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暉
(湖南農業大學經濟學院,湖南 長沙 410128)
衡陽飼料工業發展調查與分析
劉春暉
(湖南農業大學經濟學院,湖南 長沙 410128)
“十三五”時期是衡陽市飼料工業加快轉型、科學發展的重要戰略時期。為進一步加快衡陽市飼料工業發展,使之逐步成為畜牧業健康、快速發展的基礎性產業,特對飼料工業的總體情況、發展特點、存在問題等進行了全面調查和研究,并提出針對性的發展對策。
衡陽;飼料工業;現狀;對策;調查與分析
衡陽是畜牧養殖大市,飼料工業伴隨著養殖業應運而生,歷經起步、快速發展、穩定增長再到整合提升這四個階段近30年的發展。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養殖業進入生產減速、結構調整、質量升級、布局調整、產業整合的新階段,飼料工業發展面臨著市場空間拓展更難、質量安全要求更嚴、資源環境約束更緊等諸多挑戰,迫切要求加快推進飼料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發展動能轉換。
1.1衡陽市飼料工業發展歷程
衡陽市飼料工業的發展歷程,大體上可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1980年-1990年,是衡陽市飼料工業的創業起步階段。生產飼料的原料玉米、稻谷、豆餅、菜餅、麥麩、糠餅都是國家計劃物資,生產出來的飼料叫“混合飼料”。
第二階段:1990-2000年,是衡陽市飼料工業的快速發展階段。1988年后國家逐步取消糧食計劃,生產飼料的原料全是市場價格,家庭作坊式飼料廠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國營飼料廠因體制因素紛紛倒閉。
第三階段:2000年-2010年,是衡陽市飼料工業的穩定增長階段。衡陽市飼料工業的發展方式,從量的擴張向質的提升轉變,從外延式發展向內涵式發展轉變,從粗放經營向科學發展轉變。
第四階段:“十二五”時期,是衡陽市飼料工業的整合提升階段。2012年國務院新修訂的《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和2014年農業部頒布的《飼料質量安全管理規范》實施后,飼料行業準入門檻不斷提高,落后產能逐漸被淘汰。企業數量由原來的80余家減少到40多家。
1.2 衡陽市飼料工業發展現狀分析
1.2.1 產量持續穩定增長
2016年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總產量123萬噸、總產值45億元,分別是是2010年的1.4倍和1.8倍,年均增長率分別為3.8%和8.1%。
1.2.2 產業集中度明顯提高
隨著新修訂的《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的頒布實施,飼料生產企業轉型升級步伐明顯加快,散、小、差及家庭作坊式企業基本被淘汰,飼料行業聯合重組、兼并步伐加快,企業數量大幅減11少,集團化、規模化趨勢明顯。2016年,全市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生產企業45家,比2010年減少35家,年產10萬噸以上的飼料企業6家,飼料產量占全市總產量的61%,分別比2010年增加4家和18個百分點。

表1 衡陽“十二五”時期和2016年飼料生產總體情況表
1.2.3 產品結構不斷調整
目前飼料和飼料添加劑品種有配合飼料、濃縮飼料、添加劑預混合飼料、飼料添加劑和混合型飼料添加劑等。其中配合飼料占飼料總產量的75.6%左右,濃縮飼料占1.9%左右,添加劑預混合飼料占5.7%,飼料添加劑占16.7%,其他占0.02%。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養殖模式、養殖水平的不斷變化,衡陽市飼料產品在結構上也不斷進行調整。根據飼養動物品種及其數量不同分為:豬飼料、蛋禽飼料、肉禽飼料、水產動物飼料、反芻動物飼料和其他動物飼料,各種動物飼料根據養殖數量的變化而變化,衡陽市飼料產品主要仍以豬飼料為主。
1.2.4 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穩步提升
飼料產品質量直接關系到動物養殖業的正常發展,近五年來,市縣兩級飼料管理部門以嚴厲打擊違禁添加物添加及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飼料添加劑和藥物飼料添加劑的違法行為為重點,持續開展飼料質量安全專項整治,著力強化監督檢測和日常監管,加大飼料質量安全監測力度,飼料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穩步提高。2016年全市飼料產品質量合格率達99.4%,比2010年提高6個百分點,商品飼料中連續7年未檢出“瘦肉精”等違禁物質。
1.2.5 飼料產品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
全市飼料生產企業中有2個國家級、4個省級、5個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有5個飼料產品獲湖南省名牌產品,飼料商標中有1個獲全國馳名商標、2個湖南省著名商標。有2個企業開發了飼料新品種,即微生素發酵“無抗”環保飼料、“豬低氮氨基酸平衡日糧”環保飼料。有1個企業采用超微粉碎技術生產中草藥飼料添加劑替代抗生素。同時,飼料生產企業加強了與飼料科研院所的合作,促進了產學研相結合,飼料產品質量明顯提升,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
1.2.6 飼料添加劑生產優勢突顯
衡陽是有色金屬之鄉,金屬鋅、銅、錳資源豐富,“十二五”期間飼料添加劑硫酸鋅、硫酸銅、硫酸錳產量平均年增長率達到8.6%。近幾年來,飼料添加劑硫酸鈉、碳酸氫鈉、氯化鈉等產品的開發和生產發展較快,特別是碳酸氫鈉作為飼料添加劑出口到東南亞各國,成為飼料添加劑生產新的增長點。
