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許中英



(1.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成都水文地質工程地質中心,四川 成都 610081;2.湖南中核建設工程公司,湖南 長沙 410119)
摘要:地質災害治理產業化發展是地質災害防止工作的未來發展方向,對提升災害治理效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以某省地質災害治理分布特點和治理現狀為例,在基于BP神經網絡評價地質災害治理的基礎上,為如何更好的 促進 地質災害治理的產業化發展進行策略分析。
關鍵詞:地質災害;治理;產業化;策略
我國地質災害頻發,且具有分布范圍廣、危害大、種類繁多的特點,對我國社會發展產生了不利的影響。在社會環境的惡化發展下,地質災害逐漸呈現出高發趨勢,成為影響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綜合以往的地質災害反饋信息,現階段,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重點發展方向是地質災害防治產業化發展。
一、某省地質災害現狀
(一)概述
某省地形地貌比較復雜,導致該地區成為我國地質災害最頻繁和最嚴重的地區之一。地質災害發生具有危害程度高、分布范圍廣的特點,對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帶來了深刻的影響。
(二)地質災害產業化發展現狀
伴隨國家對地質災害重視度的加強,地質災害防治 投入也不斷增加,資金的投入促進了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發展,帶動了地質經濟發展。近幾年,該地區經歷了幾次大型地質災害,地質部門從收支、增收彌補事業經費等方式來發展地質產業經濟,該地區的地質產業具備了一定的發展規定和發展實力。該地區地質災害產業化治理發展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地質災害產業化治理的資金投入
地質災害綜合防治具有外部性的特點,需要政府部門的資金支持。結合該地區地質災害防治臺賬,整理出該地區以下幾年的地質災害防治項目資金投入,具體如圖一所示。
2、相關機構的在地質災害產業化治理上的資質。現階段,從事該地區地質災害產業化治理的企業機構有145家,其中有評估資質的機構有46家,有勘察資質的機構有48家,有設計資質的機構有53家。
3、地質災害產業化治理人員素質。地質工作人員個人素質對整個地質災害勘察工作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關于該地區地質災害產業化治理人員安排具體如表一所示。從表一中發現,在46家地質災害專業防治機構中,有技術人員3743人,各地質災害防治機構人員專業集中于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方面。
二、某省地質災害防治產業化水平評價
(一)建立指標評價體系
1、指標選取。結合該省地質災害防治機構建立相應的地質災害防治產業化評價指標體系。地質災害防治產業化發展具體分為三個階段,包括基礎投入階段、中間轉化階段、產業化實現階段。文章主要選取投入和產出兩個指標來作為一級指標,將指標體系充分體現在地區地質災害防治產業化發展的全過程中。第一,投入指標。投入發展是企業產業化發展的基礎,為此,需要結合地質災害產業化外部性強的特點,選擇機構區位、機構資金等作為二級指標。第二,產出發展指標。企業是產業化發展的主體,對產業發展總體水平有著深刻的影響。
2、基于BP神經網絡對地區地質災害防治產業化水平的評價。BP網絡模型是一種用于前向多層神經網絡的誤差反向傳播法,由多個輸出層個構成。結合該地區地質災害防治信息和產業結構特點,選擇23家為訓練樣本,剩余23家測試樣本。將獲取的數據指標進行量化處理,利用BP 網絡模型來對該地區地質災害產業化水平評價。某省地質災害防治產業化評價指標及數據處理說明具體如表二所示。
三、地質災害產業化治理策略
(一)建立地質災害治理產權交易市場
地質災害治理產產業化發展需要嚴格堅持權責明確的發展原則,通過地質災害治理產權交易市場的建立為民間資本投入到地質災害綜合防治事業提供重要的支持。地質環境保護和治理工作也可以通過產權的創建,借助產權市場化發展吸引更多社會主體和社會資本進入到相應的地質環境保護行業中,加強對地質災害發生地區土地使用權、空間利用權等的管理,吸引更多企業和個人投入到地質災害的產業化防治管理中。
(二)將地質災害產業化防治納入到土地使用權、地質資源開發權的審批管理中
隨著社會科技的發展進步,土地使用權出讓形成了一套完善的規范,這種土地使用權的轉讓體現在土地使用權的出讓拍賣、招投標和協商全過程中。與此同時,礦業權的改革發展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將地質災害產業化治理融入到土地使用權出讓、礦業權設置規范體系中能夠實現對地質災害的長效化管理。
(三)完善地質災害產業化治理基本程序
首先,需要通過系統化、專業化的評估來確定能夠投入到實際市場中的市場地質災害和資源產權。其次,通過公開性的招拍掛的方式來確定最終地質災害產業化治理的投資方和運營方。最后,對地質災害得產業化治理程序和標準進一步明確,從而為地質災害的產業化治理提供重要的支持。
(四)確定地質災害產業化治理的利益分層管理機制
政府、企業和社會人民和地質災害的發生存在密切的關聯,地質災害的產業化治理需要對三方之間的發展利益進行綜合平衡,從而形成一個各方利益一體化的自然災害放在工程系統。并通過地質災害治理產權交易機制對地質災害進行綜合治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將地質災害的危害變成各種利益,加強對地質災害資源權益的全面管理和開發,實現各方利益的共贏發展。
(五)完善地質災害綜合性的保險制度
通過保險機構的完善能夠為地質災害綜合防治提供重要的支持,充分發揮出地質災害綜合治理方服務社會的特點。地質災害保險機構需要結合發展實際不斷完善和地質災害綜合治理有關的險種,結合實際制定災害公平、合理治理的制度。同時,地質災害防治還需要建立和政府部門合作的聯合型保險機制,在真正意義上發揮出地質災害風險分擔的作用,降低政府部門對地質災害綜合防治的資金投入。
(六)通過信息公開提升地質災害專業化治理水平
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很容易出現市場失靈的現象,為有關部門的管理工作帶來制約。在地質災害產業化分析中實現信息公開顯示出以下三個優點:第一,能夠對政府部門在地質災害治理中的行為進行監督,在最大限度上防止地質災害治理腐敗問題的出現。第二,為有關企業公開地質災害治理行為提供重要的支持。
結束語:綜上所述,地質災害治理產業化發展對有效防范治理地質災害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為此,需要地質災害治理產業化發展管理人員完善地質災害產業市場,加強對地質災害治理的有效監管,在應用最少資金的基礎上有效治理地質災害,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提供重要的支持。
參考文獻
[1]“廢墟上建起全新家園”甘肅省災后重建取得重大成果[J]. 甘肅金融,2011,05:4.
[2]朱清,余振國. 地質災害治理的產業化分析[J]. 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2011,04:112-116.
[3]李馨,熊康寧,龔進宏,陳永畢. 人工草地在喀斯特石漠化治理中的作用及其研究現狀[J]. 草業學報,2011,06:279-286.
[4]金梅,何莉,劉照艷,蔣芳,黎柏宏. 甘肅省地質災害防治產業化發展研究[J]. 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16,10: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