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李興然
華商基金:賺錢效應將吸引資金入市
本刊記者 李興然
十一“黃金周”海外股市一片歡騰,港股創下10年來新高,美國股市更是延續著8年多的大牛市,這不禁使A股市場的投資者對于四季度多了幾分期待。
事實上,隨著宏觀經濟企穩,企業盈利增長前景向好,A股市場投資者的信心也受到提振。在華商基金投資管理部副總經理、華商雙驅優選及華商領先企業混合型基金基金經理李雙全看來,股市賺錢效應將吸引更多增量資金入市,對后市較為積極樂觀。
當被問及對當前市場的看法時,李雙全表示“較為積極”。A股市場自年初以來一直處于風險偏好修復的過程中,熱點從低估值藍籌股向其他板塊和主題擴散,二級市場的賺錢效應越來越明顯,可能吸引更多的增量資金入市,形成正向反饋。同時,投資者也需要關注潛在的風險,例如海內外流動性的邊際變化,以及房地產調控下的經濟增長壓力。
對于近期受市場關注度較高的幾個領域,李雙全認為,首先,煤炭鋼鐵有色等行業,在過去幾年的行業下行周期中產能已經開始收縮,疊加供給側改革的影響,行業供需格局明顯改善,企業盈利大幅增加。在供給側改革方向不發生變化的背景下,這些行業的景氣度有望得到延續。另外,最近兩個月來,新能源汽車、芯片等概念受到追捧,隨著市場風險偏好的修復和活躍程度的增加,市場的估值方法將更加多樣化,不再局限于單一的估值方法,一些市場關注度和認可度高的主題可能反復活躍。
由于對后市較為積極樂觀,李雙全所管理基金的股票倉位目前維持在較高水平。“這主要是因為我國宏觀經濟企穩,較為看好企業盈利增長前景,預計十九大之后,市場對于改革和發展的信心都將會大大加強,將更有助于提振市場情緒。而且目前在大類資產中,股票市場仍較為具有吸引力。”
具體到行業,李雙全表示,目前較為關注改革發展預期強化下的國企改革、以面板為代表的高端制造、生命科學、智能交通等新興服務業以及景氣度有望延續的造紙等周期行業。
最后,談到對四季度的操作策略時,李雙全指出,未來的市場不再是越大或越小越好,而是要看公司的估值和成長之間的匹配程度。無論是價值還是成長,到最后都會體現在該公司的市值或者股價上。四季度將繼續保持相對穩定倉位,自下而上精選個股,希望藉此能找到真正具有成長性的公司,通過長期持有的方式來分享公司成長的收益,最終在公司的市值和基金的凈值上有所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