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是蓮花盛開的季節,政和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佛子山下的外屯鄉,蓮花盛開,十里蓮塘連綿,娓娓講述著廖俊波同志的“愛蓮說”。
政和縣外屯鄉是省定貧困鄉,在廖俊波同志關心關懷下,創新小額貸款扶貧模式,重點圍繞蓮產業發展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走出了一條“造血式”扶貧道路。連續3年來,依托“農家人”蓮子專業合作社,金融部門提供小額擔保貸款近億元,50多戶貧困戶通過合作社在小額信貸助力下實現了脫貧。
如今,十里荷塘成為村民的“聚寶盆”:盛產的蓮子又大又圓,遠銷省內外;塘里養著甲魚、鯉魚、青魚,成為游客好去處。外屯“農家人”蓮子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許仁壽逢人便說:“廖書記不僅給我們送來了小額信貸,還鼓勵我們一定要把蓮子合作社做好。可以說,沒有廖書記的幫助,就沒有外屯蓮子產業如今的發展!”
而我漫步外屯十里蓮塘,想起更多的是周敦頤“蓮,花之君子者也”來。
廖俊波同志就是這樣的君子。他2011年6月履新政和縣委書記,懷著“一切為了政和的光榮與夢想”的情懷,以“能在現場就不在會場”、“小地方也可以有大作為!”的創業激情,經過幾年的努力,原來位于福建“省尾”的貧困縣政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2年縣域經濟發展指數在全省提升35位,上升幅度全省最大;2013-2015年連續3年蟬聯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十佳。
政和的變化猶如蓮花盛開,而熠熠生輝的背后閃耀著廖俊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蓮意”。
廖俊波同志嚴以律己,干凈廉潔。他經常對企業家說:“誰要是打著我的旗號搞工程,你們要馬上拒絕,我沒有這樣的親戚。”在政和工作4年半時間,他給家人約法三章:不準公車接送,不準住賓館,不準接受吃請。
廖俊波同志父親和政和縣工商局離休干部謝炎孫相熟,他每次到政和吃住都在老謝家,還交代老謝的兒子謝榮軍負責監督。謝榮軍含著淚說:在我的印象中俊波就是工作狂,他把工作放在第一位,把親情放在第二位。這么多年來,請他到我家里來吃飯,哪怕是陪他父親,他都缺席。”
廖俊波的妹妹在福州工作,來政和好幾次都見不到他,她從福州帶來給他的胃藥都沒辦法親手交給他,最后還是通過縣委辦的同志轉交給他。
北宋理學家周敦頤用對蓮的形象和品質的描寫,歌頌了蓮花堅貞的品格,廖俊波則用行動,展現了共產黨人潔身自愛的高尚品格和灑落的胸襟,而外屯農民則用十里蓮塘和豐厚的收入,實現了廖俊波老書記精準扶貧的“愛蓮說”。(李隆智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