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謙



倒閉:771名職工何去何從?
在峨山縣城西北方向的213省道旁邊有一大片荒廢的場地,這里曾經是云南玉溪銀河化工有限責任公司(下文簡稱銀河化工公司)的廠區,以往從這里經過一般都是一幅火熱的生產場面,各種大型機械設備晝夜不停地轟鳴運轉,數十米高的煙囪冒著青煙。
對于銀河化工公司的700余名職工來說,看到廠里的煙囪冒著煙就如同看到自家房頂上的炊煙一樣安心,因為這意味著公司生產正常,一家人的吃穿住行用就有了盼頭。如果哪天廠里的煙囪突然不冒煙了,那很可能就是停產整頓了,下一個月的工資也就堪憂了。
據相關資料顯示,銀河化工公司成立于2002年,由原峨山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峨山縣氮肥廠)改制而成。該廠創建于1970年,是以生產化肥為主的化工生產企業。
始建于1970年的峨山化肥廠,在計劃經濟時代也曾有過輝煌的成績。但是由于技術、管理、機制等原因,至2000年7月16日,峨山化肥廠全面停產,年底累計虧損73851.41萬元,負債總額20577萬元,資產負債率達120%。
為了解決這一困境,在玉溪市相關部門的牽頭下,2000年12月13日通過招商引資的方式與山東昌興科技有限公司簽訂租賃合同,之后于2004年5月順利完成產權改革,注冊成立了銀河化工公司。
銀河公司自建立以來,先后自籌資金近2億多元對原生產裝備進行了設備升級和技術改造,企業規模取得長足發展,并發展成為國家中二型氮肥生產企業,生產的“猊江”牌尿素,在滇中和滇西南有很好的市場,并遠銷緬甸、越南等周邊國家,多次受到省、市、縣各級人民政府的表彰和獎勵。
近年來,受國際大環境的影響,化工行業一直處于低迷狀態,再加上國家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出臺了一系列化解產能過剩和防治環境污染的政策,一些技術設備和規模不達標的化工企業紛紛被淘汰。
2016年3月,銀河化工公司因多次整改后設備和技術依然達不到國家標準,存在重大安全隱患,被云南省安監局吊銷“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安全生產許可證”,這也就意味著銀河化工公司將不得不面臨關停的困境。
企業被突然關停,所有職工都懵了。對于他們來說這份工作就是他們家庭的全部收^來源,年紀大一些的職工好多都在廠里工作了一輩子,除了自己的崗位不會其他技能,外出找工作一點優勢都沒有;剩下的也大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青年職工,有一部分還是雙職工。一旦公司倒閉,整個家庭即將面臨收入全無的窘境。
政府要按照規定關閉一家企業可以說阻力很小,但是這700余名職工的下崗安置問題卻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峨山縣總工會作為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代表,更是義不容辭地要拿出一套切實可行的方案來。
入戶:摸清職工情況和訴求
“其實,這幾年銀河化工公司的生產情況時不時會出現不正常的情況,因此峨山縣總工會一直都在關注這家公司的動態,關停的文件還沒出來,我們就已經開始著手準備了。”峨山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縣總工會主席陳麗說。
在陳麗看來,要做好這么多職工的分流安置工作,不是坐在辦公室想出一個實施辦法來就完事的。工會在此過程中承擔著雙重重擔,一方面是作為縣委縣政府指派的工作組,要在維護穩定的基礎上順利推進職工的安置分流工作,另一方面作為職工的娘家人,必須要站在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角度發聲。
“更為重要的是,銀河化工公司倒閉,必然會導致一大批困難職工的出現,如何幫助他們順利地從根本上解困脫困,也是工會組織真正需要考慮的。”陳麗說。
隨后,在峨山縣委縣政府和玉溪市總工會的大力支持下,峨山縣總工會成立了銀河化工公司停產職工權益保障工作領導小組,由陳麗任組長,縣總工會所有工作人員均參與進來。
俗話說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要做好這么多職工的安置,必須充分聽取企業和職工的意見,才能做到不偏不倚地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方案來。
為了做好前期調查工作,工作組先后10余次進駐廠區,充分聽取廠方和職工的意見建議,了解職工工齡、社保等情況,為安置方案的制定打下扎實基礎。
“總體情況摸清楚后,還要兼顧每一名職工的具體情況和特殊需求,為后期的精準幫扶收集第一手資料,因此入戶調查工作也是必須要做好的。”峨山縣總工會副主席禹正安說。
“剛開始入戶的時候,很多職工誤以為我們是去催促他們簽訂解聘協議的,對我們有很強的抵觸情緒,不僅拿不到任何有價值的資料,有時候被罵也是很正常的事情。”禹正安說。
但是本著好事做好的原則,工作組成員始終堅持去一次不成就多去幾次,通過政策、法規的細致解讀,并向符合條件的職工發放了《困難職工申請審批救助材料》,慢慢贏得了職工們的信賴,所有安置職工的相關情況全部了解清楚。
最終匯總后的數據顯示,銀河化工公司關停后,共有771名職處于失業狀態,其中有雙職工家庭126戶,40歲以上女職工195人,50歲以上男職工61人,子女在讀大學本科及以上的39戶。
