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村子是個小村,只有100來戶人家。一年之內,春夏秋冬,也總有一些小販,進村來做買賣。早晨是賣青菜的,賣豆腐的,賣饅頭的;晚上是賣搟雜面的,賣牛肉包子的。閑時是打鐵的,補鍋的,鋦碗的,甩綢緞的。年節時是耍猴的,唱十不閑、獨角戲的。如果打板算卦也可以算在內,還能給村民帶來音樂欣賞。我記得有一個胖胖的身穿長袍算卦的瞎子,一進村就把竹杖夾在腋下,吹起引人入勝的笛子來。他自己也處在一種忘我的情態里,即使沒有人招攬他做生意,他也心滿意足,毫無遺憾,一直吹到街的那頭,消失到田野里去。
這些小販進村來賣針線的,能和婦女打交道,賣玩具的,能和小孩打交道,都是規規矩矩,語言和氣,不管生意多少,買賣不成人情在,和村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再進村,就成了熟人,朋友。如果有的年輕人調皮,年老的就告誡說,小本買賣,不容易,不要那樣。
我在保定上中學時,學校門口附近有個攤販。他高個子,黑臉膛,沉靜和氣,從不大聲說話,稱呼我們為先生。在馬路旁,搭了一間小棚,又用秫秸紙墻隔開,外面賣花生糖果,燒餅豬肉。紙墻上開一個小口,賣餛飩。當爐的是他的老婆,年紀不大,長得十分俊俏,從來不說話,也沒有一點聲響。只是聽男人說一聲,她就從小窗口送出一碗餛飩來。我去得多了,和她丈夫很熟,可以賒賬,我只是從小窗口偶爾看見過她的容顏。
(節選自孫犁《小販》,題目為編者加)
寫法點撥
作者為我們描寫一類人——小販。他們用自己的勤勞、熱情、和善默默地為這個社會服務著。作者選了兩個典型人物:第一個是來村里算卦的瞎子,他那引人入勝的笛音留在了“我”的記憶里;第二個是學校門口賣餛飩的夫妻,夫妻倆的謙和也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小練筆
我們在描寫一類人時,不能只描寫群體的共同特征,要選取幾個典型人物進行詳細的描寫,這樣就會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我們可以描寫一下操場上同學們的活動,記得一定要選取一兩個典型人物作具體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