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助我們成長
近年來,安徽省廬江縣關工委諸多榮譽的獲得,與學習《中國火炬》雜志不可分。在工作中,我們將《中國火炬》訂閱納入全年工作計劃、納入關愛對象知識資助范疇、納入關工委工作考評內容,把全縣19個鎮(園區)劃分為5條工作線,由縣關工委主任、副主任、秘書長等分工包片,通過會議、簡報、網絡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并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學刊、用刊全過程。同時,我們對重點文章利用工作會和學習日進行解讀,幫助關愛工作者理清思路,指導工作。通過多年來堅持不懈的宣傳,以及系列活動,激勵全縣廣大五老掀起了讀刊、學刊的熱情,使大家深深感到《中國火炬》是做好關工委工作的工具書,是關愛工作者的必讀刊物。
《中國火炬》訂閱既不能依靠政府撥款,又不能增加基層負擔,我們只有不等不靠,拓展渠道,靈活運作。首先我們積極宣傳,啟發自費訂閱,并要求各鎮(園區)、縣直機關、完職中、大型企業關工委主任及所在單位主要領導和分管負責同志人手一本,以便及時了解關工精神、掌握工作動態。其次訂閱納入關愛資助協會知識資助范疇。從2009年開始,我們大膽探索,創新機制,成立了全縣關愛下一代資助協會,目前已吸納社會各界愛心捐款及會員會費近千萬元,協會資金主要用于對全縣貧困家庭青少年學生的資助,每年資助額在100多萬元。我們從會費中劃出專項知識資助資金,訂閱《中國火炬》,免費贈送到各村(社區)基層關工組織,為活躍在一線的五老同志提供關愛工作的精神食糧。同時,鼓勵企業批量訂閱,贈送給中小學生和五老。如全國勞模企業家張永宜從事禽蛋加工業,他每年都拿出資金訂閱《中國火炬》。
近年來,我們堅持壯大隊伍,培養骨干,主動融入,積極投稿。通訊員徐梅生是《中國火炬》的優秀通訊員,給全縣關工宣傳報道工作帶了個好頭。隨著通訊報道數量與質量的提升,受報道的人激情更高、勁頭更足。2014年5月刊載的《金牛山上“春筍”綠》,報道了縣金牛小學關工委副主任吳文生,扎根鄉土,為農村孩子嘔心瀝血,感人至深的小故事,當他看到報道后非常激動,表示今后倍加努力,決不在我手上荒廢孩子們的學業、耽擱孩子們的成長。2016年4月,縣關愛下一代資助協會理事、會員看到在《中國火炬》上發表的《關愛資金讓貧困學子沐浴陽光》一文后,不斷打來電話,表達他們在高興之余,繼續為關愛事業做出更大貢獻的決心。
(廬江縣關工委 蘇日中 徐生)

年近八旬的安徽省廬江縣農委退休干部王德惠是上世紀的學雷鋒標兵,退休以來一直自費訂閱《中國火炬》雜志,每期都認真閱讀,并結合實際制作《關工園地》小展板。瞧,王德惠同志在縣關工委領取最新一期《中國火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