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關系,是指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依法所確立的勞動過程中的權利義務關系。本期說說“有勞動無合同”的幾種相關情形勞動關系的確認問題。
實名:妻子“替丈夫”打工
案例:張某原是一家鋼鐵企業的工人,因為去產能減員,張某下崗。隨后,張某在某物業公司找到—份公益性清掃樓道的工作。干了—段時間,企業上新項目,張某被原單位找回上班。隨后,經物業公司同意由張某的妻子接替做清掃工作,并用張某的工資卡從物業領工資。不久前,張某的妻子清掃過程中受傷。張某代妻子向物業主張工傷待遇、主張核銷醫療費等。物業以與張某的妻子“無勞動關系”予以拒絕。
說法:勞動關系是指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為其成員,勞動者在用人單位的管理下提供有報酬的勞動而產生的權利義務關系。張某的妻子接替張某在物業公司的工作符合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于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第一條”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未訂立書面勞動合同,但同時具備下列情形的,勞動關系成立。(一)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主體資格:(二)用人單位依法制定的各項勞動規章制度適用于勞動者,勞動者受用人單位的勞動管理,從事用人單位安排的有報酬的勞動;(三)勞動者提供的勞動是用人單位業務的組成部分”。應當認定張某的妻子與物業公司存在勞動關系,物業公司應當給予張某的妻子工傷待遇。
冒名:弟弟用哥哥名字上崗
案例:小田和哥哥一起到城里打工,主要從事給樓房外墻粉刷、噴漆的活。在進行身份登記的時候,由于小田的身份證遺失尚未補辦,他就用哥哥的身份證登記上崗,但做了三個多月一直沒簽勞動合同,工資和保險都沒有。小田于是提出辭職,并要求支付雙倍工資,補交各種社會保險,此時工程隊以其冒名打工不存在“勞動關系”為由予以拒絕。
說法:《勞動合同法》第七條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即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可見,沒簽訂勞動合同,“冒名打工”,冒名者雖有過錯,但不影響其與用人單位“勞動關系”的成立。小田與用人單位建筑工程隊存在勞動關系,其發生“工資”、“保險”等糾紛,應當適用《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的規定。
故小田“支付雙倍工資,補交各種社會保險,給付經濟補償金的主張”應當得到法律的支持。
待崗:身跨兩單位上班
案例:黃某所在的造紙廠因環境污染動遷改造,工人全部待崗,并且停繳了“五險一金”。待崗期間他去了一家建筑工程隊做了一名建筑工人。但新用人單位因他是待崗的沒有和他簽勞動合同,也沒有給他繳納保險。請問,黃某的保險應該由誰負責?
說法:《國家對勞動者中的一些特殊群體雙重勞動關系的合法性是認可的。《社會保險》在第五十八條、第六十條、第六十三條中規定:用人單位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內為其職工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用人單位應當自行申報、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非因不可抗力等法定事由不得緩繳、減免。因此工人待崗后“五險一金”原單位停繳的,就職的新單位應當為其續繳。
借調:一份勞動合同兩家用
案例:趙某在某網絡公司從事網管多年,熟悉網絡系統維護與管理等各項業務。最i確成立不久的網絡經營公司欲借用他,兩家公司領導間初步商定,借用時間一年。并向他交待了借調期間的工資報酬、社會保險、福利待遇等問題。他表示服從公司的決定,但要求與借用單位再簽一份勞動合同,借用單位說沒有必要。請問,一份勞動合同“兩家用”,如何認定勞動關系?
說法:借調是一種人事安排。是被借調的人員由原任機構或單位,暫時“借”到其他機構或單位任職,以執行指定的工作。借調中存在三方關系,借出單位、借入單位和借入人員,一般是由借入單位和借出單位簽訂借調合同,在征得被借調人員的同意下,被借調人到借入單位從事勞動。被借人與借入單位不建立勞動關系,但是借調期間受借入單位的管理,被借人員和借出單位繼續存在勞動關系。因此被借調人員一般不需再與借調單位簽訂勞動合同。(王景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