經過篩選和排查,最終確定符合精準幫扶條件的失業困難職工382人,其中失業雙職工家庭108戶,在檔困難職工47戶,子女在讀大學職工26戶,技能培訓需求145人,陽光就業計劃56戶。
為了解除峨山縣總工會在資金方面的困擾,玉溪市總工會專門撥付了40余萬的解困脫困資金,這筆資金將全部用在銀河化工公司下崗職工的幫扶安置上。
有了這些數據和資金的支撐,峨山縣總工會制定幫扶方案的底氣也就更足了。
幫扶:樹立克服困境的勇氣
去年3月30日,峨山縣總工會制定并下發了《保障云南玉溪銀河化工公司停產失業職工合法權益方案》,方案中提出了實施“六個一批”精準幫扶措施,即送溫暖幫扶一批、金秋助學幫扶一批、技能培訓促進就業幫扶一批、陽光就業脫困一批、一幫一結幫扶一批、醫療互助保障一批。
“六個一批精準幫扶措施可以說是標本兼治:送溫暖、醫療互助等四個一批是為了幫助職工緩解暫時的困難,幫他們樹立克服困境的勇氣和決心比什么都重要;技能培訓和就業幫扶則是要讓他們從根本上解困脫困,通過自身努力徹底從失業困境中走出來。”陳麗說。
在送溫暖方面,去年中秋節峨山縣總工會對48戶在檔困難職工進行慰問。每戶發放慰問金2000元;同時根據貧困程度不同,對126戶失業雙職工家庭每戶慰問500-1000元,以上兩項慰問共計發放慰問金22萬余元。
金秋助學方面,對39戶子女在讀大學的困難職工每戶慰問3000元。
在醫療互助幫扶方面,峨山縣總工會將失業職工納入到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和大病補充保險保障系統中,凡是參加上述兩項保險的職工,免除每年80元的職工醫療互助金,差額由峨山縣總工會補助。如果患大病的職工在各項保險報銷后仍然存在困難的,將對其進行及時的醫療救助。
同時,峨山縣總工會全體干部職工與各困難職工家庭一對一結對幫扶,通過發放聯系卡等方式,做到一戶一檔,及時掌握他們遇到的困難和訴求,并積極想辦法幫忙解決。
據不完全統計,峨山縣總工會投入的各項幫扶資金超過73萬元,其中縣級幫扶資金達33萬余元。
再就業:學一門技能當敲門磚
要想徹底擺脫失業到來的困境,根本出路在于實現再就業,但是銀河化工公司的這批職工普遍存在技能比較單一落后的限制條件,如果不能掌握一門技能,再加上年齡偏大等問題,重新找到工作的可能性很小。因此,要讓這批職工實現再就業就必須先對其進行技能培訓。
隨后,峨山縣總工會在前期充分了解職工的技能培訓意向的基礎上,與玉溪市第二高級職業中學簽署了技能培訓協議,確定了電焊工、維修工和保育員三個工種,共計投入資金將近12萬元,培訓失業職工145人。
掌握了技能以后,峨山縣總工會還積極為他們搭建再就業的平臺。
2016年4月底,峨山縣總工會在縣民族團結廣場舉辦了再就業專場招聘會,共組織了11家企業到現場招聘,涵蓋了保險、鋼鐵、餐飲等行業的20余個工種700余工作崗位,招聘會當天就有106人與用人單位達成初步就業意向。
下一步,峨山縣總工會還將根據職工需求,組織250名失業職工進行5期的家政服務、營養師等方面的技能培訓,計劃投入培訓資金20萬元。
為了鼓勵企業積極招聘銀河化工公司的失業職工,峨山縣總工會還出臺了陽光就業計劃,用人單位招聘失業職工后簽訂2年以上勞動合同,月工資在2000元以上,合同期滿后只要提供合同、工資證明等材料,就可到峨山縣總工會領取每人500元的就業補助。
同時,中介公司每向失業職工介紹一份工作,只要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且月工資在1000元以上的,將能獲得峨山縣總工會每人200元的職業介紹補助。
在一系列技能培訓和激勵政策的共同推動下,一大批職工順利實現了再就業。
職工邵燕輝在銀河化工公司停產后,參加了峨山縣總工會組織的為期一個月的電焊工培訓班,并順利拿到了國家認可的焊工證書。
取證后沒幾天,他就在朋友的介紹下在當地的一家冶煉廠找到了工作。
“我以前在銀河化工公司就是搞機械設備維修的,有修理方面的基礎,再加上學了一門電焊技術,因此找工作就容易多了,每個月交完各項保險后還有2500元以上的收入,比原來的工作收入還要高一些。”邵燕輝說。
雖然已經在這家公司上了好幾個月的班,但邵燕輝身上穿的工作服還是銀河化工公司發的。
現在回想起當初面臨失業的時候,邵燕輝的心里其實挺慌的。他離異后還帶著一個上小學的兒子,年邁的父母每個月也需要好幾百的醫藥費,如果不能及時找到工作整個家庭將陷入困境。
“幸好在工會等部門的幫助下,不僅學到技術,而且找到一份收入更高的工作,也算是因禍得福吧。”邵燕輝頗有感觸地說。
同樣的情況,原來銀河化工公司的鍋爐工矣向兵也在接受一個月的水電工培訓后,在失業職工再就業交流群里看到峨山大酒店在招人,很順利地成為峨山大酒店的一名水電工。
對于他來說,收入的確是比以前少了一些,但是這里的工作量也小了很多,更適合年齡偏大一些的自己。
通過走訪,和邵燕輝、矣向兵一樣重新找到工作的職工還有不少,僅峨山縣境內的天大焦化、恒昌東興、峨山大酒店等幾家大型企業招收的失業職工就有56人。
“重新找到工作有了收入心里就有底了,失業的困難只是暫時的,相信未來的日子會越來越好的。”失業再就業女職工舒虹蘭說。
截至發稿前,銀河化工公司771名失業職工大部分已經順利拿到經濟補償金并簽訂了解聘協議,尚有27人因工傷補償金問題與企業方無法達成一致,一直在走司法程序。峨山縣總工會聘請專職律師為他們維權,目前玉溪市中院的二審結果已經判決,一審二審結果均支持了職工方的訴求,相信不久后他們就能拿到自己應得的補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