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罕
得知布赫同志逝世的消息,《老年世界》的編輯記者們震驚又悲痛。我們在深切緬懷布赫同志的同時,追憶他和《老年世界》的點點滴滴。
布赫同志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杰出的民族工作領導人。布赫同志在內蒙古工作了四十多年,為內蒙古的革命、建設和文化藝術事業嘔心瀝血,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布赫同志在內蒙古文化戰線工作的十多年,是內蒙古文化事業發展的繁榮期,一大批優秀的文化人才涌現出來,一大批經典的文化作品傳播到全國、全世界。布赫同志是本刊的名譽顧問,2004年,《老年世界》創刊20周年,時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布赫為本刊題詞:關愛老年,作老年人的良師益友。
布赫同志是烏蘭夫的長子,雖然出身軍旅家庭,卻對文學情有獨鐘,出版過多部詩集文集。后來布赫同父親一樣出任內蒙古自治區政府主席和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被稱為“詩人氣質的副委員長”。
布赫同志童年時期就酷愛文學,在詩鄉歌海的內蒙古,受過民族民間文學的熏陶,又對蒙古族古典文學和民間文學作過系統的考察和學習。在陜北公學和延安民族學院學習期間,及以后的工作之暇,他閱讀了很多文學名著。他尤為喜愛中國古典詩詞和中外現實主義文學作品,如唐詩、宋詞,雪萊、普希金、泰戈爾等的詩,魯迅、高爾基、托爾斯泰、巴爾扎克等大師的作品,等等。這些作家和作品的現實主義營養,滋補了文思,為他的詩文創作提供了良好的借鑒。另一方面,在內蒙古大草原大青山下度過童年的布赫,具有蒙古民族典型的質樸敦厚的性格。盡管經歷了革命歲月的風風雨雨,擔任過各種黨政職務,他始終保持著這一鮮明的特質,同時突出地顯現在他的詩文創作中。
1948年,布赫同志參與拍攝了內蒙古有史以來第一部電影《內蒙古人民的勝利》,被記入內蒙古文藝史冊。同時他自己也創作了劇本《送軍糧》《慰問袋》《王文煥》等多篇文藝作品,發表了一系列文藝理論文章。其中歌劇《慰問袋》是為抗美援朝慰問演出創作的,曾在自治區廣為流傳。
布赫同志創作了不少散文作品。其散文著作有《勇挑重擔的人》《民族團結的搖籃》《延河水滋潤我們成長》《我永遠懷念的額吉云亭》等。其中《延河水滋潤我們成長》這篇散文表現了作者人生抉擇和理想志趣,有一種引人長久思索吟味的魅力。《我永遠懷念的額吉云亭》以樸實的文筆、豐厚的內容,滿懷深情地回憶了母親。布赫曾經深情地說:“母親操勞一生,她像蠟燭照亮了兒女,耗盡了自己,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母親。”
由于工作需要,布赫同志還發表了大量的有關文學藝術方面的講話和文章。這些文藝講話和文章有較高的理論價值,是研究內蒙古文學藝術發展歷程不可缺少的寶貴資料。
布赫同志的文學作品中,詩歌也占有很大比重。特別是新時期以來,他在內蒙古各地檢查工作,到邊防去慰問戰士,赴國外訪問,到全國各地參觀學習指導,留下了不少優秀詩作。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他的文學觀念也在更新變化,其內容形式和風格也在演進,他的詩歌是時代發展的真實記錄。
長期的革命生涯,鑄造了他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革命品格,也直接影響著他文學創作思想和藝術風格的形成。他用生動樸實的語言,贊美祖國的繁榮發展,用昂揚激奮的筆觸反映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充分體現了他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念、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高雅的文化修養和深厚的藝術功底。
布赫同志酷愛書法藝術。閑暇揮毫,堅持數年。在全國,尤其在內蒙古各地可見他行筆蒼勁、氣勢宏偉的正楷書體墨寶。
1986年9月1日,內蒙古老年大學成立時,布赫同志為內蒙古老年大學掛牌,并題寫了校名。
內蒙古老年大學的成立創造了內蒙古高教史上的三大記錄:一是內蒙古老年大學是全國少數民族地區創辦最早的老年教育學校;二是填補了內蒙古老年教育的空白;三是從正式批準到開學只用了四個月和一萬元經費,這在內蒙古教育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學校的繁榮發展離不開布赫同志的重視,離不開自治區黨委、政府的重視支持,如今,內蒙古老年大學已擁有8所分校和一個教學點,已建成為一所多學科、多層次、多學制的有一定規模的綜合性老年大學。
