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園已經有點春意了,首先是蕩漾在楊柳枝頭的綠霧,其次是清晨飛來的鶯聲;下過幾陣細雨,荒坪又給涂上一層淺淺的顏色,青油油的,如沙漠上的綠洲,難道這不就是暗淡欲絕的人生里一線生機嗎?
這猶如著上“煮硅”的綠墨,一點點大起來。
園邊,郊外,枝頭,墻角,現在也印上一色春痕,似舒暢而實憂郁。豈不曾抱類似的心懷,在青春之前,愿舍戔戔生命,以追求明日的自由和幸福!
誰不愛一片茂綠呢?
向園外探首,我乃睹春意之燦漫。
(節選自唐弢《自春徂(cú)秋》,題目為編者加)
寫法出擊
選文一開頭就直奔主題:小園已經有點春意了。然后作者圍繞主題進行詩意的行走,“找”春天:楊柳枝頭的綠霧,清晨飛來的鶯聲,下過幾場細雨后,“荒坪又給涂上的淺淺的顏色,青油油的”——人生的一切希望都在于此。此時此刻,園邊、郊外、枝頭、墻角也印上一色春痕,它們似舒暢而實憂郁。它們為什么憂郁呢?難道是它們“不曾抱類似的心懷,在青春之前,愿舍戔戔生命,以追求明日的自由和幸福”。作者忍不住反問道:“誰不愛一片茂綠呢?”這個“誰”也包括了春痕。作者在這里似乎沒有給出答案但卻給了,并且還表明付出是一定會有收獲的:“向園外探首,我乃睹春意之燦漫。”只有這樣才點燃了春天和作者甚至還有我們的暗淡欲絕的人生。讀到此,也許忍不住暗自慶幸的作者,似乎為自己,同時也為我們的人生指出了一條路,春意、春痕,哪怕僅是一點點兒,也能成為不屈服于命運的抗爭,而抗爭的結果,則留給讀者去品去嘗,或者去澆灌去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