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雅可
山溝溝變成工業園,高樓拔地而起……從破舊到繁榮,石忠帶領東榆鎮老百姓激流勇進,用夢想與汗水鑄就日新月異的變化。
提起南江縣東榆鎮,當地人無不贊嘆“可謂一天一變!”幾年時間,一個處于城郊結合部的小鎮,從千頭萬緒中梳理出一條發展之路,引領著全鎮人民用夢想與汗水鑄就日新月異的變化。
昔日的山溝溝變成現代工業園區,依山而建的高樓拔地而起,老百姓過上了城市人的生活……從破舊到繁榮,東榆鎮用開疆辟土般的宏大氣勢證明了什么叫激流勇進。“我們的目標是‘工業強鎮、產業富民、生態東榆、宜居東榆,即使困難重重,也要前行不止。”東榆鎮黨委書記石忠談及未來,沒有絲毫猶豫。
“只要群眾能受益,再難的事我也要干”
東榆鎮處于城郊結合部,是南江縣城的“會客廳”,不僅農村工作任務繁重,還承擔著城市建設的巨大壓力。東榆工業園區、巴陜高速、東西繞城公路、縣城南出口棚戶區……一大批重點市縣級重點工程項目在這里相繼啟動。該鎮既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大機遇,也面臨著矛盾交織的大挑戰,工作紛繁復雜。
“那段時間每天都盯著這張圖,盼著每一個名字都被劃掉。”石忠笑著從書柜里翻出一張皺巴巴的圖表,上面羅列著城南出口棚戶區改造征拆房屋對象名單,一道道紅色橫線劃掉的一個個名字,無聲地訴說著石忠與同事們拆遷的艱辛與成效。
城南出口棚戶區改造工程,涉及107戶征地和街道房屋拆遷,一直被干部群眾稱為最難啃的“硬骨頭”,誰來負責此項工作,縣委縣政府一直相當謹慎。根據規劃,必須改造和拓寬城南出口,街道沿河一邊房屋需要全部拆遷,以避免常年洪澇災害,徹底消除安全隱患。面對這塊最難啃的“硬骨頭”,石忠二話沒說,主動請纓擔負起城南出口推進辦公室主任一職,并立下軍令狀,一定圓滿完成征地拆遷任務。
“石書記經常到我們拆遷戶家走訪,還組織所有拆遷戶開會,大家有什么意見、想法都當面提出來,石書記會盡可能滿足并逐一回復。”東榆鎮拆遷戶苗軍至今都記得石忠為拆遷工作操碎了心、跑細了腿、磨破了嘴皮的畫面。
“只要群眾能受益,再難的事我也要干!”石忠態度堅決。一次次與群眾推心置腹交流,一項項公平惠民、依法依規的方案舉措,如同一股股暖流在街道居民之間傳遞。僅僅30多天,98%的居民便簽訂了拆遷協議。最終,拆遷工作全部順利完成,沒有一戶因拆遷而上訪。
深深的愛民情結,雷厲風行的習慣秉性,軍人出身的他,一次次敢往難處闖,勇往實處干。在石忠的推動下,東榆鎮10余件老難信訪積案先后化解,干群關系得到緩和,項目工作推進順利,2015年底,東榆鎮榮獲全縣綜合目標考核第一名。
“只有好好工作,才能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我是農民的兒子,長期在基層體會到農民的酸甜苦辣。只有好好工作,才能對得起自己的良心。”這是石忠自我勉勵、教育干部時常說的話,他也始終踐行著這句話,在農家院戶、田間地頭揮灑他的汗水與真情。
粉墻黛瓦的巴山新居掩映在綠樹叢中,水泥路直通農家小院,蔬菜大棚點綴在山野田間,清澈的自來水流進農家院戶,寬敞的村文化廣場設施齊全……“我們現在過的是水、電、路、網絡‘四通的好日子!”橋壩村二組村民賈菊英做夢也沒想到,橋壩村幾年間會有如此大的變化。
橋壩村是南江縣精準扶貧重點村,全村284戶就有127戶是貧困戶。“柴草滿門、牛糞滿地”是村子原來的真實寫照。石忠上任以來,常常以村為家,搞調研、摸家底、思對策,對橋壩村、五星村等全鎮4個貧困村412戶貧困戶的情況了如指掌、牢記于心,并因村施策,甚至細化到為每一戶制訂脫貧規劃。
五星村老人吳騰志體弱多病,生活困難。石忠在下村走訪了解情況后,主動與老人家庭結對幫扶。當得知吳騰志因年老導致聽力減弱,生活極為不便時,石忠自掏腰包托人從成都買回一臺助聽器送給老人,并聯系鎮醫院的醫生定期到老人家里做體檢。為保證老人能如期脫貧,他認真研究扶貧政策,鼓勵老人加入村養殖專業合作社,利用產業周轉金和扶貧資金幫助其發展土雞100余只。“石書記不是我兒子,卻勝似我親兒子。”吳騰志一提到石忠就贊不絕口。
石忠常說:“脫貧攻堅不是一句口號,群眾不聽你咋說,而是看你咋做,還要看你做出了什么結果。”響水村村支書有一次找石忠訴苦:“你看我們村,‘絆死望山猴,夾死烏梢蛇,這么惡劣的環境,咋個才能富起來哦!”石忠不動聲色,暗地卻為這個有著豐富溶洞資源的窮山村盤算起來。
隨后,利用易地扶貧搬遷、土地增減掛鉤、金融扶貧等項目,東榆鎮接連完成橋壩中心村建設、胡家灣至響水洞隧道前期測設工作,全面啟動聚居點、安桃公路建設。其中,胡家灣至響水洞隧道的修建,將為響水村打開一扇旅游致富之門。
“自律不嚴,何以服眾”
“自律不嚴,何以服眾?”這是石忠在干部作風建設上的講話主題,也是對他自己、對全體黨員干部的一貫要求。
東榆距離縣城車程只有5分鐘,個別干部“庸懶散”現象嚴重,上班拖沓,作風漂浮。為改變機關作風,石忠帶頭上班簽到,嚴守工作紀律。召集班子成員研究制定《關于轉變機關干部工作作風的實施意見》 《東榆鎮績效考核獎懲實施細則》等系列工作制度,同時實行機關中層干部競崗交流、調整查處個別村“兩委”不稱職干部。一時間,機關風氣轉變了,支部班子干事創業的激情高漲了,在群眾中贏得了良好的口碑。
東榆鎮發展機遇多,建設項目多,個別朋友希望靠著石忠包攬工程項目,但無論對方是吃喝送請、軟磨硬泡,他都一律堅決拒絕、不為所動。有企業業主按正規程序承攬了該鎮交通建設項目,但因為需要政府全力協調,確保工程順利推進,于是到他辦公室悄悄留下3萬元現金。石忠發現后,當即委托鎮紀委書記如數奉還。“企業只要誠信發展,協調服務就是黨委政府分內的事情。”這是他的原則,久而久之,大家都背地里開玩笑叫他“鐵石頭”。
“脫貧攻堅的主戰場更需要廉潔自律、克己奉公,我會牢記使命,帶領全鎮干部群眾攻堅克難、為實現全鎮人民全面小康而努力。”這是石忠身為鎮黨委書記許下的鄭重承諾。 (責編:余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