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年糕,是小村年前最喜慶的日子,全村男女老少一齊上陣。男人負責砌灶抬水劈柴放蒸籠。全村一起蒸,用的是方方正正的大蒸籠,需要兩三個壯漢才能抬動。燒火,劈柴,樹樁最好,火旺,耐燒。女人負責發面、做糕、起糕。孩子們無事忙,圍著大灶打轉,殷勤地向灶間遞柴,巴不得一把火就把年糕蒸熟。大人笑道:“不用了,不用了。你們玩去吧!”孩子們自然舍不得離開溫暖的灶膛,斗雞、踢毽子、打飄也要挨著大灶。不知是誰找來了花生、土豆、紅薯干,埋入大灶柴灰里,不一會兒,空氣中就飄出奇香,把孩子們的口水全都勾逗出來。“給我一個!”“給我一個!”小孩子們你爭我搶,轉眼間,一張張小嘴都蓋上了印章。
灶火熊熊,明亮暖和,霧氣繚繞,香氣飄散。終于,第一屜年糕起籠了。年糕形如小孩睡覺用的枕頭,剛出籠時,白白胖胖,熱熱乎乎,甜甜軟軟,十分好吃。這時候,不分你家我家,不管有沒有幫忙,都盛上一碗。主人一點沒意見,反而很開心,誰家的年糕被吃得多,那家女人才光榮呢!小孩三下五去二,半個就進了肚。大人們不忘囑咐孩子,送幾個粑枕給村里的五保老人,讓他們也嘗嘗剛出籠的年糕。
自然,孩子們不會忘了烤年糕。烤年糕是個技術活,一般由大孩子做。首先取兩三條粑條,放在略微張開的火鉗前段。然后,平放伸入灶膛內。放時,要凝神屏氣,不能急,一急,碰到灶壁,或是手無力發抖,潔白的粑條就會掉落,惹得一身灰。硬柴火旺,耐燒,煙灰少,干凈。片刻工夫,就看到年糕表面水汽逃逸,年糕皮吱吱鼓泡。轉眼間,白面換黃裝。糯米的香甜味溢出灶膛,繚繞在鼻間。性急的小弟小妹不時把腦袋湊近灶口,急得哥哥姐姐大喊:“別碰我,別碰我。”等把一面烤得焦黃變硬,就收回火鉗,給年糕翻身,繼續烤。烤年糕的孩子非常專注,眼睛一眨不眨,生怕一眨眼,就讓火神把年糕舔黑了。在灶臺忙碌的大人笑著提醒:“好了,拿出來,別烤焦了。添一根柴啊!別光顧著吃!”
(節選自方軍勇《最憶鄉村年糕》,題目為編者加)
寫法點撥
選文為我們描述了蒸年糕的熱鬧場面,從而反映了人們對年糕的喜歡。第一自然段描寫了大人們聚在一起蒸年糕和小孩子圍著灶臺不愿離開的熱鬧場面。第二自然段則描寫了第一屜年糕起籠后,人們搶著吃的歡樂氣氛,緊接著描述了小孩子烤年糕的認真專注,美好的童年就像年糕的香味一下,永遠留在了記憶深處。
小練筆
同學們也可以將自己家鄉制作傳統美食的熱鬧場面介紹給大家,讓大家感受到濃濃的節日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