200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六十華誕之時,本刊記者曾采訪了布赫同志。在他家小樓客廳里,布赫同志認認真真地閱讀了當期的《老年世界》,而后記者向他匯報了《老年世界》的辦刊情況和正在舉辦的征文活動后,布赫同志興致勃勃地表達了他對《老年世界》的想法。他說:
“《老年世界》開辦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周年有獎征文等活動的設想很好。通過有獎征文、知識競賽等活動,和廣大老同志一起回顧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不屈不撓,浴血奮戰,艱苦奮斗,建立新中國,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光輝業績,很有意義,很有必要。要按照中央的要求,通過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周年,開展多姿多彩的活動,在全國各族人民中廣泛深入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這個大方向一定要把握好。”布赫同志的話今天聽來仍具有教育意義。
談到內蒙古的建設時,他說:“我們內蒙古自治區是全國建立最早的民族區域自治地方。內蒙古自治區的建立,是中國共產黨創造性地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民族理論與中國國情相結合的光輝范例。六十年來,內蒙古的蒙漢等各族人民堅決認真地執行了黨的民族區域自治政策,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當前,內蒙古民族和諧,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同全國一樣,是歷史上最好的時期。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周年,要大力宣傳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和諧、幸福的內蒙古自治區的道理。在內蒙古就是要宣傳黨的民族區域自治政策的偉大勝利,反映內蒙古各族人民緊密團結在黨中央周圍,共同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精神風貌。”
接著,又聊到了內蒙古近年的發展,他說:“新中國成立后,我們主要做了兩件事,一是前三十年的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二是后三十年的改革開放和實施中華崛起。前三十年為后三十年打下了堅實的政治基礎和雄厚的物質基礎;后三十年豐富和發展了前三十年的成果。內蒙古也是這樣,農牧業和工業都有了長足發展。在這兩個不同的歷史階段,黨和政府充分調動廣大勞動群眾的積極性。中國現代化工業的發展,農牧民是作出貢獻的。工業的積累來自于農牧業、手工業,工業的發展又反過來支援農牧業,這就叫作反哺。我們正是這樣做的。
我們的農村、牧區工作為解決民族問題創造了條件,縮小了城鄉差別。我們應很好地總結民族區域自治的成功經驗,這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只有中國,成功地解決了民族問題。在內蒙古要進行民族政策教育,這是一項長期任務。在民族工作上,思想教育是一件大事。報刊的一大功能就是宣傳教育,這也是辦報刊的根本目的。宣傳工作的核心是思想政治教育、馬克思主義教育,包括它的民族理論教育。不僅我們這一代要抓,下一代還要抓,要一代一代抓下去。宣傳教育,不能搞形式主義,一定要講實效,要注意方式方法和群眾接受程度,要結合內蒙古的實際和各項成就。總結經驗和宣傳已取得的成就,是為了更好地前進。作為內蒙古的老年刊物,要注意宣傳內蒙古老同志為內蒙古革命和建設所作出的貢獻。”
多年來,布赫同志時時關注著我們的進步和發展,他的教誨我們永遠牢記心中。緬懷是為了更好的前行,如今正值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周年,《老年世界》又一次開展了征文活動,我們一定不辜負布赫同志的關懷與期望,進一步努力打造老年特色教育,做老年人的良師益友,為民族地區社會發展和老年教育事業繁榮貢獻一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