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濤
兒科支原體肺炎的C反應蛋白測定臨床意義探究
孫濤
目的 探索C反應蛋白(CRP)檢測方法在兒科肺炎支原體病毒檢查診斷中的意義。方法 40例肺炎患兒, 按感染類別不同分為A組(22例)和B組(18例);征集20例志愿者組成志愿者組。三組均接受CRP檢測和肺炎支原體抗體(MP-IgM)檢測, 并進行對比分析。結果 A組CRP陽性率為31.8%,無特殊案例患兒;B組CRP陽性率為88.9%;志愿者組CRP陽性率為5.0%。A、B組患兒CRP陽性率高于志愿者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A、B兩組患兒CRP陽性率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 細菌性肺炎患兒CRP濃度明顯增高, 支原體肺炎患兒比細菌性肺炎患兒CRP水平低, 若支原體肺炎患兒CRP增高則視為嚴重合并癥。
支原體肺炎;C反應蛋白;臨床意義
人類支原體肺炎的主要病原體是肺炎支原體, 其病理性變化以間質肺炎為主, 有時伴有并發癥[1]。患兒胸部X-ray檢查, 肺部有淡薄片狀密度增高、陰影、肺部紋理增粗等[2]。若要做出明確診斷就要進行病原體檢測, 目前在我國檢查支原體病變主要手段是血清檢驗。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自然環境卻逐步惡化, 肺部疾病發病率逐年遞增, 而且患兒年齡發展到各個年齡層。CRP的檢測針對支原體肺炎病原體的檢驗不存在特異性[3]。CRP的檢測能夠有效鑒定肺部感染屬于病毒性還是細菌性, 但是, CRP的檢測在鑒定支原體病原體感染上卻有爭議[4]。針對于此, 本文作者將CRP的檢測在本院兒科近兩年的應用資料加以整理并總結出此檢測的臨床意義, 現將結果總結如下。
1. 1 一般資料 將2015年1月~2017年1月進入本院兒科治療的40例肺炎患兒做為研究對象, 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行業標準《肺炎診斷》(2013版)中肺炎患兒診斷標準作為依據, 并最終確診[5]。將40例肺炎患兒按感染類別不同分為A組(22例)和B組(18例)。A組:支原體感染陽性組,凝集法檢定病原體, 男13例, 女9例, 年齡3個月~10歲, MPIgM≥1∶160, 判定為MP-IgM陽性。B組:細菌感染陽性組,男11例, 女7例, 年齡2個月~9歲, 中性粒細胞(%)>65%,白細胞計數(1~2)×107/ml, 痰血細菌培養基檢驗結果陽性, MP-IgM檢驗結果陰性。A、B兩組患兒排除CRP的檢驗異常升高的病因。此外, 本院兒科向社會招募20例自愿參加本次課題研究的志愿者, 組成志愿者組, 男12例, 女8例,年齡2個月~9歲。三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A、B組與志愿者組患兒接受CRP檢測和MPIgM檢測, 三組患兒在入院24 h內完成血液樣本采集, 采集標準2 ml/人, 搜集血液樣本于生化檢驗管中, 送檢, 確保血液樣本在12 h內完成離心處理, 抽取上層血清, 并做CRP檢測和MP-IgM檢測。其中CRP檢測采用免疫比濁法, 認為檢驗結果>8.2 μg/ml為陽性, MP-IgM檢測采用凝集法認為結果>1∶160為結果陽性[6-8]。
1. 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A組CRP陽性率為31.8%, 無特殊案例患兒;B組CRP陽性率為88.9%;志愿者組CRP陽性率為5.0%。A、B組患兒CRP陽性率高于志愿者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A、B兩組患兒CRP陽性率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三組CRP陽性結果發生情況(n, %)
目前, 抗菌藥物治療支原體肺炎是臨床的常用手段, 常用的藥物如新一代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克拉霉素、紅霉素和阿奇霉素等[9]。此外, 為避免肺炎的發生應該保持房間通風、增加戶外鍛煉、保證飲水量、保證營養, 由于肺部支原體感染有一定的傳染性, 還應盡量避免到人員密集的地方去[10]。CRP是人體或動物體在急性應激情況下產生的抗體, 如果機體受到刺激或機體組織受到損傷都會產生, 年齡、性別、血液生理狀況對結果不會有決定性影響, 患兒血常規炎癥檢驗、應激反應低都可致使CRP檢驗陽性, 其指標攀升速度與感染嚴重程度成正比, 所以CRP炎性表達和標記的效果與意義明顯好于急性期炎性反應物質[11-14]。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CRP檢測方法在兒科肺炎支原體病毒檢查診斷中的意義。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A組CRP陽性率為31.8%, 無特殊案例患兒;B組CRP陽性率為88.9%;志愿者組CRP陽性率為5.0%。A、B組患兒CRP陽性率高于志愿者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A、B兩組患兒CRP陽性率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綜上所述, 細菌性肺炎患兒CRP濃度明顯增高, 支原體肺炎患兒比細菌性肺炎患兒CRP水平低, 若支原體肺炎患兒CRP增高則視為嚴重合并癥。
[1] 陳麗影. 臨床護理路徑在兒科支原體肺炎健康教育中效果觀察. 醫學與社會, 2015(B06):308-309.
[2] 劉瑞萌, 閔忠倩. 支原體肺炎臨床路徑在兒科優質護理中的應用分析. 醫藥, 2016(7):101.
[3] 藺軼嫻. 超敏CRP水平與冠心病預后相關性研究.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6(19):83-85.
[4] 曾亞軍. CRP與超敏CRP檢測及其臨床意義. 現代養生, 2016(3): 66.
[5] 夏敏. 兒科支原體肺炎的C反應蛋白測定臨床意義探究. 中國醫藥指南, 2013(21):641-642.
[6] 孔麗清, 唱麗敏. 探討C反應蛋白檢測在兒童肺炎診斷中的臨床意義. 中國美容醫學雜志, 2012, 21(16):109.
[7] 鐘召鳳, 張明, 房瑞. 檢測血清C反應蛋白在小兒支原體肺炎中的臨床意義. 國際呼吸雜志, 2014, 34(18):1371-1373.
[8] 黃愛萍, 張林桃. 血清C反應蛋白檢測在小兒支原體肺炎診斷中的臨床意義. 中國醫刊, 2013, 48(6):99-100.
[9] 楚文英, 徐慧, 高淑青, 等. 高敏C-反應蛋白與免疫功能檢測在肺炎支原體肺炎中的意義. 臨床兒科雜志, 2014, 32(5):456-458.
[10] 夏麗紅. 血清C反應蛋白檢測在小兒支原體肺炎感染中的意義分析. 中國實驗診斷學, 2013, 17(5):927-928.
[11] 曲香. 兒科支原體肺炎的C反應蛋白測定臨床意義探究. 醫藥, 2016(11):00213.
[12] 羅劍紅. 小兒支原體肺炎190例肺炎支原體DNA與超敏C反應蛋白檢測及其應用價值. 陜西醫學雜志, 2012, 41(5):613-615.
[13] 金瑄. 肺炎支原體抗體聯合超敏C反應蛋白檢測在小兒支原體肺炎感染診斷中的臨床價值. 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 2015, 22(8):744-746.
[14] 陳鳳蓮. 肺炎支原體抗體和超敏C反應蛋白聯合檢測對早期診斷小兒支原體肺炎感染的意義.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3, 22(32):3620-362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2.036
2017-04-21]
276100 郯城縣第一人民醫院兒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