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巖
不再是當家花旦
◎ 左巖

一個冬日,我背著雙肩包到達北京。走進新租的房子,樓層很高,迎面有一扇很大的落地窗,我站在窗前,看到一個灰色的世界,寒冷、蕭瑟而孤獨。北京,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我開始請求它的接納與包容。
剛開始,一切都不順利。我在北京沒有什么朋友,除了柳巖請我去她家里吃過一次飯,幾個陳年舊友為了迎接我聚過一兩次,就沒有其他活動了。我本來就是個不善交際的人。在杭州,滿大街都是我們主持人的宣傳海報,公交車載著我們的“大頭照”滿浙江地跑,我一度以為自己很紅,全國人民都認識我,而事實是:南北有別,文化差異巨大,觀眾的喜好和關注點完全不同,就像有些南方人看不出東北小品的笑點在哪里,有些北方人也一輩子都不能理解“清口”到底幽默在什么地方。
我到了北京以后才知道,很多電視臺確實知道有“左巖”這樣一個主持人,但是他們并不知道我擅長什么,能做什么。那段時間,我的經紀人收到的回復差不多都是這樣的:“左巖啊,我們知道啊,打算來上節目嗎?好啊,你可以讓她來試試看。”
“來試試”三個字非常傷人。一個排名前三的省級衛視的四大主持人之一、一個主持過很多同時段收視排名第一的綜藝節目的主持人被其他衛視要求“來試試”?好吧,心理落差是有的,但想要打入一個全新的市場,除了產品質量好,還要客戶試用過,真正認可才行。于是我將自己飛翔的心調整到了地平線上,我不再是什么著名的主持人,不再是當家的花旦,帶著出道時的心情努力做事。
從那以后,我不拒絕任何工作邀約,經紀人也不跟對方談價格,只要有節目需要我,不論是什么類型,我都去主持,讓他們試試看。四五個月里,我差不多上了二三十個電視臺的節目。當我快要累倒的時候,很多電視臺接二連三地給了我們回復:“很好用!”“大臺出來的就是不一樣。”“特別幽默。”“節奏感很好。”……當我的經紀人把這些信息傳遞給我的時候,我只說了八個字:“促銷結束,恢復原價!”
我們越做越順利,后來錄制過中央電視臺、中國教育電視臺、江蘇衛視、河北衛視、四川衛視等電視臺各種各樣的節目,包括綜藝的、娛樂的、生活服務的、教育的、古詩詞的……其中最讓我興奮的是,有一天,浙江衛視《爽食行天下》的制片人州州姐給我發微信,說:“新一季的‘爽食’要開始錄了,你要不要回來主持?”我看了三遍,才敢確認她真的請我回去主持。那一瞬間,我心里五味雜陳。我知道我會去各個電視臺主持節目,但應該不包括浙江衛視。結果我欣然前往,“一家人”在杭州團聚。
我選了一所周圍有水和樹的房子住了下來。也許是窗前有了那么一抹綠色,也許是陽光已灑滿心底,不知不覺間,初到北京時的蒼涼感已消散了。
(摘自《巖色》北方文藝出版社 圖/亓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