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婷貽++袁雪
特朗普對公平貿易的定義停留在平衡貿易赤字上,認為如此能重振美國制造,產生更多國內就業機會,但這套邏輯在美國也正受到質疑
6月30日,北京一家五星級飯店內,戴著牛仔帽的美國客人舉起香檳,慶祝一個他們等待14年的“特別客人”的到來——美國牛肉。
為了促進中美貿易平衡,美國農產品開始進入中國市場。當日出席“美國牛肉”歡迎會的美國農業部長柏度(Sunny Perdue)說,在兩國領導協議的百日計劃下,“農產品將有機會為兩國經貿關系開道”。
受到像美國牛肉一樣待遇的,還有于5月12日宣布的百日計劃早期收獲清單行業,包括美國生物科技業、天然氣、信用評級、跨境結算、電子支付、債券結算等。同時,美國將開放中國熟制禽肉進口,承諾給予中國銀行與其他外資銀行同等的待遇。
隨著中美兩國于4月7日宣布的“100日計劃”進入倒計時,各方對兩大貿易體如何定調雙邊貿易關系、甚至化解貿易糾紛格外關注。
競選時聲稱要為美國工人爭取公平機會的特朗普,上任后放棄跨太平洋戰略伙伴關系協定(TPP),并決定重新談判北美自貿協定(NAFTA);接著把中美貿易與朝鮮問題掛鉤,讓不同議題的利益方感到困惑。他于4月29日簽署行政命令,要求貿易代表和商務部長在180天內完成對美國與所有國家的貿易和投資協議,以及對美國享有貿易順差的貿易伙伴關系評估,評估結果將成為特朗普貿易政策的基石。
特朗普對公平貿易的定義停留在平衡貿易赤字上,認為如此能重振美國制造,產生更多國內就業機會,但這套邏輯在美國也正受到質疑。各國就更不用說了,普遍擔心他進一步采取保護主義,進而引發全球貿易戰。
專門研究美國工人利益的智庫經濟政策研究所(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創始人福克斯(Jeff Faux)對《財經》記者說,國際貿易的問題不在貿易本身,而是談判的美國貿易官員只考慮跨國企業、未想到美國工人的利益,特朗普政府沒有真正的產業增長政策,他只是“去除規范”而非“重新規范”。
可以說,中美貿易面臨著美國貿易政策未定、各個產業和利益團體角力引發的亂流。
美國前商務部負責中國事務的副助理部長李凡(Henry Levine)對《財經》記者指出,特朗普政府的經貿觀念非常狹隘,把貿易赤字當作籃球計分一樣,這造成以跨國企業為主的美國商業界嚴重的擔憂。再者,特朗普在單純的地產行業多年,造成他天真地因應著牽涉到國家尊嚴、國家安全、再到中國國內形勢的中美貿易問題。
據中國海關數據,中國去年牛肉進口總額為25億美元。美國牛肉出口農場和運營商為了符合中國要求,正按照標準重新飼養,因此真正大規模出口需要2-3年。另外,在市場定位上,美國牛肉將專注于中高價位市場,與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牛肉區別。
為向貿易平衡邁進,中方進一步向美方開放農產品市場,除牛肉外,兩國于2016年1月就進口美國大米達成的協議將加快美國大米的通關程序。由于美國大米加工廠和存儲設施須接受美國農業部和中國監管機構的雙重檢疫和檢查,原本預計去年首次出口的目標并未達成。除此之外,轉基因作物也在開放之列,大豆和棉花將增加進口。
中美貿易總額在2016年達到5190億美元。美國自中國進口商品和服務為4630億美元,中國GDP約有4%來自對美出口,主要為消費商品,包括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電視、衣服和鞋,進口得以讓這些商品在美國市場維持較低價。
美國牛肉獲準進入中國市場,這是今年5月中美兩國“百日經貿計劃”的早期戰果之一。
中國自美國進口為1160億美元,主要為波音飛機、精密儀器和大豆等農產品,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研究顯示,中國市場支持了美國260萬個工作機會,至少4000億美元的市場。
美國對中國的年度貿易赤字突破3470億美元,特朗普上任后以降低赤字為目標。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的統計反映,中國已成為美國貨品第三大出口市場,自2006年以來美國30個州對中國的出口增長超過3倍,4個州增長超過500%。服務業出口對美國經濟和就業的增長更扮演重要角色。“我們對中國的服務業出口快速增長超過(我們)對所有貿易伙伴的增長。”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會長傅強恩(John Frisbie)表示。