衡陽市的飼料工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取得了突出成效,特別是在硬件建設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物力和財力,全市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生產企業面貌煥然一新,但總體不夠強,還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問題。
2.1 從生產體系看
與現代化的要求相比,多數飼料生產企業在加工裝備、管理體系和技術創新能力等方面還有較大差距,產品同質化問題突出,具有較強影響力的企業和品牌不多。
2.2 從經營體系看
飼料生產企業與養殖環節對接不夠緊密,產能出現相對過剩,產品銷售環節多、費用高。
2.3 從監管體系看
技術支撐機構人才裝備建設滯后,縣鄉級監管執法能力不強,風險管控能力差。
2.4 從政策體系看
飼料工業是微利行業,但在應對大宗原料價格波動、研發推廣新技術新裝備等方面缺乏政策支持,在建廠用地等方面受到越來越多的限制,企業在抗風險和持續發展等方面能力不強。
飼料工業要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大機遇,突出綠色發展理念,主動適應養殖業發展新趨勢新要求,以提高發展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為中心,著力提升現代飼料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提升飼料質量安全水平,推進技術、產品和經營模式創新,推動全產業鏈融合發展,為養殖業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3.1 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加快轉型升級步伐
飼料企業要突破慣性思維,積極進行全產業鏈布局,推動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把互聯網思維、互聯網手段有機融入到企業業務流程中去,利用新動能助推產業升級。一要加快行業資源整合融合。一方面,本市企業要抱團取暖,加快整合聯合,淘汰“散、小、差”家族式企業。另一方面,加強與飼料大企業、大集團的并購和重組,充分利用大企業在資本、管理、技術、人才等方面的優勢,培育出具有競爭能力和抗風險能力強的大型飼料企業集團。二要轉變生產經營方式。飼料企業要充分挖掘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潛力,在原料采購、生產加工、質量控制、服務客戶等方面與互聯網深度融合,促進資源節約、效率提升、渠道拓展、服務轉型,積極參與“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發揮資本、人才和管理優勢,打造養殖業服務平臺,推動產品個性化定制,服務一站式到位。鼓勵飼料企業與養殖場(戶)通過技術承包、增資入股等方式與養殖場(戶)建立利益共同體,大力發展“廠場對接”的直接銷售模式,加快推廣應用散裝運輸、料倉儲存、自動飼喂的飼料投送方式。鼓勵飼料企業積極參與構建現代化農業產業體系,向畜牧水產養殖、畜禽屠宰、食品加工等領域延伸發展,增強發展后勁。三要提升飼料加工水平。以專業化、自動化、智能化、高效低耗、綠色環保、安全衛生為導向,推動飼料加工裝備升級。推廣精細加工工藝,將飼料加工工藝學與動物營養學有機結合,按照細分品種、細分階段、精細飼養的要求,構建適宜加工工藝及質量安全參數,推動飼料產品細分加工,推廣碼垛裝備等智能機械裝備,改進粉碎、混合、熱加工等關鍵工藝,達到飼料生產節能降耗的需要。推廣精準配方技術體系,以主要畜禽品種為對象,構建完善動物營養需要、飼料原料營養物質消化利用率動態模型,運用近紅外光譜等技術為基礎,完善飼料原料營養物質快速定量檢測方法,對飼料產品進行精準配方,強化飼料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健全飼料質量安全保障制度,整合管理資源,嚴格實施飼料質量安全管理規范,積極組織開展部省級創建,提升飼料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提高企業生產經營效益。
3.2 挖掘本地微量元素資源優勢,強化品牌創建
衡陽是有色金屬之鄉,硫酸鋅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近30%,且品質極佳,結晶度均勻,產品流動性較好,鉛、砷、鎘等重金屬元素含量遠低于國家標準。要充分挖掘本地微量元素資源優勢,對硫酸銅、硫酸錳等產品要進行產品精細化加工,以滿足不同客戶的產品需求。要進一步完善政策保障,建立飼料產品品牌扶持保護機制,深入開展飼料品牌創建工作,全力打造 “無抗飼料”、“低氮日糧”、“全發酵禽料”、“中草藥飼料添加劑”等產品品牌,走品牌興飼之路。
3.3 強化科技支撐作用,研發推廣新技術運用
以安全、高效、生態發展為引領,緊緊抓住“自主創新”這個牛鼻子,在精準配方、資源高效利用、抗生素減量使用、糞污減量排放等方面加大技術攻關力度。一要加快新型飼料添加劑研發。加強藥食同源類植物功能挖掘,運用新技術、新工藝提取植物中的有效成分,改善動物整體健康水平,提高生產效率,促進藥物飼料添加劑減量使用。重點支持衡陽富礦飼料添加劑有限公司發展飼用植物。二要研發推廣安全環保飼料產品。集成氨基酸平衡配方、酶制劑、微生物制劑、植物提取物等技術,發展新型飼料產品,推廣低氮、低磷和低礦物質飼料產品,促進畜禽糞污減量排放。重點支持低氮氨基酸平衡日糧和微生物發酵禽飼料產品研發。三要規范飼料添加劑和藥物飼料添加劑的使用行為。指導飼料生產者和養殖者嚴格遵守限制性和禁止性規定,重點解決新型非法添加物、霉菌素、病原微生物、重金屬等突出問題,保證飼料產品質量安全。
3.4 拓寬飼料資源,引導企業 “走出去”
引導企業適時適度使用早秈稻替代部分玉米,利用酶制劑等生物技術,提高稻谷轉化效率。促進農副資源飼料化利用。按照能用盡用、高效利用的原則,充分挖掘農副資源飼料化利用潛力,對油籽加工副產物進行發酵、物理脫毒等加工,降低抗營養物質含量,提升蛋白品質。加大南方草山草坡開發利用力度,推進糧改飼,推廣冬閑田草稻輪作,引導發展種植玉米、甜高梁、燕麥草、象草、苜蓿等優質飼草料生產,以適應南方草食牧業的發展需要。鼓勵企業“走出去”,拓展銷售市場,重點支持碳酸氫鈉(小蘇打)產品出口,飼用植物進軍北方奶牛市場。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