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凌華
反腐連續劇《人民的名義》中領導身份的人物眾多,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以陳巖石為代表的真正以“人民的名義”想問題、辦實事的好干部,另一類是以高育良為代表的以人民為幌子、實為個人和小集團利益服務的搞“名義的人民”的腐敗分子。
陳巖石同志作為老革命、老檢察長,牢記黨的宗旨,一切以人民高興不高興、滿意不滿意、答應不答應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當年在大風廠改制中,他率先提出工人持股的建議,維護了工人的切身利益,當推土機要強制推掉事關工人生機的廠房時,他毫不猶豫地維護工人的合法權利,敦促執政者依法行政;當工人拿到補償款后,陳老又組織工人重建新大風公司,尋求新的發展之路。老一輩人民公仆不是將“人民的名義”停留在口頭上,而是真正落實在行動上,從而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認可。
而政法委書記高育良則是“名義的人民”的典型,他口口聲聲高喊人民的口號,實際上不是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而是為有利益關系的特殊群體服務:為了報答趙立春的提攜之恩,公權私用,不惜以污染環境為代價亂批項目,置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而不顧;為了構建自己的權力同盟,公權私授,大搞“漢大幫”,力推腐敗學生祁同偉,最終把自己與腐敗分子和不法商人綁在一條破船上,走上一條不歸路。
老子曰:圣人無常心,以百姓之心為心。意謂執政者不能有自己的私心、欲望,而應以百姓的心愿、希望作為自己的意志。毛澤東1929年就提出“共產黨員要像和尚念阿彌陀佛那樣,時刻叨念爭取群眾,密切聯系群眾,一刻也不能脫離群眾”。我們黨之所以從弱到強、從小到大,是因為始終堅持傾聽人民心聲,汲取人民智慧,滿足不同時期群眾的不同需求,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從而在成就人民事業的的同時,成就黨和國家的事業。這既是黨的宗旨的具體體現,也是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的關鍵之所在。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共產黨宣言》宣告:“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币蚨?,是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還是代表小集團利益,這是區分“人民的名義”和“名義的人民”的標志。對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來說要以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為重,多與百姓交朋友,了解群眾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愿,把群眾的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關心和服務群眾作為第一職責,把群眾的評價作為衡量工作成績的第一尺度,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而那些將人民賦予的權力變為特權為少數利益集團牟取利益者,最終在毀滅利益集團的同時毀滅自己。
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共產黨永遠的掛念。《人民的名義》電視劇詮釋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人民群眾呼喚陳巖石、易學習式的為民謀利的好干部多些再多些,希望高育良、祁同偉式以人民為幌子實為個人和小集團牟利的腐敗者少些再少些,如此,則民之幸甚、國之幸甚、黨之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