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上愛的翅膀 讓雛鷹飛得更高遠

中國關工委常務副主任劉峰巖走進石獅市鴻山鎮(zhèn)東埔三村青少年社會教育活動中心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然而,在這個群體中,有相當一部分孩子因為法治意識淡薄,不幸觸犯了法律;因為貧困,失去了上學的機會;因為身體天生的不足,失去了美好的童年……為了幫助這些孩子,泉州各地關工委積極動員五老和熱心人士加入到關工委隊伍中來,為這些特殊青少年群體編織了一張關愛網,用默默無言的愛助力這些雛鷹,展翅藍天,奮力翱翔。
豐澤區(qū)是泉州市的中心城區(qū)之一,現(xiàn)代服務業(yè)繁榮發(fā)達。前些年,網吧一度盛行,一到寒暑假,網絡就成為學生的首要“玩伴”。為了解除家長的后顧之憂,給青少年營造一個“綠色”的網絡環(huán)境,豐澤區(qū)關工委成立了一支以關工委五老為主體的網吧義務監(jiān)督員隊伍。8年來,活躍在各街巷網吧中的那些銀發(fā)老人,已然成為新區(qū)建設中的一道獨特風景。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容易遇到各種困難和誘惑,部分存在監(jiān)管漏洞的網吧就是其中一方面,我們有義務為孩子們提供一個更純凈的環(huán)境。”網吧監(jiān)督隊的負責人陳裕康不無感慨地說道。五老網吧義務監(jiān)督員一周至少到片區(qū)網吧查看兩次,節(jié)假日、雙休日增加監(jiān)督次數。此外,區(qū)關工委每年還對網吧監(jiān)督員組織一至兩次的業(yè)務培訓。2016年,全年共巡查網吧3216次,勸退未成年人36人,發(fā)放宣傳資料1700份。采訪中,豐澤區(qū)關工委主任莊泉寶一句樸實的話“關工委的工作需要有人來做,不求影響巨大、轟轟烈烈,但要肯為、有為,真正為孩子們做實事”,道出了全區(qū)五老共同的心聲。
石獅市玉湖社區(qū),是福建省著名的明星村、十佳億元村,先后榮獲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單位等十余項國家級榮譽。石獅市關工委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未年成人幫教中心就設立在該社區(qū),作為引導幫教對象重塑道德情操的有利平臺。
在社區(qū)里,有這樣一群來自各行各業(yè)“愛幫忙”的志愿者,他們都是已婚的女性。盡管職業(yè)不同,家庭狀況也不同,但相同的是,她們都有一顆慈善的心,被譽為“陽光太太”。這群“陽光太太”主動加入關工委關愛大軍,對進入幫教中心的涉罪未成年人,從談心開導到生活關懷,從學習教育到能力培養(yǎng),處處展示出無微不至的愛,以母親般的溫情幫助這些涉罪未成年人洗刷掉犯罪的標簽,消除他們對社會的抵觸情緒。2014~2016年度,涉罪未成年人進入石獅市未成年人幫教中心共計129人,其中決定相對不起訴52人,決定附條件不起訴36人,附條件考驗期滿后決定不起訴34人,推薦入學34人,推薦就業(yè)42人。

中國關工委常務副主任武韜,走進晉江未成年人幫教中心
晉江是一個民營企業(yè)眾多的地方,這里有愛心的民營企業(yè)家也比比皆是,其中艾美加(福建)家具有限責任公司和七彩狐服裝織造有限公司,兩家企業(yè)主的幫教故事如流不完的溪水,綿綿悠長。
龍湖鎮(zhèn)關工委原委員、艾美加公司關工委名譽主任許澤坤,出身貧寒,經歷坎坷,8歲上學、12歲輟學。在商品經濟大潮中,艱苦創(chuàng)業(yè),成功創(chuàng)辦家具制品廠。不堪回首的歲月,使他萌發(fā)了對失足者進行特殊教育幫助的想法,幫助他們擺脫困境、走向新生。先后收留“兩勞”釋放人員、違法青少年、流浪孤兒、殘疾人共58人。許澤坤還傾心幫助18人建立家庭,使他們有了自己的“小天地”。“這些孩子如果再次走上犯罪道路,是一件恐怖的事情,我向黨和政府立下軍令狀,用我的一生把這件事做好。”許澤坤用這種雄心壯志同市關工委聯(lián)手建立“幫教基地”,并配合晉江市人民檢察院在公司建立“非羈押訴訟基地”。至今,已成功幫教102人,尚有9人在幫教之中。
2012年6月,七彩狐服裝織造有限公司成立關工委。為營造濃厚的關工文化,公司將新建辦公樓騰出一層450多平方米,作為關工委、未成年人幫教基地,并耗資28萬多元布置展廳,成為青工業(yè)余活動、員工子女課外活動的好去處。公司積極開展“高校主題幫教”,攜手華僑大學學生志愿者走進“基地”,以分組交流、心理輔導、優(yōu)秀學生成長經歷分享、團體心理訓練、團隊游戲、觀看勵志影視、參觀校園等方式,與關工委老同志“手牽手”作幫教。關企聯(lián)建模式,不僅為員工解除后顧之憂,使其安心工作,更提升了公司的信譽度、美譽度,傳唱成晉江經濟社會發(fā)展中的一曲動人的歌謠。

