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朝志
摘 要:目前,隨著互聯網應用深度和廣度的不斷推進,銀行對客戶的服務手段和能力也發生了轉變,尤其是依托互聯網技術發展而來的電子銀行已成為銀行業發展的主要著力點,不僅提升了銀行的服務能力和效率,而且增強了其核心競爭力,但也面臨著發展困境。為此,本文以互聯網時代電子銀行發展的必要性及發展現狀為切入點,通過分析存在的問題,找出未來發展的路徑。
關鍵詞:互聯網 電子銀行 未來發展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2(a)-027-02
目前,在“互聯網+”戰略思想引導下,社會生活各方面正在向“互聯網化”演進,互聯網生活、互聯網制造、互聯網貿易、互聯網金融等迅速發展并成為當前經濟運行的主流方向,而依托互聯網發展起來的電子銀行,利用互聯網和移動終端將銀行服務呈現在客戶面前,在促使服務更貼近客戶現實需求的同時,也強化了銀行與客戶之間的粘性。從目前發展態勢來看,電子銀行正在從原來的交易通道、交易渠道,正在逐漸成為銀行最主要的運營平臺,不論是銀行對內的協同,還是對外提供服務,對外展開營銷,都將依賴互聯網平臺支撐的電子銀行,由此可知,電子銀行已經成為當前商業銀行發展的主流業務模式之一,加速了銀行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增強了服務客戶的能力和效率,而本文正是基于此種發展趨勢,分析了互聯網背景下電子銀行發展的必然性,并透過現狀發展,剖析其未來發展趨勢。
1 互聯網時代下電子銀行發展的重要性
1.1 創新了銀行業發展的經營模式
近年來,面對互聯網技術的深化應用,銀行業也積極應對市場環境的變化,站在現代金融服務方式的起點上,通過與互聯網技術的融合實現了信息科技系統的構建和升級改造,將面向客戶的開戶、查詢、轉賬、融資、信貸等傳統服務項目引向了網絡,通過虛擬銀行系統隨時、隨地地為客戶提供足不出戶的服務,并形成了網上銀行、電話銀行、手機銀行、電視銀行及自助銀行等完善的電子化服務渠道,構建起了完整的電子銀行產品、市場、服務和風險管理體系,目前,多數銀行已經將大部分的產品轉移到了電子銀行渠道,例如工商銀行,截止到目前,其電子銀行產品總數已經高達一千多個,在整個銀行系統中所占的比例超高40%,同時,據相關數據統計,2016年,與柜面業務相比,電子銀行的增長速度呈現井噴式增長,由此證明,電子銀行已經成為銀行業的主流經營模式,是銀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支撐,并將銀行業發展推向了一個嶄新的階段。
1.2 增強了銀行服務的客戶粘性
互聯網時代,大數據、云計算、移動網路技術及通訊技術等迅速發展并應用,電子銀行就是依托這些技術得以延伸發展的,其最大的優勢就是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并呈現出高度的跨地域性和自在操作的優點,是由“產品主義”向“客戶中心主義”轉變的必然選擇,電子銀行具有24×7全天候服務、在線操作、自助服務功能,不僅提高了服務效率和質量,而且降低了柜面業務所帶的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資金的消耗,是現代金融服務模式創新發展的重要抓手。而且電子銀行利用互聯網技術,將傳統銀行服務模式和在線服務相融合,實現交互式發展,不僅豐富了銀行業務產品的種類,而且也契合了銀行業務需求主體的現實要求,提升了客戶的服務體驗,在鎖定原有客戶的基礎上,也通過電子銀行業務和流程的拓展,培育了一批新生代客戶,目前,電子銀行的企業客戶和個人用戶所占比分別達到了60%、50%,如此高的比值充分說明電子銀行已經成為生產、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的金融服務渠道,隨著其產品功能的不斷完善,便捷性和安全性的凸顯,電子銀行勢必會吸引越來越多的客戶,并增強客戶的粘度。
2 互聯網時代下電子銀行發展面臨的現實困境
2.1 電子銀行IT架構無法滿足網絡虛擬交易的現實需求
電子銀行的最大優勢就是能夠為客戶提供虛擬的在線交易,但這需要以強大的互聯網架構作為重要支撐,雖然近年來多數銀行業加大了網絡信息化建設,也取得了一些成就,電子銀行系統及線上線下交易平臺得以構建,但也面臨著資源分配、響應速度及流量寬帶等方面的短板亟待解決。傳統的IT系統采用的是開發和控制簡單的集中式架構,對于業務流量小、數據更新少的金融服務還尚可,但在互聯網與銀行業深度融合的當下,電子銀行迅速崛起,業務量不斷增大,應用程序和后臺數據越來越多,不同程序間的邏輯關系更為復雜,當若干個程序一起運行時,數據更新加速并相互交錯,很容易引發IT系統癱瘓的問題,這給高并發、多頻次、大流量的虛擬交易帶來了諸多困難,為此,傳統電子銀行IT架構已經無法適應現實發展要求,迫切需要對傳統IT架構進行改造,以進一步提升電子銀行信息系統的承載能力、穩定性和可靠性。
