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建文杜繼榮
(1商洛市商州區北寬坪鎮農業綜合服務站陜西商洛726000;2商洛市商州區牧護關鎮農業綜合服務站陜西商洛726000)
小麥赤霉病不同處理防治效果試驗
彭建文1杜繼榮2
(1商洛市商州區北寬坪鎮農業綜合服務站陜西商洛726000;2商洛市商州區牧護關鎮農業綜合服務站陜西商洛726000)
小麥赤霉病是小麥主要病害之一,主要以穗腐為主。試驗結果表明,采用不同處理防治小麥赤霉病均取得了較好的防治效果。
小麥;赤霉病;防治效果
小麥赤霉病病菌屬子囊菌亞門赤霉屬。赤霉病菌寄主范圍較廣,主要有小麥、大麥、水稻、玉米等。小麥赤霉病可引起穗腐、苗腐、基腐等,以穗腐為主。苗腐是病苗根芽變褐腐爛,受害重者枯死;基腐是病株基部組織變褐腐爛;穗腐是在小麥開花至乳熟期發生。病菌在種子內越夏或越冬,是引起苗腐和基腐的主要病源。該病菌以玉米秸稈和稻茬為主要越冬場所,是引起穗腐的主要病源。赤霉病不僅使小麥產量下降,品質變劣,更嚴重的是病粒含有毒物質,人食用含病粒超過5%的面粉,會引起頭昏、發熱、嘔吐等中毒癥狀。為防治小麥赤霉病,筆者進行了小麥赤霉病不同處理防治效果試驗,現總結如后。
試驗設置在商洛市商州區北寬坪鎮小寬坪村小麥田進行,土壤為砂壤土,肥力中等,為可灌溉的旱坪地。
2.1 消滅病源防治試驗。秋深翻,翻埋前作玉米或水稻的根茬、殘體,以減少或消滅病源。試驗設置消滅病源與對照(CK)2個處理組,以16m2(4m×4m)為1個小區,重復3次,隨機排列,消滅病源后,調查防治效果,調查面積48m2。
2.2 播前浸種試驗。試驗設置播前用1%石灰水浸種和對照(CK)不浸種2個處理組,以20m2(4m×5m)為1個小區,重復3次,苗期調查防治效果(調查面積60m2)。方法:麥種放入浸種液后,水面要超過種子3~5cm,平均氣溫30℃浸種1d,25℃浸種2~3d,20℃浸種3~4d,15℃浸種6d。中途不要攪動,然后曬干備用。此法還可漂除病粒,減少病源。
2.3 藥劑噴霧防治試驗。小麥始花期至盛花期為藥劑噴霧防治關鍵期,試驗設置5%二硝散250倍液、40%滅菌丹可濕性粉劑200倍液、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與對照(CK)清水4個處理組進行藥劑噴霧對比試驗。以10m2為小區,重復6次,7d噴1次,連噴3次,噴時要噴均勻、周到,噴至藥液下滴時為止。噴后10d調查防治效果,調查面積60m2。
3.1 消滅病源防治效果。從表1可以看出,通過秋深翻,翻埋前茬作物玉米或水稻的根茬、殘體,從而減少或消滅病源,其防病效果為91.2%,防病效果明顯。此法簡單易行,防病效果好,便于推廣應用,是一項理想的省費效宏的防治措施。

表1 消滅病源防治效果
3.2 播前浸種防治效果。從表2可以看出,播前用1%石灰水浸種,消除病粒以及對種子表面病源的消毒,減少病源,其防治效果為85.2%,防病效果較好。

表2 播前用1%石灰水浸種防治效果
3.3 藥劑噴霧防治效果比較。從表3可以看出,小麥始花期至盛花期,用5%二硝散250倍液、40%滅菌丹可濕性粉劑200倍液、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防治,其防治效果分別為93.2%、92.3%、89.8%,均在89%以上,防治效果明顯。

表3 3種藥劑噴霧防治效果比較
小麥赤霉病是小麥主要病害之一,在商洛市商州危害嚴重。播種前深翻消滅病源對赤霉病的防治效果達91.2%。播前用1%石灰水浸種對病害防治效果為85.2%,效果較好。小麥始花期至盛花期噴施不同藥劑,對病害的防治效果均在89%以上,防治效果明顯。
[1]陸小成,楊玲軍.不同藥劑防治小麥赤霉病藥效試驗研究[J].現代農村科技,2014(14):52~53.
[2]趙志鵬,蘇玉環,王雪香,等.小麥赤霉病防治技術[J].現代農村科技,2013(1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