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新“殺手”——無人機
無人機是一種由無線電遙控設備或自身程序控制裝置操縱,執行作戰任務的非載人飛行器。無人機于20世紀60年代初開始應用于軍事偵察,并在幾次重大戰爭中得到了廣泛運用。
在海灣戰爭中,多國部隊出動了無人機在伊拉克部隊前沿陣地上空晝夜偵察,提供實時圖像,引導地面部隊摧毀了伊拉克部隊陣地。
在2003年伊拉克戰爭中,“捕食者”無人機表現優異,在無人區域巡邏時借助機載激光目標指示儀照亮目標,引導導彈攻擊目標。在此次戰爭中,“捕食者”無人機共攻擊并摧毀了12個地面目標,包括防空導彈連、導彈發射裝置,伊拉克電視臺雷達和衛星設施等。
可以說,無人機作為異軍突起的新生力量,已由偵察保障逐步演變為進攻主角,不僅有效補充衛星偵察等手段的不足,也能執行遠程偵察、邊境巡邏、目標識別、電磁干擾、物資運送,精確打擊和毀傷評估等多樣化作戰任務。在未來戰場上,無人機更能替代常規戰機,成為未來空中作戰的主力航空武器裝備之一。
鳥類成為無人機的新“獵手”
任何武器都有其克星,無人機也是如此。飛機等飛行器在天空中與飛行的鳥因物理相撞所造成的事故,稱為“鳥撞”,也被通俗地叫做“飛鳥撞飛機”。當鳥與飛機相對而行時,雖然鳥的速度不是很快,但是由于飛機的速度很快,所以鳥也能變成擊落飛機的“炮彈”。
據統計,全世界每年大約發生1萬次鳥撞飛機事故,國際航空聯合會已把鳥害升級為“A”類航空災難。世界上因飛機撞鳥發生的首次飛行事故是在1912年,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沙灘上,一只海鷗飛進了一架剛起飛的萊特飛機的控制系統,飛機墜入大海,從而開創了鳥撞飛機的先河,鳥害從此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如今,鳥類撞擊先進軍用飛機的事故不勝枚舉。1995年9月22日,美國空軍的一架E-3“望樓”式預警機從一個空軍基地的跑道上騰空而起,進行例行的飛行訓練。只見這架預警機起飛后不久,就像一個醉漢,一頭從空中栽了下來,墜毀在跑道頭上,機上的人員全部遇難。事故的原因在哪里呢?美軍經過調查發現,在預警機起飛后不久,可能有幾只正在空中飛翔的鳥撞到了發動機上,發動機頓時失去了動力,無法正常工作,飛行人員雖然竭力進行控制,仍造成機毀人亡的悲劇。
老鷹作為體型龐大的鳥類,一旦撞擊到無人機上,后果更是不堪設想。2013年8月16日上午,英國經驗豐富的飛行員西蒙·愛德華茲和他的飛行指導伊恩·威斯頓,駕駛“塞斯納”152型教練機,在離地近300米的高空飛行時,撞上一只正在飛行的老鷹。此次撞鳥事故發生在英國約克郡赫爾市的林利山機場附近,當時飛行員西蒙正準備降落,突然感到一股大風吹進座艙,隨之而來的還有大量羽毛和有機玻璃的碎片。仔細一看,原來飛機擋風玻璃上有一個巨大的破洞,而他們座位后面的包裹架上,則躺著一只可憐的老鷹。雖然有些驚恐,但已有兩年駕齡的西蒙很快冷靜下來,平安地降落到機場,避免了墜毀,而飛行指導伊恩也僅有手部輕微割傷。
減少鳥撞事件的招數
為了避免或減少鳥撞事故對人類造成的損失,航空界除了采用原始的靠人工驅趕、鳴槍示警、設立攔鳥網或圍墻等驅散鳥類的辦法,還發明了各種從鳥類的視覺、聽覺、食性等方面入手的先進設備。
然而,世界上的鳥類數以億計,遼闊的天空是它們展翅翱翔的地方,鳥類是絕不會自動放棄自己的領地的。因此,人們在與鳥類“對抗”的過程中逐漸認識到,避免鳥撞的發生需要進行綜合防治,包括在機場的選擇、設計、施工及環境管理中都必須充分考慮鳥撞問題,最大限度地減少鳥撞事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