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夢婷
有著“食品之冠”美譽的豆腐,其發源地正是我的家鄉——淮南,人們不再僅僅將豆腐作為餐桌上的佳肴,而是通過“豆腐”這個橋梁,擴大了與世界各國朋友的交流合作,促進了淮南市的經濟繁榮與發展。美味的豆腐也正式成為了經濟發展的紐帶之一。
據考證,豆腐是西漢淮南王劉安所創。早在2100多年前,漢高祖劉邦的孫子、淮南王劉安建都壽春,為求長生不老藥,招方士數千人,有名者蘇飛、晉昌等8人,號稱“八公”。“八公”常聚在楚山,即今天的八公山談仙論道,著書立說。有一次,劉安煉丹時不慎將石膏掉進乳白色的豆漿里,不一會兒,奇跡出現了。只見純白的豆漿逐漸凝成絮狀,繼而變成了鮮嫩柔滑的豆腐。劉安求長生丹沒有求到,卻偶然得到了一種美味的食物。真可謂“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啊。
聽到這里,或許你們要說了,豆腐有什么好奇怪的,全國各地不都有嗎。可是,你們知道淮南特產——八公山豆腐最顯著的特點是什么嗎?那我就大發慈悲地告訴你吧,八公山豆腐采用的是八公山上富含多種人體必需礦物質的珍珠泉等山泉清流磨制而成。豆腐制作工序精細:豆子要磨得均勻,豆渣要濾得干凈,制作出的豆腐才能潔白細膩、嫩若凝脂,無黃漿水味,托也不散,享有“八公山豆腐甲天下”的美稱。
它的做法也很簡單,原料是八公山豆腐250克,熟筍25克,水發木耳50克,蝦籽10克。首先豆腐切塊,下冷水鍋,燒開后撈起瀝干;然后筍切片,淀粉加水調成糊狀。豆腐滾漿,下五成熱油中炸至金黃色;最后將蝦籽、筍片、木耳等配料下五成熱油中煸炒,加入豆腐、調料和水,再放入淀粉漿勾芡,炒幾下即成。青豆、香菇煸炒后加調料和雞湯燒開勾芡,出鍋后裝在器皿中即成。這不就像張劭《詠豆腐》中說的:“漉珠磨雪濕霏霏,煉作瓊漿起素衣。出匣寧愁方璧碎,優羹常見白云飛。蔬盤慣雜同羊酪,象箸難挑比髓肥。卻笑北平思食乳,霜刀不切粉酥歸。”真讓人回味無窮啊!
怎么樣,聽到這里大家是不是流口水了,想要趕快品嘗一番呢?那就快來我的家鄉——淮南一探究竟吧。
點評
“美不美,鄉中水;親不親,故鄉人”,故鄉的山山水水固然讓人流連忘返,可故鄉的美食更是讓人回味無窮。小作者筆下的八公山豆腐之所以能那樣刺激人的味蕾,不光在于小作者的細心觀察和全面的了解,而且在于文章具體的說明和描寫,旁征博引,談古論今,讓讀者在品嘗美味的同時,也增長了一點美食方面的知識,真可謂一箭雙雕。
這篇文章融記敘、說明、描寫、抒情于一體,字里行間表達了小作者對家鄉美食的喜愛及對家鄉的懷念,讀后令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