2.2 電子銀行無法對接小微客戶的多元化需求
一直以來,銀行業金融服務模式中默認“二八定律”的存在,即20%的客戶給銀行帶來80%的利潤,為此,在實踐過程中銀行將存貸匯業務量較大的這20%重大客戶和市場作為金融服務的重點對象,而忽視了小微客戶的金融服務需求。當前,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深化發展,小微客戶的金融服務需求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并成為引導銀行業轉型發展的重要推手,小微客戶的利潤少但是業務流量大,能夠聚沙成塔、匯合成流,集聚在一起也是不可忽視的力量,其潛藏的價值空間巨大,在互聯網技術深度應用下,截止到2016年底,銀行在線業務量所占比為79.6%,同比上漲了10個百分點,甚至部分銀行的電子銀行業務量達到了91%,由此可知,未來電子銀行的發展應該著力將碎片式的、分散化的客戶需求集聚成市場規模,以精準的金融產品供給來對接小微客戶的多元化需求。
3 互聯網時代下電子銀行未來發展的新舉措
3.1 依托互聯網思維,尋求電子銀行創新發展的新路徑
互聯網的發展速度及其創新動力和創新模式,都給電子銀行創新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創新的觀念是理念先行,互聯網技術與銀行業的深度融合,使得電子銀行功能和服務不斷完善,其產品也更趨多元化,但也面臨著管控的風險,為此,電子銀行的發展應該正確看待互聯網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其虛擬交易服務不是線下銀行服務的簡單移植,而是銀行業態深層次的機制變革,是涵蓋核心服務、組織架構、服務模式、風控管理等多方面的戰略變革,電子銀行的創新發展關鍵在于利用互聯網所帶來的扁平化、交互式及便捷性優勢,來打造電子銀行發展新引擎。
3.2 以分布式系統架構為主,推進電子銀行服務能力的提升
“互聯網+”戰略目標發展下,電子銀行向分布式系統架構轉型成為必然趨勢,銀行業金融機構應將業務運行能力的提升、系統安全可靠性的保障等作為未來發展的主要著力點,加速實現電子銀行系統動態調整、迅速交易、彈性部署,從而進一步提升IT架構在面對業務流量大、系統并行運行、數據更新快時的快速響應能力和業務處理能力。同時,增強容量管理,預先設計電子銀行資源動態規劃,以靈活應對非預期的、突發性的現實問題,從而提升電子銀行的安全可控性。
3.3 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促進電子銀行精準服務能力的提升
數據是支撐電子銀行發展的關鍵因子,金融服務模式的創新發展應該將大數據擺在戰略地位,樹立“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的理念,不斷深化對海量數據挖掘、分析、存儲、清洗及可視化等關鍵技術的研究,以統籌電子銀行基礎設施建設,整合電子銀行數據資源并實現共享,從而增強其數據安全管理水平,并充分利用線上線下多元化渠道完成數據深度采集,實現大數據分析,推進金融服務的高效運營和精準服務。
4 結語
互聯網技術在銀行業的深化應用,催生了電子銀行業務的產生和發展,并已成為銀行業發展的主流業務支撐,但隨著支付寶、facebook及淘寶等的深化應用,正在侵蝕著原本屬于銀行的客戶群,在此背景下,如何根據電子銀行的特點,突破現有發展模式的束縛,尋求新的創新發展路徑成為當務之急,而本文基于互聯網時代下所闡述的電子銀行主體化、開放式及智能化發展趨勢,將為銀行業未來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源動力。
參考文獻
[1] 李朔.互聯網金融沖擊下我國商業銀行轉型與發展策略研究[D].吉林大學,2016.
[2] 張卓佳.商業銀行電子銀行業務發展創新與研究[D].吉林大學,2015.
[3] 張露寒.互聯網金融沖擊下我國商業銀行應對策略研究[D].天津財經大學,2014.
[4] 朱樑.中國工商銀行應對互聯網金融挑戰策略研究[D].廈門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