現在,以美國在華投資的企業和貿易專家為代表的一批人認為,貿易平衡不應該是美中貿易的衡量標準。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中國區事務副會長彭捷寧(Jake Parker)就持這種觀點。他對《財經》記者說,美中貿易逆差增加數倍,但是美國整體經濟也比20年前增長了一倍,“這是因為我們不斷購買美國不再制造的物品”。
他強調,現在推動的貿易平衡,對早期收獲的清單上那些企業有幫助,但整體而言“貿易逆差不能反映整個結構性問題”。從美中全國委員會角度而言,所謂結構問題是對整個市場準入的限制,“特別是對一些外國企業完全進入中國市場的限制”。
經濟學人智庫中國分析師馬志昻對《財經》記者解釋,當代貿易已經變成非常復雜的議題,不僅僅只涉及商品進出口,投資和市場準入更成為其中要素,畢竟大部分出口企業最終希望能在目的地市場直接運營。“如果只看中美進出口,其實非常穩定,中國對美國出口在今年前五個月實際上仍在增長,自美國的進口也在增長,但從投資角度來看就不是如此。”
美國商會政策委員會主席羅斯(Lester Ross)也指出,貿易平衡不足以換來投資關系中需要的公平競爭環境,在2017年針對中國市場經營環境的調查中,81%的會員認為他們比以前不受歡迎。
百日計劃將于7月16日到期時,在華企業對談判結果抱有希望,但他們普遍認為加快雙邊投資協定的談判,以應對雙邊市場的結構性改變,才是當務之急。
李凡擔心指出,目前中美貿易出現一個囧境,美國政府關心貿易赤字,但美國商業關心其他與投資相關問題,最后中國政府可能選擇滿足美國政府,增加對美進口,而商業的擔憂卻被忽略了。
“100天計劃最突出的結果將是雙方展現只要有足夠政治意愿、事情就能實現。我們希望5月的承諾能完全實現,同時也期盼雙方能夠迅速就經濟關系中的公平和回報性待遇的實質措施達成協議。”羅斯表示。美國商會調查顯示,80%會員支持中美盡快完成雙邊投資協定的談判。
中美貿易關系面臨著不同變量的威脅。聲稱將為美國工人爭取公平機會的特朗普于6月宣布推動基礎設施計劃,計劃將使用美國鋼材和美國工人。而且,他正考慮對進口鋼鐵征收20%的進口稅。
美國商務部今年初啟動評估進口鋼鐵是否影響國家安全的232法案,該報告原本計劃于6月底公布,目前被推遲到G20領導人會議之后。外界擔心,特朗普政府可能會在報告公布時宣布新的制裁,屆時可能引發貿易戰,包括他國在其他產品上對美國采取報復性措施。
至今年4月止,中國鋼鐵在美國的市場份額為2.1%,2016年為2.6%,遠低于2008年的15.1%。今年以來,美國自加拿大進口的鋼鐵為自中國進口的8倍。但鋼鐵行業不免會拿中國當目標,特朗普在韓國總統文在寅訪問美國期間,甚至討論過中國鋼鐵經韓國再轉出口到美國的問題。
另外,在美國鋁業協會壓力下,美國商務部于3月啟動對中國進口鋁箔的“雙反”調查。中國是美國第二大鋁進口來源國,美從中國的進口規模僅次于加拿大。中國商務部對于調查回應,不恰當地使用貿易手段,不僅傷害中國鋁箔出口商的利益,更將弱化美國下游產業的競爭力。
特朗普政府的強硬貿易政策可能引來對其保護主義的批評,但他確實面臨兌現競選承諾的壓力。他在選舉時提出的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對中國產品征收45%進口稅承諾已經改變。
支持重新振興美國制造業的團體,就極力推動特朗普針對外國鋼鐵和鋁業采取行動,“美國制造”團體人士說,這對保護美國鋼鐵工人至關重要,他們也不認為所謂的貿易戰會輕易引發。
福克斯(Jeff Faux)甚至認為,美國目前最需要的是重新思考經濟政策,確認經濟利益能夠公平地重新分配,而不只是華爾街和跨國資本家受益。在此之前,美國與所有國家的貿易都應該先凍結。對特朗普上任后的作為,他已經感到悲觀,覺得特朗普政府的談判官員和共和黨人士仍是原本獲益的集團組合,貿易重新談判不會為美國工人帶來太大不同。
李凡指出,美國跨國企業文化為美國經濟帶來獨一無二的多元化,企業外移讓如棉制品行業得以進一步擴展,但美國政府確實需要在這過程中協助失業勞工轉型。
特朗普的意志確實無法與市場利益相比。
福特汽車近日決定在中國投建新工廠,其全球運營總裁韓瑞麒(Joe Hinrichs)表示,在中國而非墨西哥建立福克斯車型生產線能夠節省10億美元,如此安排將使福特可以把資金用在擴展美國生產高利潤的卡車和SUV工廠。
至于特朗普將外交問題與中美貿易進行聯結,也未得到他預期的效果。7月4日朝鮮試射導彈后,他在推特上表達,“在世界歷史上,美國簽訂了一些最差的貿易協定,為什么我們要遵守這些不幫助我們的國家的協議?”4分鐘后,他發推特表示“今年第一季度,中朝貿易增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