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題亮相】
巍峨的長城上可能留下過你的腳印,故宮的墻壁上可能有你撫摩的手印,圓明園的殘垣斷壁間可能有你傷感的背影,人間仙境九寨溝可能讓你魂牽夢縈……相信祖國的名山大川都可能留下了你走過的足跡。那么,哪一處風景名勝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請拿起你的筆,寫出最讓你心動的一處,向我們述說一段你的旅游經歷吧!
要求:(1)角度自選,題目自定;(2)寫作時注意游覽順序,尤其是描繪景物時要做到主次分明;(3)要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4)不少于600字;(5)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范例作文】
從小到大,我跟隨家人、朋友去過很多地方,爬過千山,登過嶗山,但是,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是蓬萊長島的九丈崖。
九丈崖位于北長山島西北角,西依珍珠門水道,北鄰國際航線長山水道,總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聽導游介紹,這里是1億年前的燕山構造運動和喜馬拉雅山造山運動所形成的,崖壁上犬牙交錯的巖層,明顯地留著造山運動時錯動、鋸割、凹陷的痕跡,大自然可真是鬼斧神工啊。此處集山、海、島、礁、崖、灘、灣、洞、古跡于一體,融奇、雄、秀、美、險、神于一隅,山崖險峻,水深湍急,巖礁棋布,所以,這里一直以崖壁的罕見的石質組合而著稱。
走進去,最先映入我眼簾的就是一尊潔白的滴水觀音像。繞過觀音像,我們繼續前行,不久后,便看到了九丈崖的真面目。險峻的石崖,好像隨時會落下一塊巨大的巖石;清涼的海水,仿佛母親在哄孩子入睡。
九丈崖的海岸上全是大小錯落的石頭,仔細一看,很多大石頭縫中,又夾雜著許許多多漂亮的小石頭。隨意撿起一塊,都可以拿到魚缸中作為底石,有的小石塊甚至是透明的,放在手掌中仔細端詳,煞是可愛。沿著石灘繼續往前走,大約十幾分鐘,我們來到了一段極險、極窄的石階處,從下往上看,很是曲折,每個石階都有35厘米高,有的地方還長有青苔,稍不留神就會滑倒。最后,我們還是決定爬上去,一階一階往上爬,每一臺階都走得膽戰心驚。終于,我們蹣跚地爬完了全程,來到九丈崖下,一個瑰麗神奇的世界就這樣呈現在我的眼前……
這里不同于崖下那樣冷,好像太陽與你只有幾丈的距離。站在崖頂往下望,我看到了蔚藍的海水,還有奇形怪狀的石崖。雖然在崖頂吹不到海風,但是,看到這壯觀的美景,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最后,我們從珍珠隧道走了出去。
如果說蓬萊是仙境,那么,九丈崖就是仙境中璀璨的一顆明珠。我愛攀登,更愛險處的風景。毛主席說:“無限風光在險峰”說的就是這樣的道理。
人生也是如此,只有那些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能爬上頂峰。而那些在艱難險阻面前,只會一味地“退”和“怯”的人,是永遠不可能找到出路的。無限風光在險峰,我們要具備堅定的信念,不畏勞苦,才能到達成功的頂點,看到美麗的景色。
啊!九丈崖!你帶給我的啟示實在太多了。待我長大后,我還會再來的!
——遼寧沈陽市培英中學 張軒僮《美麗的蓬萊九丈崖》
【眾說紛紜】
老師:在閱讀了張軒僮的《美麗的蓬萊九丈崖》后,不知道各位同學有什么看法?
李驥翔:全篇細膩地描繪了一幅蓬萊九丈崖的美景,游記行程十分緊湊,一點一點地把美景展現出來。文中,小作者從描寫滴水觀音開始,到九丈崖頂結束,字里行間贊美了祖國的大好河山,就像《周莊水韻》那篇文章一樣細膩,賦予了九丈崖另一種味道,令人沉醉。
老師:李驥翔同學從游蹤的角度來賞析這篇文章,非常好。游蹤清晰的確是本文的一大亮點。
王子桐:我認為這篇作文寫得很好,語言生動不浮夸,但也存在著一定的缺點,就是抒情性文字實在太少了。俗話說得好,游記要講究情景交融。比如《巴東三峽》一文開篇就引用了“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調;而且,在過黃陵廟一帶,作者還有即景的詩句:“黃陵廟下江南味,也有垂楊也有花”,強烈地抒發了作者對黃陵廟一帶景色的喜愛之情。這種融情于景的寫法值得我們去學習。
老師:王子桐同學分析得很對。游記重在情景交融,只有寫景的游記,稱不上好文章,只有巧妙地把抒情融入寫景中的文字,才能打動人心。
譚家琦:我覺得這篇作文給我最大的收獲是語言簡練,尤其是四字詞語的使用。比如山崖險峻、水深流急、巖礁棋布、爬過千山、登過嶗山等等,讀之令人回味無窮。
范馨妍:嗯,我同意譚家琦的想法,不過,我更欣賞這篇文章的真實性,把我帶到了一個能跟隨小作者的腳步去游覽的境地。
老師:大家說得都很好。對這篇文章而言,小作者較為成功地將九丈崖的美景淋漓盡致地展現在我們面前,語言精練而不失文采;但也正如王子桐同學所言,這篇文章情景交融的部分做得還是不夠。這一點,也希望在座的每位同學都能引起注意。
其實,自然界的景物本身并不帶有任何感情色彩,但是一被寫進作品,就會烙上作者的感情印記而表現出鮮明的傾向性。尤其是在寫景的文章中,情是景的靈魂,景是情的依托,情與景自然交融,才能寫出好文章。因此,這類文章在下筆前要有明確的寫作目的,由此決定寫景材料的取舍、詳略及順序。比如同是寫登山,如果是為了表達“只有不畏艱難、勇于攀登,才能達到美好的頂峰”這一主題,文章就應突出山路之險、困難之大、意志之堅以及登頂后“一覽眾山小”的豪情;但如果是為了抒發對祖國山川的熱愛之情,則應重點描繪景色之美,抒寫感情之真。
當然,記敘文中的景物描寫往往不是孤立的,人、事、景與情總是相伴而生的。以人帶景、觸景生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才能寫出好的文章。
有以下幾個方向可供同學們借鑒:
開篇寫景:開頭運用景物描寫,寫景的文字不能過多,且“景”需要有目的地進行選擇和剪裁,有實景也有虛景,有動景也有靜景;必須與記述的人或事的個性特點相統一,能起到烘托作用。以景物描寫開篇,可為全文定下情感基調,讓讀者身臨其境。
文中寫景:中間部分寫景,能渲染一種特定的氛圍,烘托人物的情趣、心境,表現人物的心理,展示人物的性格,還能推動情節的進一步發展。
結尾寫景:結尾部分寫景,能收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效果,給讀者留下無窮的想象。
此外,同學們在描寫景物時,決不能純自然地給景物“錄像”,要融入自己的情感,做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只有這樣,才能使所寫的畫面更加靈動,更好地打動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