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
【摘要】通常認為舞蹈是一門形體藝術,依靠肢體的變化來達到表達感情的目的,因而對舞者的身體條件要求也很高。但是舞蹈尤其是現代舞蹈更應該是靈魂之舞、文化之舞。知名編導王玫的《天鵝湖記》就以新穎的舞臺手段來對舞蹈藝術的構成進行了顛覆與重構,從而表明了舞蹈的美,美在靈魂,美在意蘊,美在豐富的文化內涵。
【關鍵詞】舞蹈文化;天鵝湖記;王玫
【中圖分類號】J05 【文獻標識碼】A
舞蹈是一門以肢體的變化作為語言符號,來進行敘述與抒情的表演藝術。因為肢體語言本身所帶有的特點,舞蹈藝術對于表演者的要求通常是要年輕、俊美,這在客觀上決定了,舞蹈表演者的藝術生命是相對短暫的,對于表演者來說舞蹈這門藝術也是殘酷的。
同樣,學習舞蹈,在本專業以外的人看來,也是一種新奇的專業。在大眾的想象中,舞蹈專業的學生“柔韌度好”,“一天24小時壓腿”,甚至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激情有余,理性不足等等。在眾人的眼里,舞蹈專業就是一個肢體性強,并且缺乏文化性的專業,說起舞蹈演員就會馬上想到“頭腦簡單,四肢發達”。但是實際對于從事舞蹈專業的人來說,如果沒有聰明的頭腦是難以勝任的。比如,舞蹈的組成不僅有復雜的動作還有變換的調度,需要和隊友們默契的配合,這都是必須經過頭腦和身體相結合才能完成。而且舞蹈光鮮的表面,背后隱藏了很多不為人知的艱辛。跳舞不只是舞形,更是要表現出其中的精神意蘊,要跳文化,舞蹈本身就是一種文化。而舞蹈文化是一個非常大的話題,并不是只字片語就可以解釋清楚的。
舞蹈,它有一種無法言喻的內涵,這種內涵是一種人們長期創造形成的產物,是一種歷史的沉淀,不同的舞種有不同的風格,不同的文化。從遠古時期開始,人們就以“圓圈舞”的形式進行自娛,運用模仿動物的舞蹈對野獸形成震懾,或是利用模仿戰爭的舞蹈來強身健體、鼓舞士氣,用舞蹈來表示出對異性的情與愛,甚至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再看看現在,芭蕾舞者總是高高昂起自己的頭,拉長自己的脖子,上身筆直并且挺立,這是一種文化;藏族舞蹈體態重心微微前傾,膝蓋微彎,蒙古族人民舞蹈時豪放粗獷,朝鮮族舞蹈含蓄平穩,這也是一種文化;古典舞《家·梅表姐》中生病后的梅表姐表現出憔悴面容的,還不忘記整理發髻和衣襟,正是因為中國傳統文化對女性矜持的要求和封建舊教禮的束縛,這更是一種文化。正是這樣豐富多彩的中國文化,構成了中國舞蹈。
知名舞蹈家王玫編導的《天鵝湖記》,真的是讓人深有感觸,其中道具的使用是創新性的,是舞劇中最大的嘗試也是最大的亮點——“假腿”。“腿”的運用存在著多方面的意蘊,首先是外層意義。“腿”是人在舞蹈過程中非常重要的肢體,是舞蹈的承擔者,是載體。其次,舞蹈是一門極其嚴苛的藝術,它除了對技術本身的要求以外,為了在審美方面獲得視覺感,對于表演者自身的身材比例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因為構成舞蹈形式美的基礎和創造舞蹈形式的物質材料是人體本身。所以這里就體現出一種舞蹈的文化。從解剖學的角度上來分析,下肢要比上肢長12厘米以上,兩臂伸平的長度大于身高,肌肉走向修長,腳心內陷,骨盆小,臀部上提,這也就是業內俗稱的“三長,一短,一個高”。就是這一個嚴格的標準使很多懷抱夢想的人離自己的夢越來越遠,但是我們仔細想想,如果沒有這些硬件條件,就真的不能跳舞了嗎?或者說自己的身材條件不夠良好,舞就跳不好了嗎?在歐美等舞蹈事業發展較迅速的國家,很多舞者的身材并沒有完全符合標準,卻依舊活躍在舞壇,這究竟是因為國外的審美角度不同?還是國外舞者們對于舞蹈文化的不同見解呢?
現在社會上還會產生一種誤區,就是在編創過程中,男子舞蹈會出現各種的跳躍和翻騰,女子舞蹈是旋轉和控制,這些技巧的運動很多都不能融入舞蹈情景,并且無法展現舞蹈的內容,反而變成了一種花哨的炫技。王玫編導運用“假腿”擺出多種常人幾乎無法完成的動作和造型,尤其是中間三人舞部分,女演員只是輕巧的跳躍,而后面手持“假腿”的演員把它擺放在特定的位置,從視覺上形成了倒踢的意象。而后,后面的演員將“假腿”不斷往前壓,女演員爬、扭、掙扎,營造出搬后腿的動作。王玫編導這種尖銳的諷刺引發了我的沉思,這種對人體的傷害甚至是精神上的折磨真的值得嗎?舞蹈究竟是什么,技巧真的有這么重要嗎?沒有技巧的舞蹈就不是好舞蹈嗎?在培養“天鵝”的成長模式中,不再是比“舞”而是比“腿”,這也反映出業界教育的一個失誤和漏洞。王玫編導也不由的發出感嘆:“幸運的是我們也在這個湖里,不幸的是我們卻不是天鵝。”
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我們的祖先創造了豐富的文化遺產,舞蹈就是他們賜予我們的無價珍寶。全國各地的高校,乃至世界都開始對“舞蹈”這門學科進行深入的探究,其不再只是表演類的教學,而是向多元化的探索。“舞蹈學”這門科目的興起,定是對舞蹈文化研究的一大突破,社會各界也將更關注舞蹈這項事業,并且日趨完善。
舞蹈的美,美在靈魂,美在意蘊,美在豐富的文化內涵。
參考文獻
[1]姜濤.舞蹈文化及舞蹈創作之我見[J].改革與開放,2009(05).
[2]李蓉.彭玎玲.我國舞蹈文化產業發展的現狀及難點分析[J].藝術教育,2015(11).
[3]肖靈,肖楊新.舞蹈:人類文化的直接載體——創建新型的舞蹈文化教育基地[J]. 江西金融職工大學學報,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