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水市關工委
圓貧困孩子讀書夢
麗水市關工委
浙江省麗水市關工委開展幫助家庭貧困孩子圓上讀書夢助學活動20年來,逐漸形成關工委組織謀劃推動+新聞媒體宣傳發動+社會愛心單位長期資金支持的模式,助學活動對象實現了對家庭貧困大中小學生的全覆蓋。
建立助學工作市縣聯動機制。由市關工委負責助學工作的整體布局和面上協調推進工作,搭建起全市統一的助學網絡平臺,把所有申請資助的學生基本情況統一納入到市關工委幫困助學工作平臺。設立全市統一的助學熱線電話,統一接受社會愛心人士(企業)有關助學工作的問詢和助學意向受理工作,將學生資源和愛心資源集中到一個平臺,實現助學工作“一個口子進出”。縣級關工委則主要負責學生家庭情況的調查摸底、核實上報工作,做好愛心人士(企業)的來訪接待、落實愛心人士(企業)和學生的結對工作。
凝聚起一股助學中堅力量。2007-2013年,市關工委發動浙江金龍房產集團老總王岳成先生合作開展助學活動。7年來,通過關工委組織向全市家庭貧困大中小學生發放“王岳成助學金”共計820萬元。同時,市關工委聯合“都市快報·利群陽光助學”“錢報·中天助學”長期合作開展助學活動,2012-2016年,共結對資助我市家庭貧困大學新生1027名、資金856萬元。市關工委還獲得《都市快報》授予的“2015利群陽光助學行動特別貢獻合作伙伴”。2016年,市關工委成立了“麗水市關心下一代助學基金會”,截止到2017年6月,該基金會募集到助學資金750萬元。
發揮好新聞媒體的“助推器”作用。積極爭取同《浙江日報》、杭州《都市快報》等重量級媒體以及《麗水日報》、麗水電視臺等麗水本地主流媒體合作,長時間、大篇幅、多角度宣傳報道我市家庭貧困學生生活狀況,特別是他們面對困境自強不息、頑強拼搏的精神。其中麗水日報社、杭州都市快報社十幾年如一日,每年采訪報道,營造了良好的社會助學氛圍。

關工委聯合麗水日報社開展助學活動
在家庭貧困大學新生中開展“圓夢計劃”。發動社會愛心人士(企業)結對資助我市家庭貧困大學新生圓上大學夢,是市關工委助學系列活動中堅持時間最長,影響力最大也最為核心的一項活動。通過幫助我市家庭貧困大學新生圓上大學夢,進而提高他們的就業能力,增加其整個家庭收入。從隨機采訪的情況看,近98%的受資助家庭在孩子們大學畢業找到工作后,家庭收入有了明顯增加,摘掉了貧困的帽子。

省市關工委聯合舉行江泰助學金發放儀式
在家庭貧困高三學生中開展“助力高考”活動。從2012年開始,市關工委在全市家庭貧困高三學生中開展了“助力高考活動”。每人給予一次性助學金2000元,幫助其在高考沖刺階段補充營養、改善體質,對高考成績上二本分數線以上的“助力高考”學子,列入市關工委“圓夢計劃”資助名單,發動社會愛心人士(企業)給予5000-20000元不等的大學助學金。2012-2016年,共開展“助力高考”活動5期,資助我市家庭貧困高三學生1325人、資金265萬元。據不完全統計,有近80%的“助力高考”學子高考成績上二本分數線,450多名考上了重點大學。
在家庭貧困中小學生中開展“愛心伴成長”活動。2012年開始,市關工委在全市中小學生中部署開展“愛心伴成長”助學活動。當年發動浙江金龍公司籌集資金200萬元開展“金龍伴成長”活動,明確規定將歷屆各級黨委政府評出的家庭困難的“道德模范”及提名獎獲得者子女在助學活動中給予優先資助,成為全市首家對“道德模范”給予政策配套支持的單位。2013-2017年,市關工委積極爭取省關心下一代基金會支持,資助我市家庭貧困中小學生3100名,資金360萬元,幫助我市家庭貧困中小學生快樂成長。
凸顯關工委助學的“育人”功能。縣(市、區)關工委領導專門安排時間逐個和結對學生談話,幫助他們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還通過向結對學生發放倡議書、舉行“愛心傳承”宣誓儀式等方式,教育他們懂得感恩,傳承愛心。很多結對學生主動給關工委寫信、發郵件,紛紛表示將來在自己有能力的時候,也要盡力去幫助別人。
做好助學后續管理服務工作。市關工委注重做好結對學生的服務工作,通過電話回訪的形式,及時了解其在校表現情況、思想狀況、家庭情況以及跟愛心人士(企業)的溝通情況,使關工委成為“貧困生之家”。以關工委的名義向資助者頒發證書和感謝信,對資助學生人數較多的愛心企業(個人),主動上門走訪答謝。這些做法得到了社會愛心人士(企業)的積極回應,認為開展幫困助學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并表示將繼續結對貧困學生。
凸顯助學工作的社會導向功能。《浙江日報》2012年對麗水市關工委助學活動進行了跟蹤報道。杭州《都市快報》先后刊登我委專職主任專訪文章3篇,宣傳報道麗水市關工委助學工作。市委機關刊物《今日麗水》、市委辦公室編印的《工作交流》也刊登了麗水市關工委的助學工作綜合性文章。同時,一大批機關單位加入到了市關工委助學“朋友圈”。市委老干部局從2014年開始,每年發動老干部積極捐款資助家庭貧困大學新生;市僑聯發動愛國華僑加入到關工委開展的結對幫扶工作中來;市殘聯與市關工委聯合開展殘疾人家庭子女助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