胡云豹與受助孩子在一起
“宿雨一番蔬甲嫩,春山幾焙茗旗香。”福建安溪,是中國烏龍茶之鄉(xiāng)、名茶鐵觀音的發(fā)源地。在安溪,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沒錢讀書找關工委”。聽起來有些夸張,事實卻一點也不吹噓。為了不讓任何一個孩子因貧失學,自1995年開始,安溪縣關工委會同縣商會、縣紅十字會等有關部門,廣泛發(fā)動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積極開展“愛心助學”工程。據不完全統(tǒng)計,22年來,共籌集2159.12萬元,資助學生7377名。
20多年來,安溪縣關工委的五老任勞任怨,在各自崗位上發(fā)光發(fā)熱。老教育工作者胡云豹便是其中代表。夾著手提包,穿著樸素的胡云豹每天都不厭其煩地帶著貧困學子的申請補助表走訪社會愛心人士、各企業(yè)家辦公室,反復走訪學校和學生家中跟進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2014年,安溪八中高三的貧困女生陳某考上廈門醫(yī)高專,可是她的父母在當年先后病故,她成了孤兒,生活和學雜費都成了問題,鎮(zhèn)關工委向縣關工委反映了這件事,老胡及時聯(lián)系了縣公安局一名領導,其聽后立馬答應資助陳某上大專的全部學雜費及生活費,每年上萬元,直至完成學業(yè)。很多熱心人士知道了老胡的事跡以后,主動聯(lián)系老胡牽線幫扶貧困學子。如湖頭鎮(zhèn)上田村殘疾人李雙連,從2000年起,先后資助和牽線資助562名大中小學貧困生,金額達到128萬多元。
在安溪,像胡云豹這樣默默奉獻在為貧困生牽線搭橋、尋求資助的道路上的五老還有很多很多,他們將愛心灑滿茶鄉(xiāng)大地。
2005年2月,從村黨支部書記工作崗位上退休的陳榮妹,擔任了惠安縣輞川鎮(zhèn)關工委常務副主任。她心系后代,特別是在幫教工作上,耐心細致。
多年工作實踐,讓陳榮妹認識到:做好幫教工作,首先要摸清楚工作對象,然后才能因人施教。坑南村林某從初中到高一,學習成績一直不錯,但到高二,因沉迷網吧,逃學不斷,成績急劇下滑。陳榮妹了解到這一情況后,立馬召開會議,研究幫扶措施,林某看到老同志真心實意幫自己,深為感動,主動“交心”,表示戒除網癮,努力學習。功夫不負有心人,2011年,林某順利考取福建師大電子軟件專業(yè)。峰崎村有10多個服刑青少年,陳榮妹每個月都要到該村了解情況,并和村關工委五老一起制訂幫教措施并取得很好的效果。
為在全鎮(zhèn)營造關愛弱勢群體,資助困難學生的氛圍,陳榮妹動員親朋好友帶頭捐資助學。她的侄子陳細明(企業(yè)家)為家鄉(xiāng)教育事業(yè)和公益事業(yè)先后捐資500多萬元。2016年全鎮(zhèn)助學人數達509人,累計發(fā)放資金57萬多元。
“能幫一個算一個”,這是泉州市關工委常務副主任周子澄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泉州師院學生處干部陳式座就是在周子澄的悉心幫助下成長起來的。童年的陳式座是不幸的,父親去世,母親改嫁,由爺爺奶奶帶大。周子澄知道后,每年都要資助陳式座上學讀書,這種愛的幫助,在陳式座的心里凝聚了很大的力量。“我將來一定要回饋社會。”這是陳式座的心聲。熟悉周子澄的人都說,小陳跟他自己的孩子一樣。而周老卻說:“他比我兒子更重要。”周老沒有食言,他對陳式座的那份情是難以用語言描述的。
一次偶然的機會,由省財政廳農發(fā)辦掛鉤幫扶的第四輪省級扶貧開發(fā)項目要選派駐村干部,當時已是泉州師范學院老師的陳式座,毅然決然地報名,并成為永春縣蓬壺鎮(zhèn)聯(lián)星村的駐村干部。三年來,爭取到1350多萬元用于完善村里的各類基礎設施建設。如今,聯(lián)星村面貌煥然一新,農民人均純收入從原來的4135元增加到9450元,實現(xiàn)了翻一番。先后獲得市級生態(tài)村、縣級環(huán)境整治先進村稱號。我們相信,這就是愛的力量。
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他們的童年都應該得到灌溉,因為每一個夢想都值得期待。在刺桐之鄉(xiāng)的大地上,每一天都在演繹著五老溫馨動人的幫教故事,這些“折翅的天使”,在五老的精心呵護下,也能再次張開美麗的翅膀,在蔚藍的天空中自由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