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鋼琴是現代音樂作品經常應用的樂器,在鋼琴演奏中,和聲曲式分析方法的應用可以幫助演奏者更好的演繹鋼琴作品。和聲曲式是鋼琴作品演奏分析的要素,和聲主要具有功能性、色彩性、布局性,并以此來承接曲式分析。文章對鋼琴作品中和聲曲式的分析方法展開研究,為演奏者鋼琴作品的深化了解提供分析方法,以此來提高演奏者的鋼琴演奏水平。
【關鍵詞】鋼琴作品;和聲曲式;分析方法
【中圖分類號】J624 【文獻標識碼】A
鋼琴作品的演奏中,和聲曲式是演奏者理解作品內涵,進行情感表達的重要元素。和聲曲式不是某一階段的產物,而是在發展過程中不斷成熟、不斷完善的,古典主義發展時期是其逐漸形成、發展完善的關鍵階段。縱觀鋼琴作品,可知其是多種題材的組合,和聲豐富,因此研究鋼琴作品中和聲曲式分析方法極為必要。筆者主要是以貝多芬、莫扎特的鋼琴作品為例,系統研究和聲曲式的分析方法,了解兩者的關系,以便于為演奏者更好的進行鋼琴作品演奏構思提供參考意見。
一、鋼琴作品的和聲分析
和聲分析就是細致讀譜后判斷調式調性,在特定的調式范圍內,每個調式在作品演奏中的作用不同,找出鋼琴演奏中各聲部含有的具有和聲意義的音做和弦音,分析歸納弦音的調式級別,以此能夠判斷在鋼琴演奏中應用的不同和弦。演奏者在鋼琴作品的演奏中,首先要分析作品樂句中的和聲,了解不同調式及其作用,有利于演奏者較快理解鋼琴作品的情感內涵以及樂句情緒的變化走向。
和聲一般情況下,遵循“主—下屬—屬—主”的必然邏輯,在《實際演奏中將和弦添加進來,豐富樂句的和聲結構。如貝多芬鋼琴鳴奏曲Op.13》第三章樂曲的演奏中最開始有8個分樂曲片段,演奏者在左手演奏中呈現出和弦分解的狀態,將樂句的和弦連接起來就形成完整的和弦,演奏者在做好和弦標記后,可以快速進行和弦演奏,提高演奏的準確性。
在和聲演奏中,將四個聲部組織起來,豐富和弦鏈條;通過組合、調整和弦本身的結構以及排列方法,增強樂句演奏的色彩感覺;最終在演奏中以鮮明的終止式結構進行布局,讓最終的和聲在終止過程中,還能夠呈現出聲樂的延綿之感。
二、鋼琴作品的曲式分析
在鋼琴作品的演奏中,曲式結構分析有利于掌握作品的整體脈搏,利用曲式可以將作品的風格以及樂章的人物形象、音樂形象表現出來。鋼琴作品的曲式結構實際上就是音樂作品的樂章結構,隨著曲式結構的變化發展,現代鋼琴作品的內涵、風格以及表達形式也不斷發生變化,作品的整體布局更加規范和完善。如莫扎特歌劇中的《唐璜》音樂《香檳》在鋼琴演奏中,就是以陳述性的曲式結構進行平行分析,樂曲具有兩個句式,但從總體上來看,句式結構基本相同,都表現為a+a1的形式,僅在第一個句式的結構進行處理,促使兩個句式更加完美的結合,前后樂章相互呼應,以此來提高音樂的整體演奏效果。
在鋼琴作品的曲式分析上,主要是研究主題發展、調性布局以及段落層次三方面的問題。主題發展問題研究上,應該分析鋼琴作品核心動機的材料構成,包括樂曲演奏的力度、速度、節奏、旋律等基本要素,只有掌握核心要素確保鋼琴演奏的整體框架不動搖,才能夠確保作品的順利演奏,另外在演奏中還出現輔助動機元素,以此來增強演奏作品的變化,從而形成音樂的高低起伏之勢;調性布局上,主要是通過對比、鋪陳展開以及再現來展示樂曲的變化,營造不同的情感色彩,強化鋼琴作品的風格氣勢,如莫扎特的鋼琴曲中,一般通過調性的應用,可以使D大調表現出強烈的輝煌氣勢,b小調營造陰暗、死氣沉沉的氣勢渲染開來,最后通過展開、再現的作用來將鋼琴作品的聲調引導回主調上,完整地進行作品演奏。
三、鋼琴作品和聲曲式的分析方法
鋼琴演奏中,演奏者要提高和聲曲式分析意識,應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分析,實現作品演奏動機元素的和諧統一,從而更加自然、準確、流暢地演奏鋼琴作品。
(一)整體把握法
演奏者在進行和聲曲式分析時,要把握鋼琴作品的主調,避免整個演奏都脫離主旋律,一般情況下,演奏者可以用看曲終和弦的方法確定主調,這是現代鋼琴作品基本都含有的部分,但部分作品是從下屬、重屬、離調開始和弦,在鋼琴演奏中,要根據具體作品來進行分析。主調確定完成后,要劃分樂章分層次,可以按照段落劃分的方法進行劃分,如可以根據呈示段再現頻率以及曲式結構的原則進行判斷,確定作品的曲式風格,最后,引用和弦與終止符來對樂章片段中的和聲部分進行標記,以此來完成和聲曲式的分析。
(二)結合旋律法
鋼琴作品演奏中,旋律是展現音樂風格、塑造音樂形象的關鍵元素。演奏者完成主調分析后,可以根據調式音級調配和聲知識,然后組織其他三個深部進行和聲驗證、對比,以便于對樂曲中和弦的選擇有全新認識。
四、結語
鋼琴作品的演奏中存在較多共性,演奏者應該加深和聲曲式分析,整體把握作品的主調以及和弦的選擇方法,充分了解鋼琴演奏的共性與個性,以便于形成整體認知和感性認識,更深刻地了解作品的精神文化內涵,在作品演奏中形成自身獨有的演奏風格。
參考文獻
[1]石靜.鋼琴作品中的和聲曲式分析方法芻議[J].文藝生活·文海藝苑,2014(10):33-34.
[2]孫小成.鋼琴作品中和聲曲式的分析方法[J].黃河之聲,2013(03):52-54.
[3]趙康延.流行音樂和聲技法與曲式結構芻議[J].北方音樂,2016,36(10):36.
[4]劉正偉.德彪西前奏曲《沉沒的教堂》曲式結構與和聲技法分析[J].當代音樂,2015(31):89-90.
作者簡介:李瑞彪(1985—),男,漢族,黔南民族師范學院音樂舞蹈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