、實踐型專門人才,專業學位畢業生應將直接接受市場和社會的評價。
總的來說,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的創新需要來自政府、高校及市場等各方面的共同協作和保障,著力改革傳統的培養模式,轉變觀念,重新架構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體系,政府應從政策體制上提供必要的支持,同時高校應改變現有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方式和課程體系,高校應和市場緊密建立有效合作以確保專業學位與就業需求之間的有效銜接。
參考文獻:
[1]陶學文.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及其創新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3(02):66.
[2]陳靜.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問題研究[D].西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3.
[3]楊寧.我國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4]梁傳杰,王衛華,等.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政府主導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3(06):6-10.
[5]霍清清.全日制碩士學位培養現狀及創新研究-以河北省為例[J].石家莊經濟學院學報,2016(01):137-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