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瑞
蚊子雖小,造成的傷害卻不小。通過叮咬,蚊子可以傳播多種疾病,如瘧疾、乙腦、登革熱、黃熱病等等,這些疾病有的比較輕,有的則可能對身體造成嚴重的損害。夏季來臨,蚊子大軍來襲,我們應該格外注意掌握一些相關的處理知識。
很多人都知道,母蚊子才吸血,公蚊子只是吸取植物的汁液。其實,蚊子的口器是個高度進化的結構,由多個口針組成。這些口針各司其職,有的用來固定皮膚,有的負責鋸開皮膚,有的用來注入蚊子的唾液和其他成分,還有的專門用來吸血。蚊子扎到血管后先會把自己的唾液注入血管里面,這樣既可以麻醉人體,緩解痛癢,也可以防止血液離開人體后的瞬間凝結。在注入唾液的過程中,蚊子攜帶的一些病原微生物也同時被注入人體,給我們的健康帶來威脅。
不同的蚊子能夠傳播不同的疾病,我們常見的易攜帶病毒的蚊子種類有伊蚊、按蚊和庫蚊。
伊蚊,俗稱花蚊子,蚊身黑色,帶有白色條紋,多為白天活動,是黃熱病、登革熱等疾病傳播的主要渠道。
黃熱病的臨床表現有高熱、寒戰、頭痛、嘔吐、尿黃、少尿、黃疸,其中最典型的表現是黃疸,黃疸癥狀特別容易被看出,如果皮膚、眼白變黃就要警惕是否是黃疸。嚴重的黃熱病會導致肝腎功能衰竭,甚至死亡。目前,全球有幾億人面臨著黃熱病的威脅,每年大約有20萬人被感染,約3萬人因此喪命。特別提醒大家,如果去非洲等高感染地區,一定要記得提前接種黃熱病疫苗。在我國,特別是廣東、廣西、云南、海南等地,也有伊蚊活動,但目前還沒有發現我國本土這些伊蚊攜帶黃熱病病毒。當然,如果有病例傳播過來,伊蚊通過叮咬感染人群而攜帶病毒,且代代相傳,中國也極有可能成為黃熱病疫區。所以,做好黃熱病的防治,一定要隔離病患,做到及時診治。
登革熱的臨床表現為高熱、乏力、惡心,最典型的癥狀為肌肉骨骼和關節疼痛,大多一周左右自愈,常常被誤以為是腸胃感冒。嚴重患者會出現腦炎、登革出血熱等癥狀,危及生命。和黃熱病一樣,登革熱只通過蚊蟲叮咬傳播,單純的人與人之間不會傳染。
關于蚊蟲叮咬傳播疾病的話題,現在提的最多的是寨卡病毒。80%的寨卡病毒感染者無臨床表現,有表現的也多為中低度發熱,可能出現皮疹、乏力、肌肉關節痛等不適,總體來說病情比較輕。可怕的是,一旦孕婦感染寨卡病毒,雖然對自身沒有影響,但卻會引起新生兒小頭癥。新生兒頭顱過小,將直接導致智力發育,甚至死亡。目前,我國出現的寨卡病患多是從中南美洲感染后回國就診的輸入性病例。
除了認清伊蚊的樣子,了解伊蚊傳播疾病的相關知識外,遠離伊蚊無疑是最好的選擇。伊蚊產卵后,卵會沉入水底,所以地面上一些小水洼,容易積水的廢棄餐盒、輪胎等常常成為伊蚊密集區。清除小水洼能夠有效減少伊蚊的繁殖滋生。
蚊子叮咬后,出現怕冷癥狀,那就要警惕是否感染了瘧疾。瘧疾的冷區別于一般的冷,醫學上叫寒戰,會冷得全身哆嗦。瘧疾患者先出現寒戰,接著會高熱,繼而大汗,體溫下降后,再出現寒戰,這樣循環往復。瘧疾是瘧原蟲感染引起的,瘧原蟲種類不同,引起的瘧疾癥狀也不同。我國以前流行的瘧疾多為間日瘧,即隔天出現一個寒戰、高熱、大汗、體溫恢復的循環。我國曾收治過來源于非洲的輸入性病例,他們的瘧疾病癥循環每天會出現數次,對人體損傷極大,會引起嚴重的肝腎衰竭、昏迷,被稱為惡性瘧。
傳播瘧疾的多為按蚊。按蚊為棕褐色,喜歡黃昏活動。按蚊產卵時,卵會浮于水面,所以按蚊多密布于大型、寬闊的水域附近。瘧疾也是通過人蚊相互傳播,人與人之間再傳播的可能性非常小。我國的瘧疾治療水平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有很多有效的治療藥物,其中最有名、最常用的就是青蒿素。科學家屠呦呦成功提取青蒿素,為世界醫學攻克瘧疾頑癥作出了貢獻,并獲得了諾貝爾獎。我國的醫療專家通過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制作出多種口服、肌肉注射的藥物,治療效果也非常好。
我們常說的大腦炎也多通過蚊蟲叮咬傳播,醫學上把這種中樞神經感染稱為流行性乙型腦炎,簡稱乙腦。乙腦的主要癥狀是高燒、頭痛、嘔吐,甚至昏迷,重癥可導致死亡。乙腦的主要感染人群是兒童,多年來,我國免費為1周歲左右的兒童接種乙腦疫苗,極大地降低了兒童感染乙腦的可能性。現在出現的乙腦病例反而是那些沒有接種過乙腦疫苗的成年人。
庫蚊是我國北方地區常見的蚊種,也是乙腦傳播的主要力量,蚊身為深褐色,半夜耳邊聽到的“嗡嗡嗡”飛的蚊子基本都是庫蚊。研究發現,攜帶病原的庫蚊叮咬豬,豬感染后一般不會死亡,進而繼續把病毒傳播給再來叮咬的蚊子,這種蚊豬之間的循環感染是乙腦的主要傳播方式。所以,科學家也研制出為豬注射的乙腦疫苗。如果豬和人都不再感染,那蚊蟲攜帶乙腦病毒的概率也會越來越低。
總之,如果我們最近去過水庫、稻田、河塘等蚊子較多的地方,身體感覺到不舒服,有發熱癥狀,最好及時去專業的傳染病醫院或者綜合性醫院的感染科做相關檢查,確定是否感染了蚊蟲攜帶的病毒,做到盡早發現,以免延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