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飛
【摘要】民族聲樂是一種依托民族語言歌唱進行的藝術表演,是傳揚民族文化的一個強有力的載體,它所代表的是中華民族傳統的音樂文化。可以說,民族聲樂是我民族音樂苑壇中一朵盛開的奇葩,是推動我國音樂藝術創作的精粹。音樂多元化發展背景下,為了凸顯出民族聲樂的音樂風格,聲樂界開始將目光投向了“京劇”,實現了兩者的相互融合,以滿足民族音樂的多元化發展需要。
【關鍵詞】京劇 ;民族聲樂; 融合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識碼】A
民族聲樂,是一種能夠彰顯民族文化的特色音樂藝術形態,其充分體現了民族文化的內涵和民族精神。伴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發展,民族聲樂經歷了漫長的傳播,也獲得了空前的發展,與此同時,民族聲樂風格也開始呈現出新的內容和特征,歷經時間的洗禮,民族聲樂在音樂風格上更具特色。京劇,被譽為“國粹”,是我國最富有代表性的戲曲藝術,其以傳統觀曲藝唱腔為“種子”,脫離了傳統曲藝唱腔的窠臼,在繼承傳統精華的基礎上,幻化出了一種全新的歌曲形態,在民族聲樂演唱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一、民族聲樂的發展
民族聲樂自形成以來,一直都保持著一份純真。我國是一個熱愛音樂的多民族國家,自民族聲樂產生以來,就一直廣受男女老少的喜愛。盡管在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下,我國各民族人民在生活習慣、民族文化以及語言方面都發生了一定的變化,但是民族聲樂的本質并沒有發生改變,樂仍舊保持著原生態。我國作為一個擁有五千年歷史文化的多民族國家,族人一直以來都有著自己的生活習慣。至今為止,各民族人民仍然保留著原始的古樸民風,我們崇拜自然,部分少數民族同時也有著自己的宗族信仰。在這樣的歷史文化背景下,民族聲樂延續著民族特有的文化特色,并將這些文化特色融入音樂之中弘揚。因為受到民族文化的影響,所以民族聲樂的音樂風格不僅細膩動人,更具有濃厚的民族風味。
二、京劇與民族聲樂的相互融合
(一)民族聲樂借鑒京劇
1.情韻表達的借鑒
民族聲樂和京劇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京劇最終是需要演唱的藝術,詞章的語言與曲作的旋律,有賴于演唱中的聲腔體現,只有當它賦予了聲情的美,它才能真正傳達出聽覺的美感。聲,京劇中的聲,是一種藝術化、規范化的音樂藝術語言,它是演唱者運用演唱技巧所發出的。情,在整個演唱活動中發揮著導向性作用,其是依托于思想感情指導氣息發生運動,從而產生能夠傳遞情意的聲音。民族聲樂演唱時,應要了解作品中神韻的表達,譬如說:《洪湖赤衛隊》中韓英的唱段《沒有眼淚沒有悲傷》,演唱者首先要了解作品主人公所處的時代背景以及故事所演繹的情節等,這樣才能夠把韓英這一形象演活。
2.表演藝術的借鑒
京劇的唱腔以西皮和二黃兩大聲腔為主調。二黃是一種抒情性的腔調,節奏較為舒緩、平緩,適用于表現悲怨、深沉的情緒;而西皮的曲調卻偏向于活潑、輕快,唱腔明朗,適用于表現堅毅、激動的情緒。京劇演員的表演或夸張或含蓄,而很多民族聲樂演員也繼承了京劇這一表現藝術,使民族聲樂的唱演達到了神形兼備的境界。就民族聲樂曲《梅蘭芳》來看,它的音域跨度極大,前半段一詠三嘆,洋溢著細膩的京劇韻味,而后半段卻有著民族聲樂所特有的音樂張力。細膩京劇韻味和音樂張力的融合,使《梅蘭芳》的氣勢更加慷鏘有力、更加激越,同時也深刻地喻示著作曲者——梅蘭芳先生崇高的民族氣節。
(二)京劇借鑒民族聲樂
1.呼吸與共鳴
京劇演員和民族聲樂歌唱者是一樣的,必須要抓好聲線的練習,才能夠將音樂作品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就京劇聲的練習來說,可以歸結為如下幾點:男聲e、i母音的練習;女聲u母音的練習;具有掩蓋色彩的“o·u”母音訓練等等。此外,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是促使音色飽滿的重要基礎條件。對于京劇表演來說,胸腹式呼吸方法的儲氣容量大,還能夠有效控制腹部的肌肉,是當前京劇表演者較為常用的一種理想呼吸法。當然,要想真正地掌握住呼吸技巧,還必須要掌握胸腹式呼吸法的要領,并加以練習,這樣才能夠在表演時運用自如,以達到聲音、氣息和感情三者的有機融合,從而感染觀眾情緒,讓觀眾深入其中領悟音樂作品的魅力,認識音樂藝術的內在價值。
2.京劇民族聲樂化
民族聲樂除了自身內容豐富外,它的表現手段也是多樣化的,而其中最為突出的一點就是京劇聲樂現代化。所謂京劇聲樂化,就是說京劇要注入民族聲樂的音樂風格,使之能夠為社會大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成為屬于民族的戲曲藝術。京劇的生命力,往往表現為它吸收、融合與革新的進度。徽班進京,創造了國粹京劇,這種京劇糅合了京腔、昆腔、秦腔、弋陽腔等,它的音樂元素來自五湖四海,這也使得它成為了我們的國粹。新形勢下,京劇應該學習徽班創造了國粹京劇的經驗,融合民族聲樂中的優良傳統,吸收更多民族音樂元素,使京劇既有自己的音樂特色又有民族性的音樂語言。
三、結語
總而言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民族音樂事業獲得了空前的發展。而聲樂和京劇作為民族文化發展催化下衍生出來的產物,其在社會的不斷發展與變遷中,也呈現出了新的特征。顯而易見,就民族聲樂的發展出發,展開關于京劇與民族聲樂相互融合的研究,將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將能更好地促進民族音樂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馬菲.美聲唱法對民族聲樂的影響[J].中國成人教育,2011(04).
[2]黃敏.談散曲演唱對民族聲樂藝術演唱的影響[J].歌海,2011(04).
[3]張建東.民族聲樂傳承發揚問題探討[J].黃河之聲,20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