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舒小鈴
分級診療:讓群眾看病更方便
本刊記者 舒小鈴
【導語】
包括醫療改革在內的民生領域改革持續見效,帶給群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在省醫院幾個月都掛不上的專家號,沒想到在資陽當天就掛上了。”自四川省人民醫院和資陽市人民醫院試行新合作模式后,資陽當地患者紛紛感慨。為探索成都、資陽兩地醫療一體化,去年8月,資陽市人民醫院增掛“四川省人民醫院資陽醫院”牌子,標志著四川省人民醫院正式托管資陽市人民醫院。
這樣的合作,是在省衛計委支持下,推行分級診療、力促優質醫療資源有序下沉的有益嘗試。自2014年10月四川在全省全域啟動分級診療制度建設以來,各項工作有序開展,醫療資源下沉、群眾看病就醫、醫療費用控制和醫保資金安全等相關指標不斷改善,形成了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四川經驗”,其中的雙向轉診、家庭醫生、醫療聯合體等做法是“四川經驗”中的亮點。
“您這可能是膽結石,需要轉診到縣醫院才行,我馬上給您預約。”3月17日10點20分,資中縣蘇家灣鎮小河村61歲的何宗仙因身體不適找到村醫陳秀花,被初步診斷為膽結石。經過陳秀花在手機移動轉診平臺預約,僅僅一個半小時后,何宗仙就在縣醫院辦完了入院手續順利住了院。“以前轉診到這里,總要等很久才能入院。現在一到醫院就有床位,太方便了。”何宗仙高興地說。
雙向轉診是分級診療的基礎。2014年,四川在全域全行業推進分級診療制度,是全國較早全面實施分級診療的省份。其后,為更好推行分級診療制度,又在全國率先出臺康復科等11個專科108個病種的雙向轉診指南,構建十大區域醫療“作戰區”和遠程醫療中心,制定分級診療重點監測方案,并選取6個市作為重點監測地區。
不過,雙向轉診在實施初期,由于轉診單都是醫生手寫的,就出現了患者拿著轉診單到醫院,需重新掛號、檢查和等待入院等問題。由于信息不對稱,接診醫院不知道當天有多少患者轉入,是什么病轉入,使得轉診患者掛不上號、做不了檢查、入不了院的情況不時發生。
為使轉診更便民,省衛計委建設了移動轉診平臺,去年11月開始在資中縣等地試點。通過移動轉診平臺實時傳遞轉診信息、當天安排接診醫生,資中等地的病人轉診不盲目,醫院接診有準備,患者上門就看病,醫患都叫好。
“家門口就能看醫生,干嘛還去大醫院擠呢?”72歲的鄔善城是成都武侯區玉林社區居民,自去年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簽訂《健康管理服務協議》后,鄔善城就擁有了自己的家庭醫生。不用花一分錢,鄔善城就可以享受到家庭醫生提供的建立健康檔案、進行健康評估、制定健康計劃等服務。不僅如此,中心每年還提供一次體檢和中醫體質辨識服務。“家庭醫生太方便了,我們也要簽約。”社區居民紛紛表示。
當前,隨著慢性病患者的增加以及健康需求多樣化等,發揮家庭醫生“健康守門人”作用,讓患者獲得長期、優質的健康服務,成為實現“基層首診、分級診療”的關鍵。
各地結合實際,從多方面著力,切實推進家庭醫生制度。廣元市把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作為關愛群眾健康的民心工程來抓,目前初步形成以居民為對象、家庭醫生為主體的“片區包干、團隊合作、責任到人”的服務模式。

圖/視覺中國
綿陽市由鄉鎮、社區醫療衛生機構牽頭,聯合上級醫療機構、村級醫療衛生機構等共同參與組建簽約服務團隊,初步建立起了“3+2+X”家庭醫生簽約模式。
據省衛計委統計,截至到2016年底,全省家庭醫生簽約率已達40.16%,重點人群簽約率達到59.88%,全省3200多萬人擁有了自己的家庭醫生,四川基層“家庭醫生”制度逐漸建立。
今年,為加快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省衛計委印發《四川省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實施意見》。根據該《意見》,2017年四川將全面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重點人群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70%以上。88個貧困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100%。2020年,力爭將簽約服務擴大到所有人群,形成長期穩定的契約服務關系,基本實現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制度全覆蓋。
2016年10月,資陽市人民醫院完成了一臺難度系數較高的肝臟腫瘤切除手術,手術由四川省人民醫院肝膽腫瘤專家鄧小凡完成。
據資陽市人民醫院肝膽外科醫生黃學偉說,以前在資陽并無切除肝膽腫瘤手術的條件,就算到了成都也需要有經驗的專家才敢做手術,“關鍵是成都各項花費要達到8萬—10萬元,馬先生在資陽只花了兩萬元。”這樣節約時間和資金,是建設醫療聯合體,促進醫療資源下沉以后對患者最大的福利。
“大醫院門庭若市,小醫院門可羅雀。”這是對醫療資源配置不均衡的鮮明刻畫。針對這樣的問題,我省不少地方以醫聯體為切入點,構建不同級別、不同類別醫療機構的分工協作機制。醫聯體的出現,承擔了資源“二次分配”的重任——通過大型公立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抱團”,前者派出技術骨干到基層坐診、指導,從而“強壯”基層醫療機構;同時通過雙向轉診,讓部分患者轉到基層衛生機構接受康復治療,緩解大型醫院的就診壓力。
以資陽市人民醫院的情況為例,自從被四川省人民醫院托管以后,醫院發展呈現出一派新氣象。資陽市人民醫院多個科室新設學科主任,這里不僅有定期出診的省人民醫院專家,還有9名專家常駐資陽。這樣的模式不僅方便了患者就醫,也給這些專家入駐的科室醫生們提供了更多觀摩學習的機會。
除了人員素質的提升,在設備技術上的更新也是重頭戲。2017年,資陽的20個鄉鎮衛生院將接入四川省人民醫院的遠程診療系統。到時候,鄉鎮醫院不能解決的疑難雜癥,通過遠程系統向資陽市人民醫院求助,專家兩小時內響應會診;市級醫院解決不了,再向省醫院求助,同樣兩個小時內有響應。(責編:張微微)
【延伸閱讀】
四川民生領域改革持續見效
我省持續加大民生領域改革力度,各項民生改革走向深入。
醫療、醫保、醫藥改革聯動推進,全面推開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全面取消縣級公立醫院藥品加成,全省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三項基本醫保參保率達97%。
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加快推進,在人才培養、資源配置、考試招生、辦學體制等方面重點實施了20項改革,務工隨遷子女入學難、“擇校熱”,特殊群體教育難等問題加快解決。
脫貧攻堅取得階段性重大成果,2016年“5個貧困縣摘帽、2350個貧困村退出、105萬貧困人口脫貧”的脫貧任務順利完成,實現了精準脫貧首戰首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