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茜
一首小詩的創作過程
○ 李茜
清明假期的最后一天,晚飯前,兒子突然說要拍張照片,并附一句話,是一項語文作業。兒子轉了一圈,一會兒跑出來說拍好了,拍的是熊大和熊二。兒子拿手機給我看,只見照片上兩只一米多高的玩偶大熊歪靠在陽臺飄窗上,我枕著你的肩,你的腿搭在我的腿上,一副慵懶銷魂的樣子。
我心想,這兩只熊能寫什么呢?不過嘴上還是說:“好吧,隨便你拍什么,那你寫什么呢?”兒子答:“我似乎感到了春困的到來。”
晚飯后兒子在家寫數學作業,我出去打印照片,但兩家文印店都關門了,只好空手而返。兒子正要洗澡,見此很是為交不了作業而煩惱。我說:“你再多寫幾句,我負責想辦法打印照片。”兒子還是有些不情愿,“老師說寫一句話就可以了。”我站在浴室門口說道:“老師雖然只要求寫一句,是因為有些人文學水平不高,只能寫一句,所以沒有提更高的要求。老師當然希望能多寫一點。”浴室里兒子伴著嘩嘩的水聲緊接著說:“我就是文學水平不高的,我語文不好。”我繼續循循善誘:“我們要抓住每個鍛煉的機會,讓自己提高。比如媽媽參加同事的活動,回來要求我寫首詩,我也是從來沒寫過,就寫了,沒想到就獲獎了。人家找媽媽當會長,媽媽不想當,沒辦法就給他投了稿,后來就被刊發了。你看,抓住機會自己也是提高啊。我建議你也再寫兩句,湊個三行詩嘛。”兒子還在里面嘀咕,我就表現得很熱心幫忙的樣子,要幫他想一兩句給他參考。
洗完澡出來,兒子坐在桌前果真寫了起來。只見幾排龍飛鳳舞的大字,竟然足足有六行,真是意外:“夜暮西垂/暖燈相照/傾臥窗邊/倦意襲來/不聞窗外喧鬧/忽覺春困來到”。我看了大笑道:“真是什么人寫什么詩!”愛睡覺的人就寫睡覺,哈哈!
我大聲朗誦這首小詩,先生說:“原來剛才嘴里咕嚕咕嚕就是在說這個啊!不錯。”我看著小詩琢磨,覺得沒寫完還應該再有幾句,就慫恿兒子再加兩句:“有點感覺意猶未盡,春困了就應該是睡覺了,再寫兩句睡覺的句子,就更完整了。”兒子回道:“詩就是要讓人意猶未盡的。”“但這是話沒說完哎,半懸著的,再加兩句吧。”我讓他邊刷牙邊想。
兒子果真又咕嚕出兩句:“佳夢留人醉,飛雁來相會”。“嘿,我覺得這兩句不錯呢,不過醉字改成睡字,好像更好一點呢。”兒子說:“好夢留人睡,本來就有這句詩的,不好再用。”“哦,難怪我覺得那句很順口呢。”

我把他拽到書桌旁,向他建議,“傾臥”改成“慵臥”,“傾”字念起來拗口,“慵”字體現一種心態;“飛雁”改成“舊雁”,表示是去年的大雁;“窗邊”改成“窗臺”,這樣跟后一句的“襲來”押韻。兒子表示接受,又重新抄了一遍。
我捧著兒子的大作,心里十分激動,忍不住仍在揣摩,又想到把“相照”改成“相隨”,這樣跟前一句“西垂”押韻,整首詩八句,兩句一韻。我興奮地跑去跟兒子說了這個想法,兒子想了一下同意改,并說“來到”的“來”字不好,太平了。我提了幾個修改建議,兒子都沒接受,自己想了下說用“行到”。我不解,兒子解釋說:“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啊!”
于是,這首詩最終是這樣的:“夜暮西垂/暖燈相隨/傾臥窗臺/倦意襲來/不聞窗外喧鬧/忽覺春困行到/佳夢留人醉/舊雁來相會”。
第二天的“日知錄”作業,兒子主動要寫一首古詩。過一會兒我過去看,原來是首題名《雨夜遐想》的七言絕句:“風吹琉璃雨打窗,雷震大地霧迷茫。且待暴雨卷歸去,復見晴空與朝陽。”
我欣喜地看著兒子從一開始對詩無感到現在的熱衷,看到一個青春少年從對外界漠不關心只知吃肉,到現在用心體會、揣摩和推敲每一個字,真是令人欣慰。
這樣的“創作”對一個初中生來說,是一件大好事。兒子說,班里很多同學都在談詩、寫詩。感謝他們的語文老師布置了這樣的作業,包括初一時仿寫冰星的《繁星·春水》和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初二寫《窗外》三行詩、情人節情詩、絕句,讓孩子們感受到文學的美和創作的樂趣。把一顆詩的種子種在孩子的心里,開啟一個詩意的人生。
(圖片由本文作者提供編輯陸艾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