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珂
(重慶師范大學涉外商貿學院)
【摘要】當代大學生的閱讀態度是在一定社會生活的影響下,在認識、情感和行為意向的心理活動過程中形成、轉化的。了解大學生閱讀態度的特征,對教育、引導大學生閱讀態度的形成、轉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閱讀態度 形成轉化 大學生
一、大學生閱讀態度的特征
大學生的閱讀態度是指他們對閱讀和閱讀現象諸如閱讀范圍、閱讀對象、閱讀方式的選擇、閱讀內容的取舍、閱讀習慣的培養等問題所持的較為穩定的心理傾向。從積極的、主要的方面看,當代大學生的閱讀態度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他們重視閱讀在自己人生發展中的重要意義,能認識到閱讀有利于自身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確立,有利于自身知識文化素質的提高,有利于自身未來職業生涯的成功。他們渴望通過閱讀來認識了解社會發展的方向和時代潮流,通過閱讀來開闊視野,提高科學文化素質,完善知識結構,對多讀書、讀好書持肯定、贊同的態度。他們的閱讀范圍較之中學時期更為廣泛,閱讀對象的選擇更有針對性、實用性和專業性,閱讀的方式、技巧更科學合理、成熟,因而其閱讀行為意向更加強烈,閱讀的效率也有大幅度的提升。但大學生的年齡特征又決定了他們的閱讀態度尚有相對不成熟、不穩定、不完善的特點。比如,有的大學生對閱讀的意義認識不足,不愿積極參加閱讀活動。有的在閱讀范圍的認識上過于功利性,閱讀范圍太過狹窄。有的在閱讀對象的判斷選擇上缺乏正確認識,導致一些錯誤、庸俗或偏激的信息對其造成消極影響等。總之,大學生的閱讀態度還有很大的可塑性,如何抓住這些特點,揚長避短,通過教育、引導,使其閱讀態度向正確、積極的方向發展轉化,是教育者應當認真思考和對待的。
二、大學生閱讀態度的形成和轉化
大學生閱讀態度的形成轉化是大學生社會化過程的重要方面,它包括服從、認同、內化三個階段。在服從階段,大學生對閱讀的認識尚不夠深刻、全面,閱讀中遇到疑惑、困難時形成的消極體驗常對其閱讀行為意向造成困擾。其閱讀態度的形成更多是源于外部的壓力和影響,表現為暫時的、被動的服從,有較大的動搖性和可變性。故教育者的引導和幫助在這一階段顯得尤為重要。在認同階段,大學生對閱讀和閱讀現象的認識已趨于成熟、理性,情感上贊同、肯定、愉悅的心理體驗漸占優勢,閱讀的行為意向更具主動性,其閱讀態度與時代發展的要求更加趨同一致,故教育者的引導重點應放在使之穩固、強化上。在內化階段,大學生已逐漸將正確的閱讀認識、愉悅健康的閱讀情感和積極主動的閱讀行為意向納入自身的價值體系之內,成為其閱讀態度中的有機組成部分,閱讀已成為他們生活中的主觀需要,其閱讀態度開始具有強烈持久的穩定性和自覺性。需要注意的是,大學生閱讀態度的形成轉化是一個復雜的動態過程,在服從、認同、內化的不同階段,其轉化可能是緩慢的、困難的甚至是停頓的,了解這三個階段的不同特征,有助于教育者采用不同的引導方法和措施,幫助大學生的閱讀態度向正確的方向轉化。
影響大學生閱讀態度形成轉化的因素很多,從主觀因素看,首先是大學生對閱讀的內心需要。大學生的交往范圍和生活領域較之中學生更加寬廣,各種知識的積累量迅速增加,職業發展的目標更加明確,完善自我的欲望更加強烈,并由此產生了大量新的需要,而閱讀則成為他們滿足這些需要的重要途徑,大量的閱讀實踐活動又反過來促成其閱讀態度的良性轉化。其次是大學生的智力水平和文化素質已達到較高的程度,其分析判斷能力、獨立思考能力更強,知識經驗的積累更加豐富;他們對影響其閱讀態度形成轉化的外部因素如宣傳、教育、引導的方式、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是大學生的心理特征和閱讀態度定勢。大學生思維的邏輯性、獨立性、判斷性和創造性更強,記憶、觀察、想象力迅速發展,情感豐富且更具社會性,其閱讀態度的內化階段已基本完成,并形成了較強的態度定勢,因而其閱讀態度的轉化也更困難一些。從客觀因素看,主要是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影響。大學是各種信息的集散地,是大學生獲取信息最大的場所,也是對大學生進行連貫、穩定和系統教育的場所。學校的文化氛圍,學習閱讀風氣,圖書館的建設,教育者的引導等,都對大學生閱讀態度的形成轉化產生重要影響。在家庭生活中,由于家庭成員間的親情關系,大學生對來自家庭的教育更容易在認識、情感和行為意向上產生共鳴,父母對子女的教育引導,家庭成員的閱讀行為習慣,都對大學生的閱讀態度產生更為直接的影響。在社會環境這個大場所中,各種閱讀行為和現象也在不斷地,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大學生閱讀態度的形成和轉化。
三、對大學生閱讀態度轉化的教育、引導
對大學生閱讀態度形成轉化的心理過程和主客觀因素的分析使我們認識到,大學生閱讀態度的轉化既要靠教育者的說服、宣傳和引導,也要靠大學生自覺加強自我修養來完成。
教育者要注意宣傳內容的正確性、真實性和引導方法的藝術性。在閱讀態度形成的服從階段,要側重幫助大學生拓寬閱讀范圍,強調閱讀在積累知識,提高認識能力上的重要作用,引導其閱讀從量變到質變的轉化。要引導大學生科學選擇閱讀對象,把與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和學習專業聯系緊密的閱讀對象擇為重點,而休閑娛樂性的閱讀則應放在次要。要注意以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如讀書沙龍、專題講座、演講辯論等藝術性地指導大學生選擇科學的閱讀方法,了解泛讀和精讀、碎片化閱讀和系統性閱讀、鉆研式閱讀和瀏覽式閱讀、計劃性閱讀和隨意性閱讀等不同閱讀方法的區別和作用,以提高其閱讀效率。在閱讀態度形成轉化的認同階段,則應引導大學生的社會認同感,把自身的閱讀需要與時代、社會的發展需要結合起來,并內化為自身的需要。要幫助大學生加強閱讀態度的自我修養,如鼓勵他們積極參加各種閱讀活動,善于利用大學圖書館豐富的館藏資源,要注意在閱讀活動中提高認識,培養情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摒棄貪大求多、淺嘗輒止的閱讀方式,培養刻苦鉆研的閱讀意志品質,科學地調控自己的閱讀行為,積極地把閱讀意向轉變為實際行動,從而確立起正確、積極的閱讀態度。
參考文獻:
[1]宋春宏,思想道德修養,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184-187
[2]盛忠興,應用心理學,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41-42,53-54