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宇遼寧省大連市普蘭店區第三十八中學
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
趙曉宇遼寧省大連市普蘭店區第三十八中學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在教師的指導下把書本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與重大時事政治、學生生活、風土人情、風俗習慣等緊密聯系起來,通過課堂教學,最終實現教材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融合;構建以生活為基礎、以學科為支撐的課程模塊,這不僅是思想政治課程的鮮明特色和一大亮點,也提高思想政治課的現實意義。
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生活實際;意見
對于學生能力的培養是教育教學的目的,是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是建設美麗中國夢的必然要求。而在以往的教育教學中,我們只注重對于學生所學知識的填鴨式灌注,脫了學生的生活實際,盲目的最大程度的追求知識的掌握,而忽略了對于所學知識的運用,理論與實際的結合,這就造成政治課堂上的枯燥無味,學生的高分低能。陶行知先生說:“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產生作用并真正成為教育。”因此,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在教師的指導下把書本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與重大時事政治、學生生活、風土人情、風俗習慣等緊密聯系起來,通過課堂教學,最終實現教材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融合;思想政治課教學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的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從而使課堂教學回歸到現實生活中,在注重學生知識能力的培養的同時,也讓學生學會觀察社會,認識社會,懂得社會,尊重社會;從而構建以生活為基礎、以學科為支撐的課程模塊,這不僅是思想政治課程的鮮明特色和一大亮點,也提高思想政治課的現實意義。
下面就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如何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談幾點自己的意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思想政治學科的特點決定了它所傳授道理的抽象性。在傳統的教學中,過分的注重教師對知識的講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其主動參與的過程。結果課堂氣氛很沉悶,引發不了學生的絲毫興趣,必將事倍功半。因此這就要求我們老師要做一個有心人,善于觀察,善于分析,善于聯系,以生活實際為背景,創設生活情境,將枯燥的問題巧妙地設計在學生所熟悉、感興趣的生活情境中,復雜的問題簡單化,使學生學得有趣,從而學有所得。如在講授《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時,恰逢學生感冒的高峰期,上課時提出,“我生病了,咽喉發炎了,到底吃點什么藥好的快點呢?”請學生結合這段時間的經驗幫助病友提出意見。這樣能讓學生更好的從自己的實際出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課程標準》的教學建議中明確指出,注重學科知識與生活主題相結合。要恰當的運用哲學、經濟學、政治學、法學等學科的核心概念和方法,把基本觀點、原理融入生活題材之中:結合應用性常識,圍繞學生關注的社會生活問題組織教學,全面落實課程目標。
縱觀教材,每一課大多以生活情境導入,并配以專家點評、相關鏈接、綜合探究等圖文內容凸顯生活氣息,使學生覺得這些知識離我們并不遠,甚至與我們息息相關的。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對教材要有所取舍,加工整理,將更多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加工成一個個生活情境、生活案例,讓我們的學生如身歷其境,可以夸夸其談,舉一反三,更好的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如在講授《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中“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這個知識點時,運用同學們所學的急救知識再適合不過了。“骨折的治療”、“皮外傷的治療”和失血的急救,(同時存在于一個人身上)作為搶救人員應該先進行哪一部治療?為什么?這就點明了在復雜事物中,存在多種矛盾,(骨折,皮外傷,失血)其中要抓住最重要最關鍵的,(失血)因為它的存在和發展,決定或影響其他矛盾的存在和發展,那么這種矛盾被稱之為主要矛盾。通過這個生活情境,讓學生了解了一些急救常識,懂得了在面對突然事件面前,我們不是無能無力的,我們可以盡我們最大的努力,抓住復雜事物的主要矛盾,讓傷害最小化。所以說,思想政治課教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保證了學生理解知識,運用知識指導實踐,學以致用。
“不管白貓還是黑貓,逮著耗子就是好貓”。教師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可以采取靈活的教學策略,使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生動,具有更多的生活氣息,使學生自主展示觀點、識別觀點、確認觀點、提煉觀點。
進行傳統的教學方式的同時,加入多種新的教學活動形式,例如辯論,探究活動,模擬聽證會,表演等。靈活的教學策略使學生在活動中能更好的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在獲得知識的同時提高辨別能力和實踐能力,懂得人生的真諦。
例如《權力的行使:需要監督》中“權力的行使需要監督的必要性”這個知識點時,學生分為正方:權力的行使需要監督,反方:權力的行使不需要監督。正反兩方進行辯論,正可謂理不辨不明,通過辯論列舉生活中的典型事例,說明權力監督的重要性,也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作業是鞏固知識的最好的手段,而時政性強是高中思想政治課的一個顯著的特點。每年的高考試題都會圍繞當年的時政熱點展開,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熟練的運用各種媒體手段,獲取、分析、整理信息,并與教材相關知識點相聯系,整理成題,讓學生自主完成或者是探究式完成。一方面,增強學生的時政敏感性,熟悉新聞熱點,掌握新聞名詞;另一方面,培養學生的材料分析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
陶行知先生認為“到處是生活,即到處是教育;整個的社會是生活的場所亦即教育之場所。”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符合了社會發展的規律和學生成長的特點,針對學生的可變性,可塑性等特點,在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的前提下,把書本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循循善誘,釋疑解惑,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也是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社會意義所在。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實驗),2004.3
[2]夏志錦.思想政治課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問題探究.山東工業技術,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