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王柄根
建筑工程:基本面轉暖迎上漲良機
本刊記者 王柄根
2016年以來,受益于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以及PPP模式的加速推進,部分大型建筑企業訂單持續增長,行情此起彼伏。在2017年一季度,由于業績未能實現爆發式增長,板塊整體行情出現回落并陷入較長時間的調整。回調之后,相關個股未來的股價走勢由事件性驅動變成更多由基本面驅動。從今年的中報和三季報的表現看,建筑工程行業尤其是一些布局國際市場的公司業績出現大幅回暖,訂單逐漸兌現為業績。在當下A股市場對價值投資高度越發重視的背景下,有基本面支撐且估值較低的建筑工程央企個股或出現投資機會。
從宏觀數據上看,2017年1-9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458478億元,同比增長7.5%,較去年同期略有下滑。細分來看,1-9月基礎設施投資99652億元,同比增長高達19.8%;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80644億元,同比名義增長8.1%,均保持較快增速。由上可見,在宏觀經濟下行的壓力下,國內基礎設施以及房地產投資依然維持較高投資增速。
PPP是行業發展一大新的亮點,根據統計,1-7月中國鐵建、中國中鐵、中國交建、中國建筑、中國電建、中國能建、中國中冶、中國化學這八家央企中標PPP項目共計429個,總投資額高達15397.74億元,而2016年全年該數據僅為1.7萬億。與此同時,PPP占基建投資的比例也在提升。2016年全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為152011億元,PPP投資額占比為14.47%。2017年1-5月份,全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額為53076億元,而PPP落地項目金額為9348億元,占比17.6%,較2016年有所提升。PPP模式的快速發展,使得建筑企業融資能力進一步增強,企業煥發更大活力。
如果說2016年海外工程的發展年,那么2017年就是海外工程項目加速落地的一年。據統計,受益于“一帶一路”的推進,八大建筑央企2016年新簽海外訂單達8258億元,同比增長28.66%;到了2017年上半年,該數據更是同比增長43.35%,增速進一步加快,國內外市場的齊頭并進使得企業的盈利前景更加明朗。
從歷史數據看,建筑工程央企業績穩定性更高。根據公開的財務報表,央企過去三年業績增速均維持在10%左右,平均ROE達到11.7%,高于民企的9.0%與地方國企的8.7%,同期八大上市建筑工程央企訂單總額增速分別為7%/11%/23%,遠超行業整體,市占率不斷提升。國內基建PPP模式快速推廣下,建筑央企憑借融資成本低、項目管理能力強、信譽好、資源組織能力強等諸多優勢站在了基建投融資的中心地位,基建訂單正快速向央企集中,與地方政府千億級框架頻頻出現。海外一帶一路打開新的廣闊空間,建筑央企憑借雄厚的技術實力、良好的海外市場品牌、申請政策性貸款的便利性和強大的抗風險能力走在前列,目前正處于快速擴張期,許多民企出海也需要搭乘央企這艘巨艦。
市場風格看,當前A股的投資環境悄然發生變化,過去盤子小、題材豐富的概念股炒作逐漸減少,大而美的公司開始被人們接受,因此筆者更看好建筑央企的投資機會。從投資邏輯看,以下三點原因或成為建筑工程央企后市爆發的契機。
第一,建筑工程央企業績大幅轉暖。受益于“一帶一路”戰略的加速推進,2012年以來,建筑工程央企歷年新簽海外訂單均保持較快增長,2016年增速達到最高值,2017年上半年增速繼續創新高。訂單的爆發在業績上開始逐步體現,2017上半年大型建筑央企收入及歸母凈利潤增速達到近三年的最高值。根據海外訂單1年左右的滯后期,2017全年訂單的高增長是大概率事件。
第二,建筑工程央企調整充分,存輪動補漲需求。今年以來,大消費股、金融股以及周期股輪番起舞,部分中小創也探底回升,大盤總體呈現出“慢牛”走勢。然而,在滬指3400點關口附近,資金顯示出猶豫的態度,以“漂亮50”為代表白馬股相對漲幅過大,周期股走勢偏弱,中小創業績不盡人意,資金缺乏進攻方向。若想指數繼續上攻,則需要有新的板塊輪動向上,而調整充分并且業績出色的大盤建筑央企股則有望成為這一角色。從市場表現看,中國中車(601766)、中工國際(002051)以及中國建筑(601668)近期均有明顯量價異動,或是新一輪行情發動的前兆。
第三,建筑工程央企后續主題催化概念眾多。除“一帶一路”外,國企改革、PPP以及雄安等主題上建筑央企均有所涉及,隨著相關政策的頒布以及市場風口的來臨,建筑央企個股或迎事件催化性行情。
在個股選擇上,中國建筑(601668)是穩健投資者的可選標的之一。中國建筑2017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5.03%,其中公司新簽訂合同額16033億元,同比增長25%,充裕的新簽訂單量為未來良好的業績釋放提供了可靠保障。目前公司動態市盈率不足9倍,市凈率僅為1.5倍左右,在三季度ROE為12.4%的背景下,全年ROE有望達到15%,有明顯的估值優勢。走勢上中國建筑在年線附近獲有效支撐后有放量跡象,投資者可密切留意該股后市走勢。
中國中車(601766)近期瘋狂的表現同樣吸引市場高度關注。盡管美國總統特朗普訪華這一事件使得高鐵板塊一度走出脈沖的行情,但調整蓄勢充分才是中國中車能夠連續上漲的根本原因之一。自2016年年初以來,中國中車便處于長期橫盤調整的走勢,流動籌碼相對集中,使得股價能夠快速拉升。資金的大幅介入注定該股行情不會貿然結束,比起高位的貴州茅臺,中國中車等股價相對處于低位的藍籌股或是更為理想的選擇。
中工國際(002051)作為海外建筑工程的開拓者之一,在“一帶一路”的推動下,訂單量及業績屢創新高。2017年至今新簽包括芬蘭紙漿廠、摩洛哥輪胎廠、肯尼亞輸變電等項目合同金額共計19.37億美元,新簽訂單數量已接近16年全年新簽訂單總量;根據大額訂單統計17年至今累計生效合同額6.9億美元,但今年簽的8億歐元芬蘭紙漿廠項目融資靈活,生效會較快。截止報告期末在手合同余額89.03億美元,訂單收入比7.4倍,給未來業績增長提供充足保障。在業績快速增長的同時,公司在手貨幣資金充裕,截止三季度末在手現金50億元,財務狀況較為理想。此外,近期推動的股權激勵方案成本在20.84/股,與當前股價較為接近,彰顯企業發展信心。走勢上看,近期中工國際重回年線之一,量價呈現明顯異動,調整時間充分,當前股價處于估值偏低水平,投資者可積極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