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廣場
曹中銘(知名獨立財經撰稿人):截止目前,已有近200家上市公司遭投資者起訴索賠,這不但為投資者和上市公司敲響警鐘,還為監管部門敲響警鐘。筆者以為,委托律師提起訴訟也好,還是股東代表訴訟也好,均不如推出集體訴訟制度來得實在。集體訴訟制度,不僅能夠幫助投資者維權的目的,而且還能避免《若干規定》懲罰不到位,威懾效果嚴重不足的短板。如果推出了集體訴訟制度,最高法又能及早出臺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司法解釋,中國資本市場的法治與投資者保護無形中將翻開新的篇章。
http://weibo.com/caozhongming
郭施亮(財經名博,職業投資者):雖然升級版減持新規還是存在不少的約束力,但仍然很難擺脫限售股堰塞湖的問題。只要IPO擴容不斷,限售股堰塞湖問題就可能繼續加劇,而在此期間,不能只是通過完善減持規則來解決問題,更需要從源頭上下功夫,如完善定價機制、采取高額征稅、鼓勵大股東長期持股等,并通過多領域、多渠道的方式來達到減緩限售股解禁的后續壓力,解決好當下市場這一個潛在的不確定風險。http://weibo.com/gslbo
國世平(深圳大學金融研究所所長):我國未來增長點,只能依靠提高居民的消費水平,而不能總是依賴投資。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拉動是以擴大投資展開的,其中最大的投資是房地產開發,讓全民把消費都集中在買房上,消費非?;?。房地產占到家庭支出的90%以上,居民還有什么錢用于文化消費、旅游消費等。但是,房子又不是拿來住的,變成了炒房,可居民用來最基本的消費,最后變成最奢侈的消費。我國現在還在做這種占庫存的房地產投資,浪費極大。
http://weibo.com/u/1350292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