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迅垚
腐敗不碰,但我也不干事兒,你能奈我何?有這種心理的官員恐怕要掂量掂量了。
近日,海南省儋州市商務局局長、黨組書記董海峰,被作為海南“不干事、不擔事”典型案例通報。這位局長的不作為并不復雜,就是該局長主管的儋州市商務局下屬的網站長期不更新,不用說官場,一般民間的理解,也基本是“這才多大事兒”。況且,此次儋州市商務局網站不合格,起源于國務院辦公廳近期公開的2016年第四次全國政府網站抽查情況,全國有幾百個不合格不達標的政府網站被通報,但被問責、被處分、被通報的官員很少,而董海峰局長被同時處以行政記過處分和黨內警告處分,還被立案審查。以從前官場理解的事情嚴重程度,以董海峰作為一名正處級官員的重要程度,這種處理,并不多見。
所管理部門的網站長期未更新,這是典型的不作為,或者是懶政、怠政現象。在相當部分的官場意識中,這種事情,內部批評一下就過去了,犯不著這么大動靜。但海南省紀委偏偏給出這么大動靜,這就是一個信號。
那就是,不要以為“不伸手、不貪腐、什么都不干最安全”這種官場犬儒主義就可以糊弄組織,糊弄人民,混混日子,明哲保身。這一套“為官不為”的官場哲學有可能不頂用了。
十八大以后,鐵腕反腐,老虎蒼蠅一起打,但又出現了為官不為和懶政庸政怠政現象。這種現象的官場心理有三個。第一是對反腐敗的消極抗議,不是不讓我伸手了么?不是大吃大喝、公款宴請、不當福利都給我取消了么?那我也不干活了,反正你總不能開除我吧。第二是跟上面的心理博弈,黨政事業總要發展,國家總需用人,我們要是普遍不作為,中央一定會出現松動和讓步。第三,腐敗留下的證據多容易被抓,但不作為主觀上沒有貪腐意圖,客觀上監督成本極高,只要不太過分,要找我證據也很難。
但董海峰案例表明,這三種心理可能完全搞錯了風向。抗議和心理角力,這是對上頭不僅反積極腐敗,也反消極腐敗的決心的極大低估。因為一個網站更新不力,局長被雙重處分,通報全國,立案審查,這意味著在整治不作為上也要動真格。
怎么在全國范圍內從根本上根治不作為,反腐方法論“以治標贏得治本時間”同樣適用。董海峰這樣的典型案例是在全國立威,以儆效尤,宣示中央決心。當然,反官場犬儒主義要依靠的不是運動式查糾,而是要靠法治的完善和推進。
以董海峰案為例。處理董海峰從行政系統和黨務系統,都有法可依。《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35條規定,“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開義務的”“不及時更新公開的政府信息內容、政府信息公開指南和政府信息公開目錄的”,可以對其進行行政記過處分。根據黨內紀檢條例,對董海峰不履行工作給予黨內警告處分。
一個董海峰案,管中窺豹,一葉知秋。官場犬儒主義日益玩不轉了。
(摘自《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