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加岐
為轉變林業未來發展經營方式,開展森林撫育建設工程是林區長遠工程,是林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大任務,實施森林撫育,不僅可以有效提高森林質量,而且也增加森林蓄積,形成高效優質的森林生態,全面提升森林的多種功能,社會多樣化需求也能能到滿足。本文結合興隆林業局近期撫育工程取得的主要成就,分析森林撫育發展所采取手段和主要經驗,對具體森林撫育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森林撫育工程建設相應措施。
1 森林撫育工程的成就
興隆林業局多年來,始終堅持“全面規劃,因林制宜,以撫育為主,撫育、改造、利用相結合”的方針,按溝系,逐林班,有計劃地開展森林撫育活動,按區域特點、森林主導功能,針對不同林種確定森林撫育的方法和種類。
1.1 對于國防林、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和緩沖區、森林公園的生態保護區以外的林種一般只進行衛生伐,衛生伐伐除受害林木,改善林內衛生條件,促進更新和保留木生長,規劃期內對保護類型區的385.4公頃母樹林進行了衛生伐,促進保留母樹生長和結實。
1.2 重點保護類型組天然林,可進行低強度的撫育間伐,人工林采取了多次撫育間伐控制密度,栽針補闊,采針保闊,規劃期內對15633.33公頃的幼齡林進行透光撫育其中人工林3066.7公頃,天然林12566.63公頃。
1.3 保護經營類型組重點推行疏伐體制,組織進行生態系統經營。定期以森林的主林層進行利用性疏伐。其中為改造或塑造新的景觀林,創造自然異質性,維護生態多樣必,提高旅游和觀賞價值,對950公頃的風景林進行了景觀疏伐;另外對坡度小于25度,土層深厚、立地條件好、兼有生產用材的防護林采用生態疏伐,一次疏伐強度不能超過20%,規劃期在保護經營類型組進行生態疏伐9420公頃。
1.4 對集約經營類型組的森林資源經營管理應采取定向經營的模式。通過生長撫育調整林分密度和結構,為保留木生長和促進林木結實,保證林木生長快,優質高產,提高林分的經濟和防護效益,最大限度地發揮森林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保護生物多樣性。進行了中齡林生長撫育6340公頃,封山育林面積281314公頃,專業森林管護281314公頃,有林地排水9653公頃。
2 森林撫育工程面臨的問題
森林撫育工程在實施過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重要生態區域的公益林林分密度偏大、樹種結構單一、林木分化明顯、林木競爭劇烈、質量和健康狀況較差、功能效益低下的中幼齡林。
2.1 撫育對象設計有差異
如將本不應劃入撫育地塊的河流、農地等級非林地面積劃入作業小班;在小班郁閉度還小灌木蓋度不高,對林木生長影響較不的情況怔卻設計了割灌撫育方式等。
2.2 是有些項目作業設計主要調查因子有誤
作業設計人員對森林撫育相關技術規程和標準把握不準確,導致作業設計所設置樣地的郁閉度、胸徑、株數、蓄積等伐前數據與現地存在明顯差異。
2.3 作業與設計書不相待
出現了撫育面積沒按設計書不符,改變原撫育方式等問題。如批復為透光撫育、生長伐、衛生伐等,實際只采取人工修枝、割灌等措施。
3 對策與建議
3.1 調整林分結構,改善林分質量
通過撫育清除了非目的樹種和干擾樹等殘次木,人工選擇代替了自由稀疏,提高了優勢木和優質材的比重。同時,由于清除了影響目的樹種幼苗幼樹生長的藤蔓、灌草、枯立木、倒木和被壓木,林木疏密適宜,增加了光照和林內通風,林內環境更加有利于林木、植被的天然落種和生長發育,促進了林木天然更新和林下植被生長,更新演替層接續資源增多,從而使森林的防護性能增強,加速了森林進展演替進程。
3.2 健全森林撫育規程,培訓指導撫育
一是編制森林撫育經營規程,形成從上到下的森林經營規劃體系,實施的具體要求和保障措施。二是編制標準示范教材,開展不同森林類型作業設計示范區,編制直觀、易懂、操作性強光盤教材,為各地提供參考示范。三是對不同崗位技術管理人員分類培訓。管理人員系統掌握森林撫育目標,任務和政策,國有林場所業務骨干重點加強技術規程、操作方法和pda技術應用培訓,學習有關技術標準、工作流程、業務操作規范等操作技能。三是組建林區撫育示范點、林場所實習基地。
3.3 加大森林撫育資金投入
為全面推進森林撫育工作的順利實施,調動地方開展森林撫育的積極性,提高森林撫育補貼標準,在森林經營規劃的基礎上,落實好森林撫育所需要采伐限額現行森林撫育補貼標準過低,與用工成本不相稱,在原有國家和省級財政補貼資金的基礎上,提高森林撫育的補貼標準,制定落實地方財政森林撫育專項資金配套補貼政策和信貸政策,鼓勵項目建設單位積極自籌配套資源。
3.4 強化質量檢查監督體系
強化組織管理全面推動全省森林撫育工作全省各級林業主管部門成立森林撫育工作領導小組,對任務寫成情況的撫育質量情況進行全過程管理,林業主管部門與實施單位簽定了中幼林撫育項目作業合同,明確了實施的內容、質量標準、完成時間以及其它事項。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林業局主管部門全程進行指導、督查,對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3.5 節約防護、管護資金,增加職工收入
通過撫育經營,特別是對倒木、病腐木、灌草、藤蔓及采伐剩余物的有效清理利用,有效改善了森林衛生條件,減輕了森林火災和病蟲害的發生概率,也有利于管護者管護經營活動,方便林農采集山特產品,發展林下經濟產業,節省了大量的管護資金同時增加林農收入。
3.6 完善森林撫育監管與評估體系
設置監制固定樣,定期監制森林生長、林分因子變化情況,開展森林撫育成效監測與評估工作,推廣可持續生態撫育和數字化管理模式,以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在工程實施過程中,結合實際、應用可持續生態撫育技術,綜合應用生態系統模型、地理信息定位等定量分析方法,建立可用于生長實踐的森林生態撫育系統模擬模型,分析林分的生態功能,確定不同立地環境、不同林分類型、不同林齡森林撫育經營的有效模式,形成有針對性、可操作性、實用性的森林撫育系統體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